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在当今改革大潮中,有一些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僵化
C.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想起他是那样的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D.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深圳民间组织了“万人购房团”,但从结果来看,所谓的“万人购房团”除了虚张声势外别无长物,只是个引起空气震动的口号。
B.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C.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D.2012年12月24日,江西省贵溪市一载有15名幼儿园学生的面包车侧翻坠入水塘,导致11人死亡,这一重大交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故痛不欲生。
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B.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演员王传君把一个癌症患者演得栩栩如生。
C.做学问,浅尝辄止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所以必须吹毛求疵。
D.回首纯真、快乐的童年岁月,往事浮光掠影,历历在目。
4、下列语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由于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不足,恳请老师和同学们不吝赐教,为办好《科普报》尽一点绵薄之力。”(校《科普报》的征稿启事)
B.“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看到您老98岁高龄还这样硬朗,我们从心里高兴,祝您长命百岁!”
D.“……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现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某饮料广告的广播稿)
5、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悄悄话和悄悄话
赵新
我是这样认识他的。
那天傍晚,我在我们小区大门口的菜市上买了二斤黄瓜,提起来往家走时,觉得手里轻飘飘的,脚步就有了犹豫。我想请人把黄瓜复一下秤,即使分量不够,我也不去找人家的后账,只想做到心里有数。
我前后找了两个人。
第一个是30岁左右的小伙子。小伙子是卖西葫芦的。
小伙子冲我笑了:大叔,您好,您买西葫芦吗?
我说我不买西葫芦,我想把手里的黄瓜复复秤……
小伙子挥了挥手:对不起,您不买俺的西葫芦,俺怎么给您过秤?
我笑了:同志,这是哪儿挨着哪儿呢?
小伙子严肃了:这不是紧紧地挨着嘛,您不帮助我,我怎么帮助您?
第二个是中年女人,身体粗壮,脸面黝黑。
我还没把话说完,她的脸就阴了,很不耐烦地说:走开,我可不做这伤天害理的事!我给你称了,就会得罪……你以为我是个孩子?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伸出手来,接过我的黄瓜,放在了他的秤盘上。
他很认真地告诉我,这黄瓜是一斤六两;他说他的秤很标准,他称错了他负责。
他显然是一个乡下人,光头,布鞋,一条裤腿挽起来,露出了圆鼓鼓的膝盖;一条裤腿耷拉着,盖住了脚面。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一张瘦削的赤红色的脸,一抹浓黑的很好看的胡子;站在如火的落霞里,我闻见他浓郁的汗味。
他不卖菜,他卖的是苹果、香蕉、橘子。
我很受感动。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好兄弟,谢谢您!
他说不谢不谢,做这点儿事情不费吹灰之力;他说他今年才45岁,论年纪我是他的长辈。他说:叔叔,您回家吧,该做饭了,婶子在家里等您。
我担心他遭到那个黑脸女人的辱骂,或者遭到那个卖黄瓜的报复,就蹲在他跟前慢慢地抽烟,借以观察动静。他轻轻地把我拉起来,亮起嗓门说:叔叔您走吧,光天化日,没人找我的麻烦;找也不怕,咱有地方说理!
我就慢慢地往家走,走了几步他又追上来,踮起脚尖和我说了几句悄悄话。
这样我就认识了他,记住了他。我很快知道他姓吴,几个月前他还在村里种地,他的一双儿女一个叫吴优,一个叫吴律,都是正在读书的大学生。我很有兴趣地问他孩子们为什么叫吴优吴律,他说他希望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希望每个人无忧无虑地生活。
这一天我又看见他帮人复秤。请他称东西的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放在他秤盘里的是一小袋鲜嫩的豆角,旁边还放着一把水灵灵的小葱。
他告诉老太太:大娘,您放心,您的豆角分量不差……
老太太说:你说不差就是不差!你再把那把小葱给我称称……;我让你称这称那,不会给你惹下祸害吧?
他亮起嗓门回答:不会,光天化日,没人找我的麻烦;找也不怕,咱有地方说理!
结果那小葱差了一两。
老太太要走时,他凑上前去,又和她说了几句悄悄话。
不久便有消息传出来,说难怪这位吴师傅天不怕,地不怕,行得端,走得正,原来人家有后台,根子很硬!
那天我买菜回来时,那个黑脸女人突然叫住了我:大叔,您等等。
我便停下脚步看着她,她的脸笑得很灿烂。
她很神秘地说:大叔,您知道吗?那个老吴的侄子是局长,专管咱们菜市场!
我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
她说:大叔,您别替他保密啦,大家伙儿都知道啦。以后我可以给您重新过秤,看谁还敢缺斤短两!
我悄悄地问:大嫂,这事您听谁说的?
她悄悄地回答:我听那个称了豆角又称小葱的大娘说,老吴不是和她说悄悄话啦?对了,老吴肯定也告诉您了,他也和您说了悄悄话!
我不置可否地说:啊,啊,您忙吧,我走啦……
我愿意老吴的侄子是局长,但是那次老吴和我说的悄悄话是,叔叔,您保重,为几两黄瓜,不值得生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中的“悄悄话”内涵丰富,既可指说话内容,又可指说话形式。文中的“悄悄话”都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和谐。
B. 小说对“乡下人”老吴这段肖像描写很有真实感,既反映了老吴经济条件较差,又暗含了对老吴身上那种勤劳、朴实、机智的品质的赞美。
C. 文中卖西葫芦的小伙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他明哲保身、不愿意招惹是非,这一形象和“乡下人”老吴形成鲜明的对比。
D. 小说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简洁、准确、生动,比如,在对“中年女人”这一人物性格的刻画上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E. 小说以小见大,构思巧妙,通过“复秤”这种生活中的小事儿,自然地将一群普通人联到一起,通过描写他们在“复秤”上的言行等来反映主题。
【2】请简析文中的“我”这一形象的特点。
【3】设想一下,若那位“中年女人”在后来得知老吴并没有侄子在当 局长时,她还会帮别人复秤吗?试做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2)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娇袭一身之病。
(3)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词人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句写“钱塘自古 繁华”,极写这个“三吴都会”的富庶景象。
(2)《定风波》中,当苏轼走过风雨,看到山头的斜阳之后,他不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雨之 后的一句感慨“ ”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道出了词人的顿悟:自然界的雨晴 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
(3)在李清照《声声慢》中,她孤独一人,望着窗前凋零的菊花,不禁哀叹“_____,_____”,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孤苦无依时时间的难挨和内心的空虚。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借写北魏太武帝追击宋文帝军队直到瓜步山的 历史,影射现实,感慨人们忘记国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清醒地看到秦国不敢“加兵于赵”的原因,并以比喻的方式说明自己与廉颇不能内斗必须团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苏轼《赤壁赋》中,作者认为风月长存,声色娱人,由于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而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共享其乐。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在求雨坛上吹风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古诗中对音乐效果的描写,常会用听众的反应来表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哂之”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1】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
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曰:,“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曰:“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
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子胥曰:“请丈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曰:“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
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乃渡之千寻之津(______) (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______)
(3)价直百金(______) (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______)
【2】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
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
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剑)
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渔父)
【3】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_________。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实不相瞒 D.富贵莫相忘也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何用姓字为?
【5】用四字短语概括渔父的品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的简单与不简单,在一定意义上讲是相对的,简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趋于复杂,复杂沉淀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简单,从不简单到简单就是简单化的过程,简单化之后留下的或许才是事物的本真。
请以“简单”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