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贰于楚也 贰:两次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陪伴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略微

    D.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 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 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 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

    A.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mǎo)钉一样(xiē)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B.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piē)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振颤。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chàng )。

    C.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zhàn)、造诣高深的代名词。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没有(zhēn)于至善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的卓越?

    D.浪漫的五月总能营造出(xuàn)丽多姿的色彩,总能恣意出淡雅清新的情愫。虽不是温情下的缠绵(fěi)恻,却依然能超脱出砰动的激情,人因五月的传奇故事而风情浅淡恬静。

  • 4、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诗文中的植物常有特殊含义,如“棠棣”常用以指兄弟,“杨柳”常用于送别,“梧桐” 是凄凉悲伤的象征,“丁香”代表的是淡雅、美丽、忧愁。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代男女少年时把头发扎成发髻,叫总角,后来就用“总角” 表示少年时代。到了二十岁时要戴上帽子表示成年,称为“弱冠”。

    C.古代汁算时间以地支一昼夜为12时辰,其中“子时”又称“人定”,相当于现在的21点到23点,此时夜深人静。

    D.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故都的秋》等。郁达夫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 5、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qiān) 怨(mái)  骸骨   前合后揠

    B.畏(xǐ)   头(sǔn)   寒暄   沸反盈天

    C.巡(quān) (lèi)   厮打   流血漂橹

    D.防(dī)  人(gǔ)    暮蔼   羽扇纶巾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梦与现实

    郭沫若

    昨晚月光一样的太阳照在兆丰公园的园地上。一切的树木都在赞美自己的幽闲。白的蝴蝶、黄的蝴蝶,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好像在催促着说:“姐姐妹妹们,飞吧,飞吧,莫尽站在枝头,我们一同飞吧。阳光是这么和暖的,空气是这么芬芳的。”

    但是花们只是在枝上摇头。

    在这个背景之中,我坐在一株桑树脚下读泰戈尔的英文诗。

    读到了他一首诗,说他清晨走入花园,一位盲目的女郎赠了他一只花圈。

    我觉悟到他这是一个象征,这盲目的女郎便是自然的美。

    我一悟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眼前的蝴蝶都变成了翩翩的女郎,争把麝香豌豆的花茎作成花圈,向我身上投掷。

    我埋没在花圈的坟垒里了。

    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

    今晨一早起来,我打算到静安寺前的广场去散步。

    我在民厚南里的东总弄,面着福煦路的门口,却看见了一位女丐。她身上只穿着一件破烂的单衣,衣背上几个破孔露出一团团带紫色的肉体。她低着头踞在墙下把一件小儿的棉衣和一件大人的单衣,卷成一条长带。

    一个四岁光景的女儿踞在她的旁边,戏弄着乌黑的帆布背囊。女丐把衣裳卷好了一次,好像不如意的光景,打开来重新再卷。

    衣裳卷好了,她把来围在腰间了。她伸手去摸布囊的时候,小女儿从囊中取出一条布带来,如像漆黑了的一条革带。

    她把布囊套在颈上的时候,小女儿把布带投在路心去了。她叫她把布带给她,小女儿总不肯,故意跑到一边去向她憨笑。

    她到这时候才抬起头来,啊,她才是一位——瞎子。

    她空望着她女儿笑处,黄肿的脸上也隐隐露出了一脉的笑痕。

    有两三个孩子也走来站在我的旁边,小女儿却拿她的竹竿来驱逐。

    四岁的小女儿,是她瞎眼妈妈的唯一的保护者了。

    她嬉玩了一会,把布带给了她瞎眼的妈妈,她妈妈用来把她背在背上。瞎眼女丐手扶着墙起来,一手拿着竹竿,得得得地点着,向福煦路上走去了。

    我一面跟随着她们,一面想:唉!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那围在腰间的两件破衣,不是她们母女两人留在晚间用来御寒的棉被吗?

    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川湘等处的战地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

    得得得的竹竿点路声……是走向墓地去的进行曲吗?

    马道旁的树木,叶已脱完,落时在朔风中飘散。

    啊啊,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

    我跟随她们走到了静安寺前面,我不忍再跟随她们了。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

    1923年冬,在上海

    【1】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节结语“我这只是一场残缺不全的梦境,但是,是多么适意的梦境呢!”中的“残缺不全”“适意”既概括了梦境,也凸显梦境虽不尽如人意却美好。

    B.文中小女儿把布带投到路心,跑到一边憨笑,用竹竿驱逐两三个孩子等细节,写出了小女孩的天真单纯,完全不懂生活的艰难。

    C.文中“人生的悲剧何必向莎士比亚的杰作里去寻找……何必向大震后的日本东京去寻找呢?”表现眼前这对母女的生活状况就是人生最真实的悲剧。

    D.文中上节泰戈尔笔下盲目的女郎是作者心中美好理想的象征,下节中的盲眼女丐是现实中的悲剧形象。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上节描写兆丰公园“月光一样的太阳”、“幽闲”树木、白的蝴蝶、黄的蝴蝶等自然环境,渲染了梦境的美好适意。

    B.文中“在麝香豌豆的花丛中翻飞,把麝香豌豆的蝶形花当作了自己的姊妹。你看它们飞去和花唇亲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蝴蝶的灵动活泼。

    C.文章构思巧妙,下节对盲眼女丐及其女儿细腻的描写,与上节对梦境的描述看似没有任何的联系,实质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文章结尾处写“在我身上只寻出了两个铜元,这便成了我献给她们的最菲薄的敬礼”,卒章显志,表达了我对这一对母女的同情但又无能为力的主题。

    【3】文章以“梦与现实”为标题,有何用意?

    【4】“人到了这步田地也还是要生活下去!”在文中反复出现,它有何深意?请你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说说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1)《谏太宗十思疏》中有两句话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子路轻率急躁、不谦虚的缺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写氓的外表的诗句是“________”,写氓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坚定信念,至死不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诗人对广大人民艰难生活表示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关注到江上的归帆和江边的酒家等人文景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灿烂的银河,说自己“表里俱澄澈”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汤显祖《游园》开头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园中景色,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情波澜,蕴含着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梦幻中的天姥山天黑之后,野兽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威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二者对比鲜明。

    (3)荀子《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但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这对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是很有必要的。

    (4)《琵琶行》中作者“以江月为文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侧面表现琵琶曲强大的感染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月烘托出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

    (5)陶渊明《归园田居》中,妙用叠词,描写乡村寻常景象,展现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运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上没有天生的“君子”,荀子在《劝学》中通过比喻分析,总结出普通人成为君子的两个关键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是古典诗文中常用的意象,古人常借鸟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其他的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下面这首诗是王安石于1069年春天,在他所倡议的新法即将实施的前夕所作。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眠不得”的情感内涵。

    春夜

    王安石

    金炉香尽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担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意,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就是铜。

    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凉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B.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下列题目要求写作。

    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

    ②我之所以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尼采)

    结合你对材料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