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
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
2、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④荆轲顾笑武阳
A.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B.两个“微”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相同
C.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相同
D.两个“微”字相同,两个“顾”字不相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的老家在吉林,近几年,家乡五风十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B. 我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自从他搬家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上周,突然知道了他的下落,譬如空谷足音使我兴奋不已。
C. 王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省语文教学能手,他讲课善于引而不发,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
D.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他人的缺点。
4、下列对《流浪人,你若到斯巴……》选段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色和绿色的走廊,墙上也都有老式弯形挂衣钩;就连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的《美秋亚》和九年级甲、乙两班之间尼采的小胡子,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文规定。普鲁士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规定为:《美秋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间;恺撤、马可·奥勒留和西塞罗放在过道里;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还有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画。《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而且可以肯定,一时心血来潮在香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学生们在学校里闹的恶作剧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发烧,我在做梦。
A.小说中“我”无法凭借环境来确认自己的位置,既因为发着烧,更因为纳粹在德国学校中的环境布置的统一性,让人无法辨识清楚。
B.小说中无声的环境布置在潜移默化中也起着宣扬强权、武力、战争等意图,比如挂多哥的风景画是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
C.大量陈列品的描写以重复强化艺术效果,营造了学校浓厚的艺术氛围,体现了纳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我”对这种教育的肯定。
D.小说用一个不完整的标题,这样可以与真实的铭文相区别,斯巴达是为了保家卫国,纳粹却利用来进行侵略的军国主义教育,更有反讽意味。
5、诗词讲究用字,下面各句加点的字起到化静为动作用的一项是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二十一岁那年
史铁生
①19年前,父亲搀扶着我第一次走进那病房。那时我还能走,走得艰难,走得让人伤心就是了。当时我有过一个决心:要么好,要么死,一定不再这样走出来。
②那天恰是我21岁生日的第二天。我对医学对命运都还未及了解,不知道病出在脊髓上将是一件多么麻烦的事。我舒心地躺下来睡了个好觉。心想:十天,一个月,好吧,就算是三个月,然后我就又能是原来的样子了。和我一起插队的同学来看我时,也都这样想,他们给我带来很多书。可是我不仅没能出院,病反而更厉害了。整个冬天就快过去,我反倒拄着拐杖都走不到院子里去了,双腿日甚一日地麻木,肌肉无可遏止地萎缩。
③我能住到7号来,事实上是因为大夫护士们都同情我。大夫护士都已经明白我这病的前景极为不妙,还因为我爱读书。护士长好几次在我母亲面前夸我,最后总是说:“唉,这孩子……”这一声叹息,暴露了当代医学的爱莫能助。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帮助我,只能让我住得好一点,安静些,读读书吧——他们可能是想,说不定书中能有“这孩子”一条路。
④可我已经没了读书的兴致。整日躺在床上,听各种脚步从门外走过。心里荒荒凉凉地祈祷:上帝如果你不收我回去,就把能走路的腿也给我留下!
⑤窗外的小花园里已是桃红柳绿,22个春天没有哪一个像这样让人心抖。我已经不敢去羡慕那些在花丛树行间漫步的健康人和在小路上打羽毛球的年轻人。我记得我久久地看过一个身着病服的老人,在草地上踱着方步晒太阳;只要这样我想只要这样!只要能这样就行了就够了!我回忆脚踩在软软的草地上是什么感觉?想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是什么感觉?踢一颗路边的石子,踢着它走是什么感觉?没这样回忆过的人不会相信,那竟是回忆不出来的!老人走后我仍呆望着那块草地,阳光在那儿慢慢地淡薄,脱离,凝作一缕孤哀凄寂的红光一步步爬上墙,爬上楼顶。
⑥我乞求上帝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在我的脊椎里装进了一个良性的瘤子。对对,它可以长在椎管内,但须要长在软膜外,那样才能把它剥离而不损坏那条珍贵的脊髄。我用目光在所有的地方写下“上帝保佑”,我想,或许把这四个字写到千遍万遍就会赢得上帝的怜悯,让它是个瘤子,一个善意的瘤子。要么干脆是个恶毒的瘤子,能要命的那一种,那也行。
⑦朋友送了我一包莲子,无聊时我捡几颗泡在瓶子里,想,赌不赌一个愿?要是它们能发芽,我的病就不过是个瘤子。但我战战兢兢地一直没敢赌。谁料几天后莲子竟都发芽。然而科学胜利了,它三番五次地说那儿没有瘤子,没有没有。定案之日,我像个冤判的屈鬼那样疯狂地作乱,挣扎着站起来,心想干嘛不能跑一回给那个没良心的上帝瞧瞧?后果很简单,如果你没摔死你必会明白:确实,你干不过上帝。
⑧我终日躺在床上一言不发,心里先是完全的空白,随后由着一个死字去填满。王主任来了。我面向墙躺着,王主任坐在我身后许久不说什么,然后说了,话并不多,大意是:还是看看书吧,你不是爱看书吗?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将来你工作了,忙得一点时间都没有,你会后悔这段时光就让它这么白白地过去了。这些话当然并不能打消我的死念,但这些话我将受用终生,在以后的若干年里我频繁地对死神抱有过热情,但在未死之前我一直记得王主任这些话,因而还是去做些事。使我没有去死的原因很多,“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亦为其一,慢慢地去做些事于是慢慢地有了活的兴致和价值感。
⑨晚上朋友们走了,在小台灯幽寂而又喧嚣的光线里,我开始想写点什么,那便是我创作欲望最初的萌生。我一时忘记了死。
⑩21岁过去,我被朋友们抬着出了医院,这是我走进医院时怎么也没料到的。我没有死,也再不能走,对未来怀着希望也怀着恐惧。在以后的年月里,还将有很多我料想不到的事发生,我仍旧有时候默念着“上帝保佑”而陷入茫然。但是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
⑪在科学的迷茫之处,在命运的混沌之点,人唯有乞灵于自己的精神。不管我们信仰什么,都是我们自己的精神的描述和引导。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它是个瘤子,一个善意的瘤子”,“瘤子”和“善意”,如此错位、悖反的组合,突出了“我”内心对健康的绝望。
B.在肌肉萎缩日益严重之时,作者曾无数次祈求过上帝,希望上帝只不过是在“和我开着一个临时的玩笑”而已。
C.“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这句话隐隐击中了“我”的内心,虽然“我”还没有彻底释然,但已经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
D.在病床上,作者观察周围的其他病人,从他人身上体悟人生的冲突与执着,然后消化理解成为自己的感悟。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亲身经历切人,抒发关于生死存亡的终极性思考,对疾病的感悟让他的作品具备了深刻而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B.文章“赌莲子发芽”来预测命运的情节,表现“我”脆弱至极的内心和无可奈何的心境,已然不敢正视惨淡的人生描写。
C.文章对话和独白的交叠使用,对于生死、轮回、永恒等命题的探讨在相互印证之中显得含蓄深广、自然隽永。
D.文章的语言风格清新雅致,毫无矫饰。从住进医院当中的点滴小事进行叙述,当时的场景和心绪都真实再现。
【3】请赏析第⑤段两处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
【4】“文学创作可以疗伤,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抚慰人心。”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对此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
(3)《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向往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赞扬了“同学少年”关心国事,敢于写出抨击时政文字的革命精神。
(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诗人康河寻梦,星辉相伴,高声放歌的情景。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句默写。
(1)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5)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6)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孔子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从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冉有的谦虚。
(2)古代作品中有很多关于日出的描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景两方面写了红日涌出、天鸡鸣叫的场景;姚鼐在《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主要从色彩方面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后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
林黛玉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①石自沉音②。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③评章④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①欹:通“倚”。②沉音:低声吟咏。③陶令:陶渊明,曾做过八十多天彭泽县令。④评章:评说、议论,亦借指吟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以“咏菊”为题,但与一般的咏物诗不同,诗中并未直接状菊,而是重点刻画咏菊之人,构思巧妙,写法独到。
B.首联紧扣诗题,描述诗人为了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在黄昏时分绕过篱笆,斜靠山石,专心致志地吟咏构思。
C.颔联写到了菊花的色和香,所写景物俏丽秀美,其中用“霜”借指“白色菊花”,暗示出菊花圣洁孤傲的美好品性。
D.颈联转入抒情,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自怜”“素怨”“秋心”写出了诗人寄寓菊中的哀怨凄苦之情。
【2】本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原文中众人共写了十二首咏菊诗,对此李纨评价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本诗佳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图字表圣,自言泗州人。少有俊才,咸通中,一举登进士第。雅好为文,躁于进取,颇自矜伐,端士鄙之。初,从事使府,及登朝,骤历清要。巢贼之乱,车驾播迁,图有先人旧业在中条山,极林泉之美。图自礼部员外郎,因避地焉,日以诗酒自娱。属天下板荡,士人多往依之,互相推奖,由是声名藉甚。昭宗反正,以户部侍郎征至京师。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图愤愤谢病,复归中条,与人书疏,不名官位,但称知非子,又称耐辱居士。其所居曰祯贻溴,溪上结茅屋,命曰休休亭,常自为记云。
臣谨按:图,河中虞乡人。少有文彩,未为乡里所称,会王凝自尚书郎出为绛州刺史,图以文谒之,大为凝所赏叹,由是知名。未几,凝入知制语,迁中书舍人知贡举,擢图上第。顷之,凝出为宣州观察使,辟图为从事。既渡江,御史府奏图监察,下诏追之。图感凝知己之恩,不忍轻离幕府,满百日不赴阙,为台司所勒,遂以本官分司。此岂躁于进取者耶?旧史不详,一至于是。图见唐政多僻,中官用事,知天下必乱,即弃官归中条山,寻以中书舍人征,又拜礼部、户部侍郎,皆不起。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请图撰碑,得绢数千匹,图致于虞乡市心,恣乡人所取,一日而尽。梁祖受禅,以礼部尚书征,辞以老病,卒时年八十余。
臣又按:梁室大臣如恭翔、李振、杜晓、杨涉等等,皆唐朝旧族,本当忠义立身,重侯累将,三百余年,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故《梁史》揭图小瑕,以泯大节者,良有以也。
(王禹偁《五代史厥文》,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B.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C.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D.及昭宗播迁/华下图以密迩/乘舆即时奔问/复辞还山故诗曰/多病形容五十三/谁怜借笏趋朝参/此岂有意乎相位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士,旧时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也可以称有德有才但是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
B.分司,按唐制,中央官员在陪都任职者,称为分司,除分司御史外,其余均为闲职。
C.笏,古代君、臣朝见时手中所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以比画或记事。
D.祖,庙号。君王有奠基之功,称为祖,有守成之德,称为宗,只有开国皇帝才能称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空图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就因为文采出众,得到了时任绛州刺史的王凝的赏识,后来在科举考试中一次就考中进士。
B.司空图为人狂傲。他仕途失意,愤而辞官,归隐林泉,后与人通信,不署官位;为人撰碑,却将所得的报酬一日散尽。
C.司空图审时度势。他看到晚唐时宦官乱政,国事堪忧,立刻弃官归乡;后虽多次蒙受征召,也避世不出,全身远祸。
D.司空图颇富争议。他以号明志,结庐溪上,梁得天下后,又拒绝高官厚禄;但是《梁史》指责他道德有瑕,大节泯灭。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图既负才慢世,谓己当为宰辅,时要恶之,稍抑其锐。
(2)一旦委质朱梁,其甚者赞成弑逆,惟图以清直避世,终身不仕梁祖。
【5】“端士”认为司空图“躁于进取”,作者反驳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回忆柔石说:“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只要学起来!”敢情是感动了当时的鲁迅。
其实对这句颇具口号意义的话,即便于今天读起来我们内心依旧会受到很大的触动。请你以“只要学起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