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丽水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红楼梦》第六十六回“情小妹痴情归地府,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中情小妹与冷二郎分别是指

    A. 晴雯   贾宝玉   B. 尤三姐 柳湘莲

    C. 尤二姐   贾琏   D. 娇杏 冷子兴

  • 2、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一项是(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卒起不意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要项伯   令将军与臣有郤

    D.少假借之 不胜杯杓

  • 3、下列加点词语,从词类活用角度看,都是名词作状语的一组是( )

    来于秦 ② 吾从而之 ③骊山构而西折 ④顺流而

    ⑤未云何 ⑥廊缦回 ⑦ 不赂秦 ⑧削月割

    A.①②④⑥

    B.①③⑥⑧

    C.②④⑤⑧

    D.③④⑤⑦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

    原来谦虚谨慎、勤奋努力的奥运冠军不复存在了,现在的他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最终不孚众望,终于栽了大跟头。

    小强在超市购物时,明明把挎包存进超市的自动寄存柜,准备取走时却发现挎包不胫而走,谁该对此负责?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其出生地却始终存在争议,可谓众说纷纭,风生水起,难有定论。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说,好的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穿行在繁华的现实世界里,不管世态多么炎凉,都会安之若素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⑥

  •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C.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茱萸等习俗。

    D. 屈原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人的“国粹病”

    廖保平

    两年前,因为“破解川剧变脸秘密”,曾金贵成为川剧界的声讨对象。今年7月,法国女孩美兰妮专程来中国拜曾金贵为师学习变脸的消息一出,声讨再起:“变脸是国粹,怎能随便传给外人?”

    拜师学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问题之所以变得如此复杂,充满火药味,皆因变脸被视为“国粹”。变脸真是国粹么?曾金贵说,作为戏曲外化人物的一种手段,变脸只是戏剧的表演技巧,谈不上所谓的“国粹”。

    过去,独门绝技——“绝活”的传授大有规矩: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人)。自从国门被大炮洞开,国人发现国外有先进的“洋玩意”之后,那些人无我有的“绝活”均被冠以“国粹”之名。一种技艺“粹”到“国”级,就跟国家荣誉、国家机密、国家利益等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有了维护甚至保卫的意义。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绝活”是传内不传外(国)的。

    照这样说,作为国粹的京剧也有绝活,也应该传内不传外(国)。可是,京剧大师收洋徒弟已不是新鲜事,并没有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相反,京剧却因此变得更有人气,更有影响力。

    或许,那些一概地、盲目地反对国粹外流的人,大概是读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且发生了误解。鲁迅《拿来主义》一开头有云:“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字里行间,鲁迅对梅兰芳博士颇有微词。曾金贵即是当代的梅兰芳,假如鲁迅还在,曾金贵先生也一定会在鲁迅面前止步。如此推论,愚以为谬矣!其一,我要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先生,旨在抨击统治者的媚外卖国,而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其二,在如何看待中外文化交流的问题上,鲁迅本人也绝不是一个闭关主义者。这一点只要翻看一下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就很容易找到实例。

    我认为,那些誓死捍卫国粹到非理性的人,已经成为“国粹病”患者。当一种国粹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外来文化碰撞、交融以焕发出新的生机时,他们却抱残守缺,对碰触者即以叛徒败类般的声讨,真是病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是必然趋势,我们如何用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如何让我们轻装上阵,而不是像守财奴一样对待国粹,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以前,洋人还不大瞧得起你的‘老古董’,国粹派只好敝帚自珍。现在洋人对你的‘绝活’感兴趣了,还想学一学,国粹派就哗然起来。”请结合全文分析,国粹派是怎样一种人?“敝帚自珍”与“哗然”分别有何含义?

    2作者说,鲁迅的《拿来主义》提及梅兰芳博士,绝不是在讽刺挖苦梅博士本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概括一下作者对中外文化交流所持的态度。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她静默的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4)满载一船星辉,  

    (5)   ,皆白衣冠以送之。

    (6)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漂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荀子·劝学》中指出,锲而舍之,就会“_______”,锲而不舍,就会 “________”,形象地说明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的道理。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描写社日的热闹场面,表现对统治者不思进取,百姓愚昧麻木、安于异族统治的忧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易水诀别时,荆轲苍凉悲慷的两句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诗人怀疑月亮心有怨恨,常常在人们离别时圆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泰山灵秀汇聚,山势高拔之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记念刘和珍君》中告诉我们要正视黑暗与现实的语句是: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对《史记》的高度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学”与“思”二者关系的辩证论述,他认为“____________”,这两者在人的进步中均不可或缺,是不能被割裂的。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词人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荆轲刺泰王》的“易水送别”一幕,通过描写众宾客听到荆轲高歌、为羽声后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营造了同仇敌忾的气势。

    (5)古人写诗常用典故,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借“雁足传书”的故事,为全诗笼上了一层淡淡的思想愁绪。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

    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王顾谓从骑曰:“几为虏嗤。”皆曰:“适足使敌人见大王之英武耳!”同光元年,晋王筑于魏州,即皇帝位,国号大唐。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B.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C.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D.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指诸侯传位给嫡长子,有接续、继承的意思,后也指家族继承人。

    B.节度使,唐代所设,持节代表皇帝掌管一道或数州的军政,权力甚重。

    C.辛未,古代计时单位,由天干和地支组成,初为纪日,后多用来纪年。

    D.坛,古代举行祭祀、誓师、封侯拜相等大典时建造的楼宇,以示庄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虑深思远,长于谋略。幽州刘仁恭被困求救,虽刘仁恭是个反复之人,从长远考虑,李存勖还是劝说父亲为其解围。

    B.李存勖品纯至孝,身负众望。父亲病重,临终将他托付给众臣,众人拥立他为王,然父亲之死,让他沉浸在悲伤痛苦之中。

    C.李存勖用兵如神,骁勇善战。他利用地形与气候,出其不意,大破梁军;亲临前线侦察,虽遭伏击却毫无惧色,只身突围。

    D.李存勖整饬纲纪,治政有方。他赏罚分明,奖励功臣,征召贤人,惩罚贪官酷吏,申冤宽赋,安抚百姓,使境内安定太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

    (2)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

    【5】李存勖劝说父亲李克用救援刘仁恭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请以《别了,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不少于800字;

    (4)注意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