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阜新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上联为“墙头雨细垂纤草”,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一句作为下联最恰当?

    A. 数峰无语立斜阳   B. 水面风回聚落花

    C. 楼上春容带雨来   D. 蝉曳残声过别枝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长夜难眠,思前虑后,她感到自己简直像是一只徜徉歧路的羔羊。

    B. 这个剧本改了几次,效果仍然不好,依我看,症结就在于主题不明确。

    C. 他处事谨慎,善于思考,很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从来不随便苟同。

    D. 在晴朗的夏天,西边天上最亮的那颗星斗叫做金星。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照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常以身蔽沛公   ②群臣之 ③此其志不在   ④越国以鄙

    ⑤顷之未发,太子之  ⑥素留侯张良   ⑦ 吾得事之 ⑧项伯杀人,臣

    ⑨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⑩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A. 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B. 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

    C. 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

     

  • 4、(题文)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下列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应是( )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 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 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 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 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董事长,这幅字画是名家手笔,您买回去,挂在书房不仅大气美观,还可附庸风雅,彰显文化品位。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游览故宫博物院时,因为著名的三大殿游客实在太多,我只好移步没什么景致的地方,实在遗憾。

    D.当记者提到外界给他的“学界泰斗”这一称号时,这位院士直摇手,连声说:“同行谬赞,不敢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增长。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与技术变革都会带来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的进步使得通勤速度大大加快,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的交流速度翻倍。移动设备的进化甚至使得工作不再分时间和地点,“从前慢”的局面不复存在,整段的自我时光容易消失,焦虑和压力时常伴随在现代人的周围。对于传统的影视剧来说,电影需要在电影院播放,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需要心无旁骛,才能确保观赏的流畅感和第一完整感;而传统电视剧则往往节奏缓慢。零星的观影片段可能索然无味,不知所云。正因如此。今天的人们似乎随时可以娱乐,又似乎没有时间娱乐;似乎周围遍布着娱乐产品,又似乎缺乏真正娱乐的精力和快感。传统的娱乐项目由于闲暇时间的破碎而变得魅力大减,如此周而复始我们似乎陷入了一种“越娱越疲”的恶性循环。今天的人们更渴望在高强度的生活节奏中寻找到一种能在零星的时间里充实自己娱乐生活的方式。在这个意义上,短视频可谓应运而生。相对于兼顾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和娱乐价值的传统影视剧,凭借着自身短时高效的特点,直白地看重娱乐价值的“二次创作影视剧”也许更能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也因而成了当今碎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

    技术的更迭导致了观众观影选择的差异。影视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由故事、人物、主题、视听语言等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的统一艺术整体。从审美习惯上来说,中国观众最为钟情的还是影视作品曲折的故事情节,剧情优先的理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自电影传入中国,“影戏”模式作为一种符合观众审美的方式,逐步演变成为中国电影创作风格的主流。而广受欢迎的电视剧,更是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短视频的快速兴起,特别是“二次创作影视剧”这种可以迅速、高效、快节奏地概括出一部影视作品曲折剧情的新型视听模式,用便捷的形式颇具吸引力地呈现复杂故事,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使得以剧情取胜的传统影视作品吸引力有所减弱。

    (摘编自吴昊《“速食”式短视频追剧能长久吗》)

    材料二:

    综合来看,“几分钟看电影”以汹涌的叙事加速度和情节冲击力度,取代电影原作留白处细腻隽永的视听温度与思考深度,通过情节极限压缩后的高频输出,催生网友短时间内“阅片无数”的高效观影错觉,构建读懂电影的假象。“几分钟看电影”依凭微波炉般强大的“故事速热”能力,试图以快制慢吸引观众的眼球。

    但是,“压缩饼干”毕竟不能代替“正餐”。除了极易侵犯版权这一关键硬伤外,“几分钟看电影”自身仍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突出问题。这是对原版电影干净利落的“剥皮切肉”的过程,实质上是在去除充满活力的电影血肉,留存仅剩骨架般的“PPT电影”。网友观看血肉不足的“压缩电影”时,缺少了对影片留白处的凝视和反思。“压缩电影”虽然实现了“即时满足”的情绪共振,但难以真正激发“延迟满足”延宕而出的审美回溯,更无法涤荡观众心灵的触动而引发真正的深度共鸣。“几分钟看电影”的观看过程,恰如在品尝入口即化的美食,无论食材多么美味,毕竟缺少了口中停留的回味余香。如此一口一口吃下去的“压缩饼干”,尽管能够“一口吃成个胖子”,但本质上是一种“虚胖”,产生的是缺少灵韵闪现的浅层次观影快感。

    对于“几分钟看电影”来说,其“速热”的故事剪辑手法,“速食”的流媒体观看模式,“速递”的大数据算法推送,可能导致一些网友无法忍受“一口吃不到馅儿”的正常电影观感,转而只能接受碎片化的观影体验,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塑造网友习惯“听电影”“说电影”,而非真正“看电影”的思维模式。

    “几分钟看电影”的创作者有必要利用自身丰富的观影经验、娴熟的剪辑技术和成熟的创意思维,转换工作性质,踏入新的领域。例如,影视公司自身拥有影视作品的内容版权,需要制作大量富有创意且剪辑精巧的主渠道预告片、宣传片和“二渠道”宣传短视频。从事这项工作,需要具备剪辑精髓拿捏、叙事节奏把握、隐含彩蛋挖掘、观众心理驾驭等综合能力。这对于“几分钟看电影”创作者来说是可以胜任的。

    归根结底,“二创改原创”是转型升级的一种路径。能够在“几分钟看电影”短视频领域有所建树的自媒体人,往往都具有对于人情世事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深度,他们既具备“一帧一顿”拉片的耐劳心态与对电影艺术的投入热情,也显示出在跨领域文化创意与文艺评论层面的敏锐素质。因此。他们往往可以将这一身本领迁移到宽泛而具有话题性的社会现象与文艺评论领域,借助当前新颖的前沿传播手段,成为新型话题互动的原创者。实际上,当前众多“几分钟看电影”知名主播早已“出圈”探路,深耕多时,并充分发挥其影像叙事的思维和技术优势,展现出在跨界话题领域的点评才华。

    (摘编自周粟《速热的“几分钟看电影”如何转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工业革命、科技革命及技术变革等都促进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身处当今社会,人们在空闲的时候,借助娱乐产品,就能做到想娱乐就可随时娱乐。

    C.“二次创作影视剧”可能比传统影视剧更符合人们的情感需求,成为当今碎片化娱乐的重要方式

    D.“速食”“速热”的短视频对一部分影视迷网友而言,恐怕是难以获得真正的观影体验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传统影视剧而言,观众进入电影院观看电影,只有做到心无旁骛,才能真正享受到剧情带来的流畅感和完整感。

    B.“速食”短视频能高效概括影视剧的内容,但在剧情曲折上,对观众吸引力或表现出不足。

    C.短视频通过情节的极限压缩,必将带给观众高效的观影收获,使观众欣赏到更多的经典电影作品。

    D.自媒体人需有敏锐观察力和思考深度及其多方面的敏锐素质,才能做出精致的短视频。

    【3】下列选项,与“速食”式短视频的出现无关的一项是(     

    A.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碎片化的娱乐需求增长。

    B.通信和互联网的发展及其移动设备的进化。

    C.人们渴望在高强度工作中有零星时间来娱乐生活。

    D.作品的情节曲折跌宕,引人人胜,吸引眼球。

    【4】如何看待碎片化的娱乐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5】短视频这种新兴的网络文艺要如何发展,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

    (2)《季氏将伐颛臾》中冉有归咎他人推卸自己责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谏逐客书》中,作者用蚕吃桑叶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谏逐客书》一文开头“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断语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辞开宗明义,起句发意振聋发聩。

    (7)《谏逐客书》以人和物作比较,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是相同的。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从视觉、听觉方面描写秋景,描写了夔州秋天典型的特征。

    (4)“水”“月”是诗歌中常见意象,古人往往用“水”或“月”等意象表情达意,请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所学古诗文里,写出带有“月”或“水”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⑴在《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时间飞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极其危难之时,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两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劈波斩浪的气魄。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鼓励四位弟子各言其志,唯独子路受到孔子的“哂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

    (5)《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夜气清冷,不免有几分萧条和冷落,但诗人的气概丝毫不减,不管处境如何,自己是拿得稳的,心神毫无动摇。

    (2)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告诉君王只有不拒绝“众庶”才能彰显其贤德。

    (3)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诗人直接抒情,登高远眺,凭吊古迹,追述往事,对六朝兴亡不免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杜丽娘眼中的后园繁花似锦、绚丽繁茂,但如此美景终也有惨败破落的一天。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二首(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注:①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帘旌在落日的辉煌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恢弘壮丽,富有诗情画意。

    B.颔联写眼前的湖光山色已被沉沉的暮霭淹没,黄昏时的诗人登临“ 吴蜀横分地”,抚今思昔,感慨万千,为后文抒情蓄势。

    C.颈联中“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D.“风霜”既指秋色的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的严峻,一语双关。

    【2】诗人以“无限悲”收束全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主要写了诗人的哪些悲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文言文阅读

    符习,赵州昭庆人也。少事赵王王镕为军校,自晋救赵,破梁军柏乡,赵常遣习将兵从晋。晋军德胜,张文礼弑赵王王镕,上书庄宗,求习归赵。庄宗遣之,习号泣曰:“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庄宗壮之,乃遣阎宝、史建瑭等助习讨文礼,以习为镇州兵马留后。习攻文礼不克,庄宗用他将破之。拜习成德军节度使,习辞不敢受,乃以相、卫二州为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辞曰:“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乃拜习天平军节度使、东南面招讨使,习亦未尝攻取。

    赵在礼作乱,遣习以镇兵讨贼。习未至魏,而明宗兵变,习不敢进。明宗遣人招之,习见明宗于胙县,而以明宗举兵不顺,去就之意未决,霍彦威绐习曰:“主上所杀者十人,公居其四,复何犹豫乎?”习意乃决。平卢监军杨希望闻习为明宗所召,乃以兵围习家属,将杀之。指挥使王公俨素为希望所信,绐希望曰:“内侍尽忠朝廷,诛反者家族,孰敢不效命!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希望信之,乃悉分其兵守城,公俨因擒希望斩之,习家属由是获免。而公俨宣言青人不便习之严急,不欲习复来,因自求为节度使。明宗乃以房知温代习镇平卢,拜公俨登州刺史。公俨不时承命,知温擒而杀之。习复镇天平,徙镇宣武。

    习素为安重诲所不悦,希其旨者上言习厚敛汴人,乃以太子太师致仕,归昭庆故里,明宗以其子令谦为赵州刺史以奉养之。习以无罪,怏怏失职,纵猎剧饮以自娱。居岁余,中风卒,赠太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符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B. 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C. 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D. 臣世家/赵受赵王恩/王尝以一剑与臣使自效/今闻王死/欲以剑自裁/念卒无益/请击赵破贼/报王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五代时,节度使设置更多,连年攻伐,废置不常。

    B. 拜,提升官职,如“拔”也指官职的提升,“改”“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

    C.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

    D. 卒,指人死,据《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符习是赵州昭庆人,和王镕关系亲近,王镕被张文礼杀害,符习悲痛万分,悲号哭泣要为王镕申冤报仇,唐庄宗很支持他的这一行为。

    B. 庄宗派兵帮助符习为王镕报仇,但是派去的人也没有完成任务,庄宗又派其他将领前去,最终才打败了张文礼。

    C. 唐明宗发动兵变之后,派人招降符习,符习因唐明宗军队打战不顺利而犹豫不决,霍彦威一 番欺骗的话才说动了符习拿定了主意。

    D. 符习在太子太师的职位上请求退休还乡,回到昭庆旧居之后,符习因为无罪丢官而经常闷闷不乐,纵情游侠豪饮,不久之后就中风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魏博六州,霸王之府也,不宜分割以示弱,愿授臣河南一镇,得自攻取之。

    (2) 宜分兵守城,以虞外变,习家不足虑也。

    (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中,很多高一新生感觉交友难、难交友。班级举行班会,讨论如何交友。班会上,同学们提出两种交友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交友应坚持自我,不需要为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性情相投的人会自然相遇。朋友交往是促进自我发展,不是迁就对方。

    另一种观点认为,交友应改变自我,从而与他人融洽相处。每个人都有缺点与不足,彼此的改变是相处的润滑剂,具有积极、友善的作用,也能促进彼此的发展。

    同学们讨论激烈,互不相让,谁也说服不了谁。

    亲爱的同学们,针对上面的交友观点,你有怎样的体验与看法?请结合自己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