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治理水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B.经理信誓旦旦地说他们的商品绝对没有假货,结果却查出来很多假货。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家长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问题不必较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D.新产品问题很多,屡试不爽。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挥斥:纵放、奔放
B.契阔谈䜩,枉用相存 相存:相互记住
C.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平常,随随便便
D.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英雄们的业绩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对工稳,诗律严密,起承转合也无懈可击,为近体题画之佳作。
②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初中毕业的我已经度过了15个峥嵘岁月,跨入高中大门。
③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烦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④日本近年来一直吵嚷着中国的军费“不透明”,日本的军费倒是透明了,可是如此大规模地购买进攻性武器,如此项庄舞剑,又是意欲何为?
⑤美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相对少,因为腐败成本太高。即使是轻微的受贿,图穷匕见后惩处相当严厉,因此得不偿失。
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4、下列有关课本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
A.《反对党八股》逐条剖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文章大量使用比喻,多处使用排比,都显示了毛泽东高超驾驭语言能力。
B.《拿来主义》首先将不同现象进行归类,从批驳“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到确立“拿来主义”的观点,步步深入,破立结合。
C.《红烛》这首诗中,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既是对红烛精神的提炼,也是诗人的对反动派的劝诫:不怕牺牲,无私奉献。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句式自由,节奏鲜明。诗人以大胆的想象营造了壮阔、恢弘的意境,表现了进取乐观的精神。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②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③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④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⑤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秘而不宣,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⑥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⑤⑥ D. 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驯火者”梁思礼
董海望
1929年,父亲梁启超去世时,梁思礼不满5岁。
梁思礼在天津读完高中后,在母亲朋友的帮助下,申请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奖学金。母亲变卖了一些家中值钱的物件,尽最大努力凑了400美元给儿子做路费。
梁思礼去美国仅半个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宣战,从此中美之间的通道被全部切断,他和家人也彻底失联。在美留学8年来,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接济。
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里挨了一夜,险些被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熬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为了能够转入著名的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他放弃了嘉尔顿学院优厚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
1949年夏,他拿到了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载着第一批在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梁思礼便在其中。
归国后,梁思礼面临着极为窘迫的局面:没有资料,没有仪器,没有导弹实物……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
1956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
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
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在回忆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从第一次试射导弹起,一个又一个十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可越是“摔”得痛切,父亲梁启超的话便越发透彻真切:“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他感悟出人类心理的“知情意”,其发达圆满的状态就是“智仁勇”,即如孔子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要想成事,须得有遇事能断的智慧,一不忧成败,二不忧得失。
况且,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才有了梁思礼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新中国航天史上每个阶段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当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横跨南北半球,跨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为碧海染上一些浅绿色时;当看到搜索飞机旋翼逐渐贴近海面,粼粼波浪、碧海、翠绿相映成画时,新中国的航天人才闪着泪花、由衷赞叹这美景:“太美了,太美了,我们成功了!”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
2016年4月14日,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总有东西比死亡更久远。”目送他远去的人们说。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梁思礼非常喜欢著名作家萧伯纳的名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们。”耄耋之年的梁思礼,当起了“80后志愿者”。
(《苟利国家生死以,苍穹大业赤子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国后的梁思礼在新中国航天事业研究方面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资料、仪器、导弹实物等,什么都没有,由此可见当时新中国航天研究的困境。
B. “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一句不仅表现了此时梁思礼的年轻有为,也表现了他在研究火箭方面认真刻苦的态度。
C. “总有东西比死亡更久远”指梁思礼在航天研究方面的成就和体现的精神将被人们永远牢记,表现了人们对梁思礼致力于祖国航天事业研究的赞美。
D. 梁思礼十分认同萧伯纳的一句名言,萧伯纳认为人生就要有轰轰烈烈做事情的精神,然后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梁思礼在耄耋之年还担任志愿者。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梁思礼人生的成功是靠其父梁启超的直接支持实现的。他牢记父亲“一不忧成败,二不忧得失”的教诲,直面失败,最终取得成功。
B. 和嘉尔顿学院丰厚的奖学金相比,普渡大学只发放微薄的盟国津贴,但梁思礼工业救国的理想驱使他做出选择,转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
C.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回国的留美学生,梁思礼投身航天事业后颇受重用,1956年已经成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D. “粼粼波浪、碧海、翠绿相映成画”,这种如诗的语言出现在人物传记中,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又反映出航天人面对成功时的喜悦。
E. 从一穷二白起步到踌躇满志研究,从接连不断的失败到“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创立,梁思礼67年献身航天事业,不愧为中国的“驯火者”。
【3】作为我国导弹研究领域杰出的专家之一,梁思礼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 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自己晚年憔悴、衰颓的境况。
(2)在《琵琶行》中,白居易借描写年轻听众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面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来感慨人生短促、自我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上正确的语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定风波》描写词人归途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在《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叹了刘裕率军北伐的气概和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事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诗经》中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明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_____”和“客船”。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D.颔联颈联对仗工整,完全符合律诗要求。
【3】这首诗如何借助意象来抒发情感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①而冠耳,果然。”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而三分关中,王秦降将以距塞汉王。
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陈馀阴使张同、夏说说齐王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今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闻大王起兵,且不听不义,愿大王资馀兵,请以击常山,以复赵王,请以国为捍蔽。”齐王许之,因遣兵之赵。
是时,汉还定三秦,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沐猴:猕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B.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C.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D.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击杀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荣与彭越将军印/令反梁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在今陕西省中部,即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这“四关”之内。
B.迁人是指迁徙到外地落户的人。文中说秦国迁徙到外地落户的都到了蜀地。
C.胶东是指胶莱谷地及其以东具有相同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半岛地区。
D.捍蔽就是遮挡,护卫。捍是古代射者左臂所著的皮制袖套;蔽是遮、挡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格局不大,心胸狭隘。项羽不听别人劝说,一心只想着回故乡炫耀,放弃了能成就霸业的险固肥沃关中之地,为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B.项羽性情残暴,嗜杀成性。他进入咸阳城后,引兵屠戮了咸阳城,又杀害了已经投降了的秦王子婴,打败田荣后又坑杀了投降了的士卒。
C.项羽纵火焚烧,不惜财物。他纵火焚烧秦的宫室,大火燃烧了三月不熄灭,把秦宫室夷为平地;在打败田荣后,又烧平了齐国的城市房屋。
D.项羽贪财好色,常常劫掠。他离开咸阳时,劫掠了秦朝的财宝、妇女,才往东离去;在打败田荣之后,又掳掠了齐国的老弱、妇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2)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
【5】如果你是项羽的谋士,你会劝谏他不要做哪些事情?请简要列举三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访”有“调查”“寻求”“访问”“探望”等意思。对于“访”,你有怎样的回忆或想象?请以“访”为题,写一篇叙事引人入胜的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