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则置车骑 置:弃置 虽董之以严刑 董:督责
B. 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 则思谦冲以自牧 牧:约束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D. 均之二策 均:衡量 于是秦王不怿 怿:愉快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鸿门宴》选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共130篇。
B. 《秋水》选自《庄子》。其文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多用寓言。庄子,名周,战国人,古代著作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C. 《蜀道难》是古乐府题,属古体诗。作者李白,字太白,号易安居士。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D.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运用了屈原创立的“楚辞”这一诗体。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 。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A.这棵树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
B.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C.是一棵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孤独的树
D.是一棵深夜的树,孤独地看守着心灵月亮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 师不必贤于弟子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秦王购之金千斤。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D. 毋从俱死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而言,桐城文章多较为短小,很少长篇大论,姚鼐的游记散文尤其如此。但是文章篇幅的简短,却不影响文章内容的含量与情感的表达,这就要求用语之雅洁和内容之质实。严格说来,“雅洁”说是方苞。“义法”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就“雅洁”自身的自足性、完整性而言,又构成一独立的理论范畴。所谓“雅”,就是不俚不俗、雅驯熨帖;所谓“洁”,就是澄清无滓、简洁精炼。方苞指出“自南宋以来,古文义法不讲久矣。吴、越间遗老尤放恣,无一雅洁者。古文不可入语录中语、魏晋六朝人藻丽俳语、汉赋中板重字法、诗歌中隽语、南北史佻巧语”,这是从反面对不雅洁者提出批评。方苞所赞赏的是《易》《诗》《春秋》:及四书微“一字不可增减,文之极则也”,“降而《左传》《史记》韩文,虽长篇,句字可蕹芟者甚少”。可见,雅洁首先就要尚简,要删繁就简、词约义丰、言简意赅。如果说方苞是雅洁说的提倡者,姚鼐的游记散文则是雅洁说的实践之作。《登泰山记》全文452字,读之再三,几无字可删,如“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两个“皆”字不可删,删之则无法将百流汇聚的景象描绘出来。
雅洁实际不仅仅是文字的不俚不俗、简洁精炼,还应当明于体要,所载之事不杂,由此形成文章气体雅洁之貌。姚鼐的游记散文喜欢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所游之地的地理方位,先括定一个范围,然后再按游踪娓娓道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登泰山记》第一段的描述:“泰山之阳,在长城南十五里。”真是把泰山前后及最高处的坐标都清楚地标了出来。更有意思的是,姚鼐虽足迹不到之处,也要将其地理情况交代清楚。姚鼐虽抑汉扬宋,却于考据学中地理沿革一途有较深研究,其文集中即有《项羽主九郡考》:《五岳说》《泰山道里记序》《庐州府志序》等,将地理研究之学应用于文章写作,反映到游记散文中,则文章井然有序、不蔓不枝,这也有助于雅洁风貌的形成。
除雅洁外,这一组山水游记给人一种密实的感觉。这组游记散文严谨、准确、有条理、少描绘、多堆积、喜用短句,这又与姚鼐重考据之学有很大的关联。姚鼐虽然不满汉学家所为,却不鄙弃考据之学,反而重视考据之法,甚至认为“以考证助文之境,正有佳处”。姚鼐久处四库馆中,又朝夕与戴震等汉学家过从,自然受到其一定的影响。就其游记散文而言,姚鼐对于泰山阳、阴两边分别有汶、济二水,其向南中谷为郦道元所谓环水,而当其南北分者为古长城的考证,以及对于灵岩谷水的考查,对于披雪瀑石潭壁上文字的辨识,这些皆是姚鼐以考证入文的做法。以考证入文,如处理得好,如盐入水中,让人只得其味不见其形,《登泰山记》即是如此;如处理得不好,则油是油水是水,徒见其形迹,《观披雪瀑记》便有此缺陷。考证入文,无论是相得益彰还是略显生硬,文章风貌总呈现出一定的质实之感。正是因为得考据之功,姚鼐游记散文才严谨、准确、有条理,而短词句的选择,又加重了这种密实感:“山多石少土,……皆平顶冰雪”。少则两字,多则三五字,正是这种少描绘、多记述的短句子,给人一种质实之感。
姚鼐在为《陈仰韩时文》:作序时称“其为文体和而正,色华而不靡”,姚鼐以此语称人,实为夫子文章自道。关于“体和而正”理解,我们需了解姚鼐自己关于此问题的看法。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一书,于古今文章分门别类、溯源探流,最能显示姚鼐的文章宗尚。姚鼐将山水游记归之杂记类,就其所选作家作品,以柳宗元18篇居首,“永州八记”全部入选。从某种意义而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应当看作此类文体之正宗。将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与姚鼐的这组山水游记相比较,注重行迹或游踪的交代,注重景物的传神写照,能在景物描写中将情感抒发得幽微不显,(这是柳宗元和姚鼐共同的艺术追求,这也当是姚鼐所认为的游记散文的“正体”。一般论者多认为姚鼐的文章简淡,诚然,与那些浓墨重彩的文章相比,姚鼐的文章确实简淡,但这并不表示姚鼐的文章无色不华。最好的反证则是《登泰山记》中观日出一段对于光与色的描写:“日上,正赤如丹,……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色、光、影凑集到同一幅图画之中,真是美不胜收。所谓“色华而不靡”,不靡就是不过分,适可而止,姚鼐自觉地选择这种澄清无滓的文章当与其审美追求相关,其所追求的是一种绚烂至极的平淡。“体和而正,色华而不靡”,深契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风尚,这就不难理解桐城文章被奉为正宗的原因所在了。
(节选自卢坡《姚鼐辞京南下游记创作及文学史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泰山记》可以看作姚鼐响应方苞主张的实践之作,共452字,无一字可删。
B.《登泰山记》应用了地理研究方面的学问,开篇清楚地说明了泰山的地理情况。
C.《登泰山记》通篇运用短句,情景描绘少、记述内容多,给人一种质实的感觉。
D.《登泰山记》中观日出一段的描写无色不华,所追求的是一种绚烂至极的平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认为,南宋以来的吴、越文人写作古文放纵不羁,将语录中语、藻丽俳语、隽语等写入。
B.虽足迹不到处,姚鼐作文也将其地理情况交代清楚,这缘于他对地理沿革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C.姚鼐编纂《古文辞类纂》,选录柳宗元作品数量最多,说明他和柳宗元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
D.如果不学习桐城派,就不能深契中国人的审美传统与风尚,所写的文章也就不会被奉为正宗。
【3】下列对桐城派文章的批评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有序之言虽多,而有物之言则少。——曾国藩
B.桐城派实开近世空疏之弊。——李慈铭
C.囿于义法,未能神明变化。——刘师培
D.或希荣慕誉,或无病而呻,满纸之乎者也矣焉哉。——陈独秀
【4】文章第3自然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桐城派文章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全文简要作答。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2)美好的春天常常是诗人描绘歌咏的对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鸟儿迎春的喜悦。
(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诵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___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4)大阉之乱,____________,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五人墓碑记》中表明作者写作原因和目的的一句话是: 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尓,____________。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____________ 。
(3)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
(4)千乘之国,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 , 。
(2)《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 。”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 , 。”
10、根据要求填写下面横线上的诗句。
(1)《诗经 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苏轼用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 ,_____。
(3)《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
11、(题文)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的这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细节刻画,描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相顾无言,难舍难分的情景。
(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典故,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女子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特别强调要把国家的利益放在前,他曾经说:“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请从艺术“三美”和语言两个方面简要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13、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京,字当世,鄂州江夏人。京自幼卓异,隽迈不群。稍长入学,举目成诵。举进士,自乡举、礼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
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纠察在京刑狱。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神宗立,王安石为政,京论其更张失当,累数千百言,安石指为邪说,请黜之。帝以为可用,擢枢密副使。会选人【注】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未几,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
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又改镇彰德。于是范祖禹言:“京再执政,初与王安石不合,后为吕惠卿所倾,其中立不倚之操,为先帝称挹。且昭陵学士,独京一人存,若付以枢密,必允公论。”时京已老,乃以为中太一宫使兼侍讲,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薨,年七十四。其为郡守,诸县公事至,即历究之,苟与县牍合而处断丽于法者,呼法吏决罪,不以付狱。报下捷疾,一无壅滞,人服其敏云。
(节选自《宋史·冯京传》)
【注】选人: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B. 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C. 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D. 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
B.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谥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文中出现的如:仁宗、神宗、哲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宋太祖。
D. 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冯京上疏认为吴充议论温成皇后追封一事时说得是对的,不该被贬黜。刘沆斥责冯京,冯京因此被罢黜了。
B. 皇帝本来打算让冯京掌管起草诰命。但是冯京的岳父富弼当时执掌朝政,为了避嫌,任命冯京为龙图阁待制、扬州知府。
C. 冯京用怀柔政策处理了茂州少数民族叛乱事件,夷人很开心,争相拿出猪狗割血结盟,愿意世世代代为汉藩。
D. 冯京两次执政,当初与王安石不和,后又被吕惠卿倾轧,他保持中立不偏不倚的操守,为神宗称道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
(2)会选人郑侠上书言时政,荐京可相,吕惠卿因是谮京与侠通,罢知亳州。
14、根据《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通讯,结合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的学习,请以“我的劳动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