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吾点也                     嬴而不助五国也

    C.人之力而敝之               蒙故业,遗策

    D.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         然睹促织,中胸怀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畅曲水,列坐其   次:旁边

    B.夫人之相,俯视一世 与:交往

    C.或取诸怀抱,言一室之内   悟:理解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梁启超一生写给子女的家书超过百万字,他给予了子女们细致周到的指导,既是孩子们的慈父,又是他们亲密的朋友。

    B.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近40多万,其中没有政治面貌等限制的岗位最吸引考生报考。

    C.MG平台在整个游戏产业链中,占据了中游资源,不仅成为海外市场拓展的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民族网络游戏、移动互联网市场应用的领跑者。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那两个名额。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zàn)银   (jiàn)生   (niù)   宁缺(wù)滥

    B.(páo)烙   (nǎn) (méng)隶 锲(qiè)而不舍

    C.(miù)种   (kè)守   (yīn)红   丢三(là)四

    D.(shào)光 (léng)   (sǔn)头   义愤填(yīng)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近来市场上杂志报纸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从长远来看,服装产业的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以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杜绝务工人员风餐露宿的情况的出现。

    ④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⑤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超人”?尼采对此有自己的理解。他说,人类的高贵在于自身有决定价值的能力,不需要别人同意,他懂得自己给事物以荣耀。其实,每个人都是西西弗斯,都可用生命的激情去自我创造,做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英雄。尼采惊世骇俗地宣告了上帝之死,他相信这揭示了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人们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了虚无主义的困境。这是很悲剧很可怕的处境吗?尼采的回答是,未必!如果能直面虚无主义的真相,那就不会陷入绝望,反而会激发出一种积极的创造力量。这就是他的“超人学说”。

    纵观尼采的哲学,主要有三大命题:一是人生虚无;二是理论虚假;三是生命强健。超人学说就蕴藏在这三个命题当中。

    首先是人生虚无。尼采的意思是说,人生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真理或意义等你去探索,然后发现出来真理或意义。所谓的真理或意义本来就是一种幻觉。如果你带着这种幻觉意图在生活中寻求点什么,那么你注定会幻灭,然后你会感到悲观。但是,如果你从来就不相信这种幻觉,也就无所谓悲观了。

    打个比方,比如你参加一次马拉松长跑,有人告诉你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你要是把这个奖杯当成目标,满怀希望跑到终点,却发现什么都没有,那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失望。但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根本没想过奖杯的事儿,那到达终点的时候,也就不会因为没有奖杯而感到失落了。

    麻烦的是,自古以来,许多理论家都在对人说“跑道的尽头有一个奖杯”。他们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概念、真理和绝对信仰,掩盖了“人生本来虚无”这个真相。这就是理论虚假。尼采要用批判的铁锤把以前理论文化创造的意义、目的、统一性和绝对性全部砸碎,让人成为真正无依无靠、无牵无挂、一无所有的人,直面虚无主义的绝境。

    好了,现在人赤裸裸地站到了虚无面前。人生没有意义,理论都是虚假,安慰都是幻觉一到这个地步,人已经一无所有了,那么他还拥有什么呢?尼采的回答是,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人的生命力。

    尼采认为,生命本身是强健有力的。这就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在这个起点,首先要转变对虚无的态度,从消极的虚无主义转向积极的虚无主义。

    虚无这个真相并不会直接导致消极。从虚无到消极,还有一个必经的中间环节,那就是一种虚幻的信念:认为在世界的表象背后还存在绝对的本质,并且认为人生必须依靠这个绝对的本质才能找到价值和意义。就像前面说的那个不存在的奖杯。如果你相信了这种虚幻的信念,那么虚无的世界对你来说就是毁灭性的,你就会感到悲观绝望。这就是消极的虚无主义。

    但如果你从幻觉中醒来,看到从来就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生的意义也并不依赖于它,那就没有什么好绝望的。而且,认识到世界本无意义,这恰恰带来了创造的自由。在尼采看来,价值不是现成在那里等你“发现”,所有的价值都是人主观创造出来的,生命活动的标志就是能够自己确立价值,这是生命本身的力量。

    所以,尼采认为:面对无意义的世界和无意义的生命,人应该立足于现实,直面无意义的荒谬,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在生命活动中创造出价值。用尼采的话说,就是“成为你自己”。这样一来,虚无不再会让你沮丧和绝望,反倒会给你最广阔的创造自我意义的空间,虚无让人变成了积极的创造者,这就是积极的虚无主义。

    面对虚无的人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不得不承认,对一般人来说,后者太困难了。但尼采说,“难道我们不能使自己成为上帝吗?就算哪怕试一试也不行吗?”尼采呼唤一种新的人类,他把这种人叫做“超人”。

    (摘编自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

    材料二:

    凡中国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倘与传来的积习有若干抵触,须一个斤斗便告成功,才有立足的处所;而且被恭维得烙铁一般热。否则免不了标新立异的罪名,不许说话;或者竟成了大逆不道,为天地所不容。这一种人,从前本可以夷到九族,连累邻居;现在却不过是几封匿名信罢了,但意志略略薄弱的人便不免因此萎缩。

    所以现在的中国,社会上毫无改革,学术上没有发明,美术上也没有创作;至于多人继续的研究,前仆后继的探险,那更不必提了。国人的事业,大抵是专谋时式的成功的经营,以及对于一切的冷笑。

    中国的人,大抵在如此空气里成功,在如此空气里萎缩腐败,以至老死。

    我想,人猿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尼采式的超人,虽然太觉渺茫,但就世界现有人种的事实看来,却可以确信将来总有尤为高尚尤近圆满的人类出现。到那时候,类人猿上面,怕要添出“类猿人”这一个名词。

    所以我时常害怕,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

    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尼采说:“真的,人是一个浊流。应该是海了,能容这浊流使他干净。”“咄,我教你们超人:这便是海,在他这里,能容下你们的大侮蔑。”

    (摘编自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处于悲剧而可怕处境的人类失去了绝对可靠的信念,陷入虚无的困境,于是尼采向世人宣告上帝已死,揭示人类精神处境的真相。

    B.当世人无法通过探索发现人生的客观真理或意义,从而产生幻灭感,并陷入悲观绝望,这种状态就是人生虚无。

    C.在这个复杂纷纭的社会,有人相信世界的表象背后存在绝对本质,并可据此找到价值和意义,怀有这种信念的人可被归人积极的虚无主义。

    D.尼采认为人应该立足于现实,以强大的生命本能舞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他所说的“成为你自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命本身强健有力是超人学说的起点,因此强健的体魄是成为超人的必备条件。

    B.认识到世界不存在绝对的本质或者真理,人有可能收获创造价值的自由。

    C.虚无既然是人生的真相,那么人只要能够直面虚无,就可以创造出全新的价值。

    D.鲁迅认为炬火对青年并无大的意义,所以希望青年在黑暗里发出自己的光热。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鲁迅所说“萤火一般在黑暗里发一点光”的是(     

    A.上世纪50年代“糖丸爷爷”顾方舟在艰难困苦中不畏艰险临危受命,带领他的团队成功研制出中国首批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

    B.为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时代楷模”张桂梅克服重重困难,筹建了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C.电影《无问西东》中,在民族危难时刻,西南联大学生沈光耀毅然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飞行员,奔赴保家卫国的战场。

    D.中国共产党率领受压迫的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地。

    【4】请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鲁迅虽然认为尼采式的超人太过渺茫,但也未完全失去信心。请简要概括鲁迅在思想上与尼采超人学说的契合之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徜徉于蜿蜒山径,陶醉于花石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刻画琵琶女时关于“梦”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错误地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侠士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赴秦。(《荆轲刺秦王》)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作者书写曾和同学同游橘子洲并回忆以前不平凡的岁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手法描写出大漠奇寒、天地暗淡的雪景。

  • 10、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1)雄姿英发,_______。谈笑间,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把吴钩看了,______,无人会,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11、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乘之国”,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规矩。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忌地说出各自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了一幅“暮春咏归图”,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给我们呈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化一的动人景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古代诗歌阅读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沾:即沾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 “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樱桃如此娇嫩的弱点,给诗人增添了一丝哀愁。

    C. “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 此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以昔衬今的手法,前四句描写西蜀樱桃,体物精微,摹写工细。后四句写由野人送朱樱而引起对当年皇帝赐樱的美好回忆,衬托了作者在西蜀异乡收到“野人”相赠樱桃时的感激之情。

    E. 本诗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表达了作者寄寓蜀地时较为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2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文天祥传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

    成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青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日:“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祜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日:“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

    八月,天祥提兵至临安,除知平江府。上疏言:“宋惩五季之乱,今宜分天下为四镇,建都督统御其中。约日齐奋,有进无退,日夜以图之,而吾民之豪杰者又伺间出于其中,如此则敌不难却也。”时议以天祥论阁远,书奏不报。

    明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元大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辗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二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从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日:“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日:“汝何愿?”天祥对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不忍,遽麾之退。天祥临刑殊从容,南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亲为第一   拔:选拔

    B. 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   庶:希望

    C. 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之   与:结交

    D. 拜而死   乡:同“向”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① 君勉之 ② 缙绅而能不易志者

    B. ① 建都督统御其中 ② 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

    C. ① 为宰相,事二姓 ② 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

    D. ① 然不忍 ② 臣之壮也,不如人

    3根据文本,简要概括文天祥为挽救时局所做的事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

    (2)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3)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新年贺词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一年,还有很多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全国上下防控疫情坚决有力;受灾群众守望相助重建家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矢志强军、保家卫国……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

    过去一年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从中选取一个你感悟最深刻的方面,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