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表示错误的一项是…………………… ………( )
A. 古人常以某种称谓来代替年龄,如“总角”指少年时代,“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期颐”指百岁老人。
B. 古时,“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三十。
C. 在古代诗词中,“子规”这个意象多用于寄托羁旅之愁、离别之情、冤屈之愤、伤春惜春等离恨悲情。
D. “司马”,本指专门负责马匹的官,后来其职权范围随时代而发生了变化,官位也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隋唐时是州郡太守(刺史)的属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愿足下更虑之 更:越发
B.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双手捧着
C.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接触、沾染
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偷偷地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意外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对待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②我和他虽然是同乡,又是同学,但性格不同,观点各异,方枘圆凿,很难合作。
③这是一堂化学实验课,李老师精心准备,认真做实验,但前几次实验都屡试不爽,一直到第六次才成功。
④屈原故意戴了一顶岌岌可危的高帽,还拖了长而又长的佩带,来显示自己高洁的品行。
⑤ 凡治国,立贤是根本。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只有握发吐哺,礼待人才,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伟大的国家。
⑥ 在素质研讨会上,师生代表就品德、知识、能力等问题络绎不绝地发表个人意见。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③④⑥ D. ③④⑤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②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B.①乃中《经首》之会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具告以事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①吾其还也 ②其皆出于此乎
5、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闻一多先生为了研究,常 ,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②周公治政,不辞辛苦,如遇不当之处必殚思竭虑,真可谓“ 苦思索,计上心来坐天旦。”
③红玉对冯生说:“今家道新创,非 不可。”接着就剪杂草,清庭院,租田地,勤耕作。
A. 夜以继日 通宵达旦 夙兴夜寐
B.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夙兴夜寐
C. 夙兴夜寐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D. 通宵达旦 夙兴夜寐 夜以继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修鞋的女人
吴小冰
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上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所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不可开交。难道,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地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地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了一遍,用手去拉扯了一番,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了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了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红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得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得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
【1】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修鞋的女人能在城市立足,说明了城市的宽和,这也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
B. 文章通过对修鞋女人外貌的描写,表现了修鞋的女人因操劳而苍老的形象,从而表现了她的生活不易,但她并没有为此叹气,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
C. 修鞋的女人生活非常艰辛,但作者却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和其他农民工相比,她和丈夫都有事做,儿子在上重点大学,生活有了一点希望。
D. 文章用平实质朴的文字,表现了修鞋的女人艰辛的生活,突出了她成功的为人处世的艺术,这种平和、不计较的态度使她能在辛苦的日子里过得自得。
E. 文章将修鞋的女人与对面的同行作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修鞋的女人生意特别好的主要原因。
【2】文章对修鞋女人的描写,看似很随意,其实很有技巧。试分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主人公的。
【3】作者看到修鞋的女人苍老的形象,由衷地发出感慨:“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联系文本,谈谈你对生活的认识。
7、默写填空(请选择其中 7 句。填写时注意序号的对应)。
(1)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 ,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2)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3)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___________, 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___________ ,___________。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 。 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_________, 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 ________,__________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关雎》)
(10)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____________ ,________ ?谪居正是君恩厚, 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对祖国命运担忧的两个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超越时空,想象了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2)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一“来”一“去”,着重描写今日之感伤,对仗工整,被誉为“千古奇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礼记》中提出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愿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老人和小孩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把晋人这个看来并不高但当时却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2)《劝学》中,荀子通过乘坐车马到达千里、凭借舟船横渡江河等比喻,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白居易《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音乐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易水决别”这一场景中,荆轲高歌“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决绝之情。
(2)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最能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溪流曲曲折折,若隐若现。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除夕守岁,坐到三更已尽。一个“尽”字,一个“赊”字,对照写出了乡思的绵长,故乡的遥远。
B.五六句叙写时断时续的梦大醒以后再不能入睡时的情形。此联通过一闻一见,把作者的乡思表现得含而不露。
C.最后一联中,写诗人追随曾官至骠骑将军的名将霍去病宦游到桂州。此诗就是他到了桂州第二年的岁暮写的。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对诗中所表现的乡愁并没有说破,可不点自明。
【2】请结合全诗,简述诗人“辛苦”的原因。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吕翌山人书
韩 愈
愈白:惠书责以不能如信陵执辔者。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如仆者,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以吾子始自山出,有朴茂之美意,恐未砻磨以世事。又自周后文弊,百子为书,各自名家,乱圣人之宗,后生习传,杂而不贯,故设问以观吾子。其已成熟乎,将以为友也;其未成熟乎,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
方今天下入仕,惟以进士、明经及及卿大夫之世耳。其人率皆习熟时俗,工于语言,识形势,善候人主意。故天下靡靡,日入于衰坏,恐不复振起。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非谓当今公卿间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不得以信陵比。
然足下衣破衣,系麻鞋,率然叩吾门;吾待足下,虽未尽宾主之道,不可谓无意者。足下行天下,得此于人益寡。乃遂能责不足于我,此真诚仆所汲汲求者。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灼灼明矣。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愈顿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自周后文弊 弊:衰坏 B. 各自名 名:作动词用,即“称”意思
C. 工于语言 工:擅长 D. 将以讲去其非而趋是耳 是: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以吾子始自山出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①其已成熟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C. ①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D. ①乃遂能责不足于我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度若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当有学生排列眼前,意为没有资格招收学生教授学业。
B. 不如六国公子有市于道者也:我不能像六国时候那些贵族公子们那样把道义进行交易买卖,作者把自己与六国公子相比,强调自己交友收徒的目的在于传习圣人之道。
C. 议虽未中节,其不肯阿曲以事人者灼灼明矣:吕翌的议论虽然不够恰当,然而能够指责自己的缺失,已可证明不是阿意曲从之流。为此,作者才打算善待他、举荐他。
D. 务欲进足下趋死不顾利害去就之人于朝,以争救之耳:我想要极力引进您这样能够无所畏惧、不顾个人得失和仁途进退的人到朝廷上去,来进行斗争和补救时弊罢了。由此可见,作者十分欣赏那些拥有正直独立人格的人,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官场钻营吹拍、随风靡倒的风气,来稳定时局。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写给吕翌山人的一封回信。山人,处在山野之人,指隐士。唐朝不做官的知识分子自称山人的甚多。然而这位吕翌山人想来还是渴望进入仕途的。从这封信中看,吕翌曾经去拜见过韩愈,当是有所干求的。
B. 韩愈在古文运动中是以乐于提携后进、团结同道著名的,曾和不少人建立师生关系。本文最后作者说要吕翌安心等待,意为准备好好地接待他、举荐他,更可见这种光明磊落的风度。
C. 文中就吕翌的不正确看法进行深刻的分析,对腐败的社会风气了严厉的批判,大力地标举了正直独立的人格。辞正义严而语气婉转恳切,反复抑扬而气势充沛。
D. 文中对官场“善候人主意”虽然痛心疾首,但还是可见作者在屡经直言遭祸之后,锐气豪情大大衰减、大不如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信陵,战国公子,欲以取士声势倾天下而然耳。
(2)非谓当今公卿间是无足下辈文学知识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古人读书,佳话颇多。最被人们称道的有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即枕上、马上和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
(2)高尔基曾说:“要热爱读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对以上关于读书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共鸣和思考?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副标题,另拟正标题,写一篇关于自己读书经历、体验和感悟的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