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厦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有关《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B.“诗经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

    C.《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选自南朝宋人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D.《孔雀东南飞》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叙述故事,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尾,使全诗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 2、依据下列对联,依次判断所指的文学家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 

    ②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③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④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

    A. 孔子  李白 李煜  陆游   B. 屈原  陶潜  李煜  白居易

    C. 孔子  陶潜  李清照 白居易   D. 屈原  李白  李清照  陆游

  • 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错误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宾语前置)

    C.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D.庶子不足与谋(省略句)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 5、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   暴:暴发 ②金石可 镂:雕刻

    ③君子不齿   齿:并列、排列  ④圣人无师 常:经常

    ⑤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⑥对酒歌 当:对

    ⑦山不高 厌:讨厌 ⑧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实在

    A.①②④

    B.①③⑦

    C.①④⑦

    D.①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人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

    (摘编自《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这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还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图书馆及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很低。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没时间。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而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从材料一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逐年上涨。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2】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B.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

    C.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D.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3】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7)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

    (8)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0)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今年欢笑复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做好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的结局。

    (2)《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在《师说》中列举了孔子从师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作者说这句话是为了证明“____________”的观点。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运用《诗经·郑风》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南朝宋武帝出师北伐横扫敌兵,有关战争描写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才的渴求。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对权贵的鄙视和不肯趋炎附势的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善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不仅以声写声,而且还兼有以形写声的特点,如写大小弦交错弹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 11、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亲小人,远贤臣,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③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四)》)

    ④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⑤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徐志摩《再别康桥》)

    ⑦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本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二年,辛弃疾在淳熙八年前后,约为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

    【1】下面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四句描绘夜宿王氏茅屋所见所闻,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鼠”是“饥”的,可见已长期断“烟火”;蝙蝠翻舞,形象写出了眼前所见。

    C.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作响,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D.下片写词人只能在梦中见万里江山,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和悲凉之情。

    【2】本词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②极。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黮,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嵚,如关斯辟,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B.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C.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D.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丑,干支之一。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其中辛丑为第38位,前一位是庚子,后一位是壬寅。

    B.江阴,江的南边。古人用“阴阳”指山水的方位,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

    C.筇屐,即“筇”和“屐”。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可以做手杖;屐,用木头做的鞋。

    D.碑碣,纪念或歌颂某人事迹的刻石的总称。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把圆首形的刻石叫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行。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作者从破龙涧上山,由眼前所见的景象引出了一个传说,传说的内容接近荒唐,让人迷惑,但根据眼前见到的迹象,似乎又让人觉得可信。

    D.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小麦和玉米成熟后,如果不赶在一场大雨前收回来,一年的辛苦就可能白费;播种季节,如果不赶在某个节气前将种子播下去,作物的长势就可能很差。有人说,“赶”其实是人生常态。也有人说,太赶就看不到沿途的风景,人生不用赶。

    你对“赶”和“不赶”,有怎样的体会?请结合你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