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意义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何之 之:到
②殆有甚矣 殆:估计
③奚暇治礼义哉 奚:何
④乃中《经首》之会 会:恰逢
⑤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遇:接触
⑥故远人不服 故:所以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时间)、横(空间)二方面着笔。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过去五年间,中国快递市场的规模经历了一场疯狂增长,而国外快递巨头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后,国内快递业的转型已成燃眉之急。
②海参养殖、加工企业鱼目混珠,导致市场上的海产品品质各异,让人优劣难辨。
③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意料峭, 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刚刚吹过,又来了一阵冷雨。
④艺术品是宇宙的精华,也是世界的缩影,是自然界的产物,也是自然界具体而微的表现。
⑤肖邦的前奏曲影响深远,后人为其中的每一首都起了个名字,当然这些名字中有不少穿凿附会的内容,但有些也确实与音乐的意境相吻合。
⑥台湾经济存在许多病灶,新“政府”提出的各项经济与产业政策,说好听是缓不济急,讲难听是望梅止渴、难见成效。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4、下面哪首诗中,没有使用“月亮”的意象?( )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D.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晚清以来,诗歌革新是一项充满历史性的事业,它涉及古今、中西的文学、文化、语言、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新诗“引发的剧变(而非渐变)始终交织着古今中外文学的反叛与继承、吸收与创新等问题上的博弈”。其中,语言革新是新诗之所以新的重要标志。这既是新诗初创的标志,也是汉语再次迸发生机不得不走的道路。
新诗走过的百年,每一步都是语言的磨炼和重铸。凡新诗名家,都是诗歌语言上有所创新、有所开拓的诗人。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如此评价旧诗大家、名家:“诗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庞杂,名家必选字酌句。”旧诗如此,新诗自不必说。《新诗十二名家》中精心挑选的十二名家,每一位诗人给人的语言感觉和面向都是独异的,如郭沫若的诗歌语言真正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为汉语注入了思想的活力和超越的激情;郑敏的诗歌语言是冷静笔触下“充满智慧的语言”。
在当下多元化的阅读视野中,并不是每一个诗人都经得住阅读的筛选和考验。阅读新诗,既需要读者的知识积累和生命体验,也需要专业引导。如钱穆所说:“故论文学,一方面当求有人能创作出好文学来。另一方面则当求有人欣赏,能有文学修养的人来欣赏。”朱自清先生曾经提倡现代解诗学,通俗一点说,即是欣赏和理解诗歌的方法和门径。中国古典诗歌自然以诗话的形式进行欣赏、体味,并且形成了一系列诗歌批评话语。这些话语至今仍然是我们品评旧诗的尺度。但是,新诗已然是在一种迥然不同的语境中,它承载着古今、东西的文学资源,在碎片化、同质化的现实中挣扎和拷问,探求个体精神的张扬。要理解这种历史语境中的诗歌创作,专业引导必不可少。有了研究者的引导,学习者和读者就可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既能感知新诗的脉络,又能会心于不经意间,得到诗歌的意趣。
书中选取的十二位新诗名家,在每段诗歌史中,都具有独特意义,对新诗创作具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做精细地个案分析,既有历史的线索,也有诗人神采的勾勒和诗作的精彩分析,有点有面,形成了一个斑斓的人文历史和艺术空间。正如著者所说:“在撰写过程中,我们不停留于阐释性、史料性、鉴赏性以及文学史意义的研究,而是努力回到诗人主体的感受状态,挖掘写作者的思维方式与习惯,读解他们自己的‘语义编码’,分析诗作复杂的意蕴和深层的心理内涵,品味背后丰富的社会语境、诗歌生态和衍生的诗学问题。”往常的著作往往将诗人放在文学史中讲解,让人只知有诗歌史,而不知诗歌为何物,难以感知到诗人的风采和诗的温润。反过来,以文学作品为基础,以文学史为脉络,通过感受、思考、沉潜,培养文学趣味和文学精神,从具体的文学作品进入宏观的文学史,更能让读者既有具体的感受,又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既能感受到一棵树的生命之美,也能领略到树与树之间的自然气息和风雨声。
(摘编自李玉辉《探寻新诗阅读的路径——读<新诗十二名家>》)
材料二
记者:您怎么看待中国新诗的发展?
郑敏:新诗是当代中国文学百花园中极重要的一枝,但它的读众之数量与满意度,却远远比不上小说、杂文等其他当代文学品种。据我分析,其中主要的问题,出在新诗的语言深受“我手写我口”的观念影响,以致新诗的辞藻缺乏汉语文学语言所特有的“形象美”与深厚的“境界”内涵。
每个民族都有口语与文学语言。古代汉语是世界上文学语言的奇迹,已经有了四千年的历史。我们今天的诗人,不应以为新诗是白话体,就与古汉语无关。诗人首先要珍惜自己民族的精神文化遗产,赋予它当代的阐释。今天的汉语,由于长期写“我口”,词汇量降低了,尤其是诗文词汇大量流失,深深影响到新诗的内涵深度和色调的丰富,因此,我们必须面对诗歌语言的再创新。
记者:中国新诗应该往何处去?
郑敏:中国当代新诗往何处去,这是一个思考中的问题。依我所见,21世纪中国新诗的问题存在于两个方面。从新诗的艺术和审美层面来说,新诗的最大任务,就是寻找具有自己汉语语言特性的当代诗歌艺术,建立自己的新诗诗学,才有可能与世界的当代诗并驾齐驱。
从诗的内容方面来讲,当代的诗有一种倾向,就是以虚拟、玩世、丑陋、庸俗等等达到所谓“先锋”的胜利。境界是诗歌的灵魂,也是价值的最终所在,没有境界的诗如珠玉失去光泽。诗歌需要诗人对生命真诚地揭示。真诚是诗人的第一美德,而任何油滑的玩闹都是对诗的亵渎。
记者:您认为新诗的发展与中国当下的文化、教育、思维观等是否有着紧密联系?
郑敏:新诗的发展与我们的文化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人文学科的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这势必影响到我们的年轻人对汉字、汉语语言文化、古典诗词等的理解。中国有深厚的古典文学,新文学出现后它被忽视了,其实如果用世界的眼光挖掘古典文学,那里有着无穷的宝藏。
(摘编自采访录《郑敏①回眸新诗之路》)
[注]①郑敏,中国现代著名女诗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革新既是新诗发端的重要标志,也是汉语再次激发活力必须走的道路。
B.新诗诗人只要在诗歌语言上有所创新、有所开拓,就可以称为新诗之名家。
C.钱穆认为,创作出好的文学和能有文学修养的人来欣赏在文学上有关联的。
D.郑敏认为,境界是诗歌的灵魂,而真诚是诗歌的终极价值,二者密不可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革新涉及古今、中西的文学、文化、语言、思想、艺术等诸多问题。
B.材料一中,作者将袁枚对旧诗大家、名家的界定移用于对新诗评论之中。
C.材料一以“树”为喻,展现了读者阅读《新诗十二名家》时的审美体验。
D.郑敏以“据我分析”“依我所见”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限制,立论审慎。
【3】对于如何指导读者阅读新诗,下列最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用《六一诗话》等诗话的模式指导读者对新诗进行全面的鉴赏。
B.“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多多朗读即可。
C.重点指导读者将诗人放在文学史中去欣赏,知晓诗人所作贡献。
D.指导读者将《红烛》放在文学史中挖掘闻一多深层的心理内涵。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四段的行文脉络。
【5】对于新诗的发展,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并暗寓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东坡与客秋江应答,描写曹孟德吟诵《短歌行》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论证了学习专一的重要性。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少年时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子路说如果让他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规模国家,三年后,他可以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洞庭所见之景,气象博大。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脁诗句“澄江静如练”,描绘金陵锦绣江山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冰”或“雪”本是自然界事物。唐诗未词中有不少用此字来比喻内心高洁和忠贞的例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述而》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古仁人”超越客观环境和个人荣辱的崇高思想境界的高度概括。
⑶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⑷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⑸《爱莲说》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陋室铭》中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度暗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译。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率。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通过元日革旧布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
D.来诗的第三句写诗人因愁整夜难眠、辗转到天明;王诗的第三句则用“喧瞳”写出了朝阳升起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同为辞旧迎新的两首诗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请作简要概括。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②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③之怒也,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善心生,故向义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师载纠虔天刑④;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缔、郊之粢盛,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⑤其家事,而后即安。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讨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尔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选自《国语·敬姜论劳逸》)
注:①公父文伯:鲁大夫,公父穆伯的儿子。②歜(chù):文伯自称其名。③季孙:即季康子。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④纠虔天刑:恭敬观天法。⑤庀:通“庇”。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B.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士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C.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D.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父文伯”的“伯”和《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的“伯”一样,指伯爵,是“公侯伯子男”爵位之一。
B.“僮子”即童子,意为未成年的人,在文中是敬姜在责骂儿子文伯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却在那里充数做官。
C.“百工”在文中泛指各种手工艺者与韩愈《师说》中“巫医乐工百工之人”一句中的“百工”意思相同。
D.“社”在文中指春社,即在春分时祭祀土地神,鲁迅的小说《社戏》中提到的“社日”与这里的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父文伯见母亲敬姜在纺织,劝母亲不要这么辛苦,后来季孙听说了此事,认为文伯不孝敬他的母亲。
B.敬姜忧叹鲁国将要灭亡,从以往圣王出发给儿子讲为官之道,并指出这正是上古制度和先王遗训。
C.敬姜详细地阐释了天子、三公、九卿,百官及王后、命妇、内子实施“劳而不淫”的具体标准与做法。
D.敬姜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表达对丢弃祖宗基业的忧心,希望儿子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先人的传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2)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5】文末记录了孔子听说敬姜论劳逸后的反应,有何用意?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讲话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口号
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017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得语文者得天下。——当下教育界的流行语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