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B.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D.他的创作风格似乎很难言说,清丽、典雅、豪放、幽默都不足以概括。在当今文坛上,他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3、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 横亘(gèn) 婆娑(suō) 停泊(bó) 解剖(pā o)
B. 熨帖(yùn) 辟谣(pìyáo) 编纂(zuàn) 悄然(qiǎo)
C. 长篙(gāo) 叱(chì)骂 荆棘(jīnjí) 着(zhuó)陆
D. 踟(chí)蹰 凌侮(wǔ) 透露(lù) 嘈杂(zá)
4、下面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níng)重 停泊(pō) 婆娑(suō)起舞
B.瞩(zhǔ)目 撰(zhuàn)写 百花凋(diāo)谢
C.噩(è)梦 步履(lǚ) 绿树成阴(yīn)
D.祷(dǎo)告 大厦(shà) 宣告终(zhōng)结
5、(题文)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下列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应是( )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 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 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 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 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从原始社会的古代崖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东巡刻石,再到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塔铭……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歌功颂德,记人载事的赞、颂、记、志、铭等,有各种经典文集、杂咏、题名、地图、谱系、楹联、符咒、药方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从书体上看,石刻有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的泰山石刻,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珍存着秦朝《李斯碑》、汉代《张迁碑》、晋代《孙夫人碑》,以及北齐《金刚经》大字和唐朝《纪泰山铭》等一大批名碑。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古今石刻碑贴目》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清聂剑光《泰山道里记》记载:“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1989年《书法》第二期载王恩礼、赖非撰《铁山(石颂)的初步考察与研究》认为,此刻与邹县铁山摩崖经刻在字径、书体、风格极为一致,由此断定为东岭僧安道壹所书。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疑为北齐人书。
石刻与藏之于秘府的典籍不同,它铭之于石,公之于众,记录、揭示的史实也较为可靠,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其价值不下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两汉今古文经学的争论一直为历朝尤其是清代学者所关注,并融入到近代古史辨的学潮中,衍化成古书真伪之争。由于无法一睹汉代文本之真,争论似永无结果。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在洛阳的出土引起学界极大轰动,王国维、罗振玉、马衡等人相继对之展开研究,初步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不仅让我们目睹今文经本原貌、今古文经本差异,并可由此窥探两汉经学的发展状况以及秦汉以前经本流传中的错讹。
石刻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石头和文字、书法、刻工相结合,成为中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泰山石刻中,有粗犷急就的凿石,也有精雕细刻的龟碑;有岩石小节,也有万丈摩崖;有平民题迹,也有帝王御笔。小字如蝇,大字如斗,真草隶篆,代不绝书。或托物咏志,或题景留名,或赞其拔地通天之雄,或颂其幽奥旖旎之秀,自然之美融合于石刻艺术,石刻艺术又浑然于自然之景。
石刻是一种载体特殊的文物,相对于其他文物而言,它体积大,质量重,难以移动,易于毁损,保存难度较大。秦泰山石刻是公元前219 年,秦始皇东封泰山时所立,由中国小篆的创始人——秦丞相李斯——篆书,石刻约有222字,记载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德。然而这块无比珍贵的国宝,历经2200多年的天灾人祸,现在仅剩下九个半字了。
(节选自2016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刻是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之一,包含自远古至近代以来的多种文献资料,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同为重要的文物形式。
B.石刻文物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物事迹、典籍经文、书法铭文、禳灾治病、人文地理、诗词文集等,几乎无所不包。
C.石刻的书体繁复多样,因其特别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从而成为了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
D.石刻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多重价值,对研究中国文字发展史、书法史、经学史、石刻艺术史等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泰山石刻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不仅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而且还珍存着一大批名碑。
B.泰山石刻无年月和书刻者姓名可考,明孙克宏、清聂剑光以及王恩礼、赖非都依据其笔法、字迹、字径、书体和风格,怀疑为北齐人所作。
C.石刻记录的史实铭之于石,公之于众,比藏之于秘府的古书典籍更可靠,因而可以作为订正古籍的有力证据和补充经史的珍贵资料。
D.石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宝贵的文物,它如同一面史册,记载着彼时彼地的历史事实,可考证古籍、辅翼经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为珍贵的文物,与甲骨文之于商周史,敦煌汉简之于汉史的史料价值相比,石刻之于两汉经学史的研究价值毫不逊色。
B.古书真伪之争,是近代古史辨学潮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一直为历朝学者所关注的两汉今古文经学争论。
C.20世纪20年代,汉魏石经残石出土,学者们相继展开研究,彻底揭开了汉魏石经的真面貌,使古书真伪之争终于有了结果。
D.石刻是中国人类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天灾人祸使它易于损毁,难以复原,因其载体特殊,保存难度较大,更应重视和保护。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以远景描写、静中寓动,展现村庄宁静安详的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意象。《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以月为喻,表达对贤才的思慕而不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李白以拟人手法写月,借月的善解人意写自己飞度镜湖的快意自由。
(3)诗人爱以数字入诗,杜甫在《登高》里用“________,________”以言距离之遥和时间之久;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更夸张,他用极大的数字来描写山之高“_______,_____”,他也运用含有数字之句“________”来表示对世事变幻的感伤。
(4)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对东吴繁华、孙权业绩已随历史而去的感慨。
(7)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点点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8)《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琵琶行》一文中,诗人通过环境描写既交代了季节特点,又暗寓离别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以孔子师法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的事例,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写蜀道中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景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蜀地之难行联想到了蜀地军事上的易守难攻,其中直接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行人仿佛能触摸 到星辰的句子是“________”。
(2)《琵琶行》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侧面描写表现“凄凄不似向前声”。
(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荀子在《劝学》中还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4)《秋兴八首》(其一)中直接抒发作者故园之思的句子:____,____。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6)《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形象的揭示暴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仰天大笑出门去,_______________。《南陵别儿童入京》李白 )
(8)_________________,天地阔远随飞扬。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忧国忧民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国家安危、时局动荡的忧思;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感叹“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恰当引经据典可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如王安石引用盘庚迁都之事表明坚持变法的态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___________,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苏洵引用古人之语“___________,犹抱薪救火”阐明割地赂秦的巨大危害。
(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秦王朝“鼎铛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穷奢极欲,最终灭族亡国;魏征在给太宗的奏章中提出“不念居安思危___________,”则国不安稳。
11、(1)_____________,吟咏,_______________。(《定风波·红梅》)
(2)试上超然台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江南·超然台作》)
(3)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人生到处知何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飞那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5)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定风波》)
(6)____________,微笑,___________。(《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待人高娘》)
(7)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8)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问题。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⑴这首诗多用“照应”的手法,结合全诗赏析。
⑵有人说这首诗是寻隐者“不遇”有人说“遇”,说说你的看法。
⑶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乙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庖丁解牛》)
丙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丁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孝和悌是仁义的基础。
B.“庖丁”是人名,其中“庖”是职业,“丁”是名字,这种取名的方法在先秦颇为普遍,如“弈秋”“轮扁”“盗跖”等。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D.古代宴会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南向次之,再次为北向,西向为待者座。从《鸿门宴》的座位安排,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体现项羽的自高自大。
【3】下列句子有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则盍反其本矣
B.技经肯綮之未尝 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失其所与,不知
D.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后从而刑之 俯足以畜妻子
B.虽然,每至于族 为之踌躇满志
C.行李之往来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将军战河北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仰不足以事父母 老者衣帛食肉
B.视为止,行为迟 邻之厚,君之薄也
C.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D.常以身翼蔽沛公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夜缒而出,见秦伯
C.阙秦以利晋 樊哙侧其盾以撞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吾其还也
【7】下列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以其无礼于晋
B.臣之所好者道也 是寡人之过也
C.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夫晋,何厌之有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文章欲擒故纵,层层深入,反复诘难,句式不断变化,如滔滔江河一气呵成,表现出孟子散文逻辑缜密、气势磅礴的论辩特色。
B.《庖丁解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庖丁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以及成功后的志得意满。文章用寓言的形式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C.《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临危受命,他洞悉当时的形势,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终于以一己之力,使郑国免于灭亡,他临危不惧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外交才能,为人赞叹。
D.《鸿门宴》记述了鸿门宴上项羽、刘邦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剑拔弩张、险象环生的全过程,塑造了项羽恃勇骄横、深谋远虑、随机应变的形象,也写出了刘邦善于采纳意见、知人善任、有奸必肃的性格。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4、今年是建党百年,百年来,涌现出了众多为国为民的英雄。请以“向你致敬”为题,为某一人物(或群体)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对象明确,感情真挚。15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