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聊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之金千斤 购:重金征求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放肆

    C.君安与项伯有##dot## ##dot## 故:旧交情

    D.见之耻 陵:侵犯、欺侮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次他没有像以前指挥时那样紧张,也没有在场边对在场上犯下低级失误的球员挥斥方遒

    B. 在边区的革命实践中,他们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以一种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与群众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C. 风华正茂到老骥伏枥,从单身强人到比翼齐飞,布朗和妻子正在加州书写着不老的传奇。

    D. 今年上半年仍风风火火的新建房地产项目投资如今却大幅下滑。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徒弟) 立远视(长久)

    B.使栋之柱(承担) 嬴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

    C.术业有专(攻克) 一肌一容,尽态极(展示)

    D.不何虹(雨过天晴) 始祸焉(迅速 )

  •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B.《统一》选自《聂鲁达抒情诗选》,聂鲁达是挪威诗人,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C.《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选自《舒婷的诗》,这是一首朦胧诗歌。

    D.《变色龙》《蒲柳人家(节选)》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契诃夫和中国的刘绍棠。

  • 5、下列词语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将(pí)  除(bìn)    (miù)     锐不可(dāng)

    B.薄(fěi)   (jiè)  道 (xiàng)   词夺理(qiǎng)

    C.噪(guō)      洗(guàn) 养(huàn)  然长叹(kuì)

    D.果(fǔ)       (nà) (nè)     而不舍(qì)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读书:目的和前提

    黑塞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人民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像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的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地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的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阅读之路有千万条。可以从小说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一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读却引不起我们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方案、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所以也不要过分地鼓励和规劝小孩子和年轻人去读某一专门范围内的书,否则,会搞得他们终生厌恶那些最优美的著作,是的,甚至厌恶读书本身,让每个人凭自己的爱好去开始阅读,读一部文学作品或者一首诗或者一则报道或者一篇论文,以此为出发点,然后再扩而大之。

    作为开场白话已经说得够多了!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10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活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罪过之一。

    (有删改)

    材料二:

    上图书馆

    王佐良

    后来我上大学进了清华,清华给我的教益极多,这当中它的图书馆又是我的一大恩师。它比“公书林”更神气:文艺复兴式的红色代表,大理石的门厅,玻璃地板的书库,软木地板的阅览室——当时新建的第三阅览室好像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其中各种精美的书刊闪着光,宽长的书桌上两端各立一个铜制的高台灯,它们在一个19岁青年的心上投下了温情和宁静的光,是后来任何日光灯、白炽灯所不能比的。就是在这个“指定参考书阅览室”里,我和我的同学好友们读了柏拉图《对话》的英译本,西洋哲学史,古罗马史,希腊悲剧,英国16、17世纪诗剧,等等,进入了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新世界。

    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灯光全灭了。

    此后若干年,我发现自己坐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包德林图书馆里。一间名叫“亨福莱公爵室”的古籍阅览室是我常去之地,那里天花板上有彩画,四壁还有过去的名人画像,也是华美的建筑,然而照明相当差。当时还有一些古本是用链子锁在书架上的,把它们拉下来摊在桌上看也看得吃力。在这里,中古僧侣修习的遗风犹存,那种一灯如豆一心苦读的空气却与我当时的心情合拍:国内正在进行大战,我的家已无音讯,虽然在做着功课,心里却是很不平静的。只在最后的两个月里,论文已经做完,口试也已通过,北平也解放了,我在等船的间隙里在包德林图书馆纵情自由阅读,初夏的阳光给了馆内更多光亮,我的心境也豁然开朗了。

    在英国读书的时候,我还去过英国博物馆的圆形图书馆,这就是过去马克思常去的地方。这个大厅也是建筑华美,气象万千,那高耸的大圆顶总使我想起一段台词:“这个覆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

    也许是牵强附会吧,但这也说明独拥书城自吟啸固是一乐,上图书馆也有奇趣。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要使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B.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去读一本能引起共鸣的作品,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本身。

    C.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读一本别人称赞却引不起我们兴趣的作品,否则会厌恶读书。

    D.包德林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尽管照明不好,苦读的空气却与王佐良当时的心情合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真正教养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即完全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B.阅读的道路有千万条。最好途径是从小说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等。

    C.读书不求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每个人一生只要读10来本书,就能成为真正读书人。

    D.清华图书馆是王佐良的一大恩师,启发他思考走向一个知识上和情感上的灿烂新世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读书可以不求甚解,但必须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

    C.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

    D.世界上的书籍,都不会给你带来幸福,但它们让你成为自己。

    【4】简析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两位作者都用灵活自由的笔触,记述了自己求学读书的生活和感悟。请结合材料,联系你读过的某一本书,谈谈你对读书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名句名篇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沐浴祈雨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求得一夕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中谈到,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 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4)《雨霖铃》中有一个全用名词排列起来的名句“____________,晓风残月”,情景交融,抒发出浓浓的愁绪;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______”和温庭筠《商山早行》中“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等都是具有相同写法的句子。

    (5)柳永《雨霖铃》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中浓厚的凄凉气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完成下列各个空。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不仁;_____________,不知;_____________,不武。

    (2)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_

    (3)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徒以吾两人在也。

    (4)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5)不得已,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遣怀

    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风随断柳,客泪堕清笳。

    水净楼阴直,山昏塞日斜。

    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注】①这首诗为公元759年,作者在秦州所作。此时正值安史之乱,诗人流落至此。②《庄子》云:水静则明。梁元帝有诗云:水静泻楼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霜露”“寒城”点名时令,“夜来”点名时间,为全诗笼上了秋夜的肃杀气息。

    B.“客泪堕清笳”,运用了倒装句式,表现了诗人于边塞闻胡乐而生的羁旅之愁和故国之思。

    C.诗人巧用比喻,以“断柳”“归鸟”“栖鸦”自况,既自哀飘零之苦,又表明无处栖身的绝望。

    D.全诗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寓情于景,淋漓而又含蓄的一吐诗人胸中的愁情。

    【2】本诗颈联抒情精妙,试赏析之。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怨是用 (2)往归焉

    (3)爰及干戈 (4)以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睹轶诗可异 盍往归

    B. 薇矣 何如哉

    C. 扶而去 采薇而食

    D. 臣弑君 暴易暴兮

    3与“睹轶诗可异焉”中的“异”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左右欲

    B. 扶而

    C. 而伯夷、叔齐

    D. 然回也屡

    4将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5分析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在对待伯夷和叔齐的看法上,作者与孔子有何不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人黄庭坚亦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现代有研究表明,爱阅读的人常有判断能力和自控能力,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阅读的人往往想法简单、语言贫乏,甚至细胞的分裂都比前者要少。青年阅读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国家用来衡量能否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守正创新的重要参考。读书是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是一种责任。

    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阅读,不愿意阅读。有的说:“我们作业这么多,阅读太浪费时间。”有的说:“考上理想的大学是硬道理,阅读不是现在该考虑的事。”有的说:“我们在阅读啊,刷题不也是一种阅读吗?”类似的托辞远不止这些。

    针对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建议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封关于阅读的倡议书。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