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毕节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yǔ)会   (gōng)给    (hāo)    (xiàng)机行事

    B. (jiè)   (jǐng)椎    (yìng)届    (mí)一时

    C. (pì)谣    (yōng)金    (jūn)    (qiáng)词夺理

    D. (tiè)   (guǎng)   (zài)    人才济济(jǐ)

  • 2、下面加点虚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五十步笑百步 树之

    B.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不如登高博见也

    C. 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蚓无爪牙

    D. 弃甲曳兵走 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 3、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力jié 烂jiáo   徘huí 辽阔无yín

    B. 噪ɡuō 广mào 唤zhào 细xiān

    C. 节huái 跳yuè   栗chàn

    D. qiè  脚zhǐ   取jí 璨夺目cuǐ

  • 4、对以下句子中的“谢”字的不同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阿母谢媒人   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⑥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⑦张良入谢

    A. ①②⑤/⑦/③④/⑥   B. ①/②⑤/⑦/③④/⑥

    C. ①⑤/②⑦/③/④/⑥   D. ①②/⑦/③④/⑤⑥

     

  •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A.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C. 因坐法华西亭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郞者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何“乌纱帽”是当官的代称

    我们有时会看到反映官场百态的古装电视剧,戏剧中常有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被革职的称作“摘去乌纱帽”的剧情。可是,为什么乌纱帽被用来作为当官的代称呢?

    在早期的中国,并没有“帽”这种称呼,《仪礼》中称帽为“头衣”或“元服”(元,首也)。到了东晋成帝时,皇帝让在宫廷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叫做“乌纱帽”。后来,南朝宋明帝时,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一种用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子,也叫乌纱帽。当时,这种帽子很快就在民间流行了,也成了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而且无论官民贫富都可以戴,但这种帽子还未成为官职的象征。

    在《通典·礼十二》上记载:“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尝着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着入朝。”所以隋朝天子百官都戴乌纱帽,并且成了官职高低的分别。根据文献上的记载,隋朝文武官员的服饰有四种,而乌纱帽上的玉饰则显示官职的大小。一品官是最高级官员,玉饰有九块,二品有八块,三品有七块,四品有六块,五品有五块,六品以下就不准佩带玉饰了。

    不过,到了宋朝时乌纱帽的形状有了改变。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为防止大臣们在朝廷上交头接耳,就下诏书修改乌纱帽的样式,在乌纱帽的两边各加一个翅,有一尺多长,并在翅上装饰不同的花纹用以区别官阶高低。如此一来,朝臣们只要脑袋一动,软翅便会随之摆动,皇上居高临下,就看得清清楚楚了。

    明朝时乌纱帽则成为官员的象征。在《明史·舆服志》上载:“洪武三年定,凡上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便正式成了当官的代称。而自明世宗开始,乌纱帽的双翅也做了一些变动,翅的长度缩短,其宽窄也改变了,官阶越高,双翅就越窄,官阶越低,双翅则越宽。

    到了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后,由于收留了众多明朝的降臣,为笼络人心,就允许不少地方官员仍穿着明朝朝服,并戴明朝乌纱帽。但等到清皇室统治权巩固后,就下令将官员戴的乌纱帽全改为红缨帽。可是,至今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1下列关于“乌纱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晋成帝让在宫中做事的官员戴一种用黑纱制成的帽子,这就是“乌纱帽”名称的最初由来。

    B. 隋朝从文帝到小吏,入朝都戴乌纱帽,一至五品官在帽上佩不同的玉饰显示官阶,官阶越高,玉饰越少。

    C. 宋太祖为防止朝臣们交头接耳,给乌纱帽加了双翅,这种帽子就成为了后代的标准官帽。

    D. 到了明朝,乌纱帽的双翅有一些变动,双翅的宽窄显示官阶的不同,官阶越高,双翅则越宽。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建安王刘休仁创制了黑纱抽边的半透明帽,当时这种帽子在民间很快流行起来。

    B. 宋太祖时又改进了乌纱帽,给乌纱帽加了一对饰有花纹的长翅,花纹不同则显示官阶有别。

    C. 到明朝,乌纱帽成为官员的象征,官员所戴乌纱帽的双翅宽窄和官阶高低有关。

    D. 顺治皇帝入关后,允许地方官员穿明朝朝服并戴乌纱帽,因此收留了众多的降臣,同时也笼络了人心。

    3下列根据原文信息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只有宫中官员可以戴的乌纱帽流传开来,连穷困的老百姓都能戴,就是因为那时社会的等级制度还不森严。

    B. 隋朝官员除了服饰有区别外,乌纱帽上的玉饰多少也能显示官职的大小,官职在六品以下的官员乌纱帽上没有玉饰。

    C. 在一些古装电视剧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清朝官员身着明代朝服,头戴明朝乌纱帽,这不是导演缺乏历史常识,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

    D. 乌纱帽的几次修改都和官职高低有关,清朝用“红缨帽”代替“乌纱帽”,但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乌纱帽”作为官员的标志。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绘出其友人箫声的凄婉。

    (2)《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曹操慨叹人生短暂“譬如朝露”,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相近的意思。

    (4)屈原在《离骚》中,比喻自己修能,博采众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涉江采芙蓉》想象虚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短歌行》中曹操想象贤才与自己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的句子是_________

    (8)_______,与子偕作!

    (9)_______贻我彤管。彤管有炜,_______

    (10)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

    (11)_______,池鱼思故渊。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鸿门宴》中体现大丈夫做事不应拘于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2)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直栏横槛,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②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③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苏轼在《赤壁赋》第二段中,模拟屈原的骚体形式,以“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对天各一方的 “美人”的情思。

    ⑤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发自己老当益壮,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终 南 别 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表述了诗人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开始厌倦尘俗的情绪,晚年归隐于终南山边。

    B. 颔联表现了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的情形,“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 尾联写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然忘了回家。

    D. 这首诗语言华美绚丽,没有对具体的山川景物进行描绘。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纵一苇之所   如:到……去

    B. 飘飘乎如世独立   遗:遗弃

    C. 渺渺兮予怀   怀:怀念

    D. 倚歌而之   和:应和

    2下列对文中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 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农历每月十六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另外,晦,指农历每月初一;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C. 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的运行,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 “羽化而登仙”,道家认为成仙的人可以身生羽翼,变化飞行,所以称成仙为羽化。

    3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作者先交代了出游的时间,然后用极其优美的笔调描画出一幅月夜“泛舟赤壁之下”的美好景色,为下文生发感慨做了很好的铺垫。

    B. 第二段紧承上文。主客舟中对酌,酒酣耳热后“扣舷而歌之”。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忧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

    C. 文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D. 关于箫声的描写,既有对音乐形象的描摹,又有对音乐效果的渲染。比较而言,对音乐形象的描摹略,而对音乐效果的渲染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不去注意、不去关心,甚至会忽视,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出灿烂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