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西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王无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輮以为轮,其中规

    ③外连衡而诸侯   ④秦孝公据崤函之,拥雍州之地

    ⑤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同列   ⑥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

    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⑧天下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⑨商君佐之,立法度   ⑩或焉,或不焉

    A. ①⑩/②④⑦/③⑤/⑥/⑧⑨

    B. ①⑨/②④⑦/⑥⑩/③⑤⑧

    C. ①⑥/②⑦/③⑤/④⑩/⑧⑨

    D. ①⑦/②④⑥/③⑤/⑧⑨/⑩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B.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趣味

    C.心躁也   用:因为

    D.盈虚者如彼,而莫消长也   卒:最终

  •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壬(wù)   旗(jīn)   步(guǐ)   洗盏酌(gēng)

    B.桂(zhào)   (dān)   舻(zhú)   莫消长(zú)

    C.舟(biān)   (jiè)   啬(lìng)   而不舍(qiè)

    D.头(chán)   赋诗(sù)   酒临江(lí)   (lù)

  • 4、下面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迷花倚石忽已       暝:明亮惟时之枕席觉:醒

    B.六百一十六言凡:大约暮去朝来颜色       故:故事

    C.一还酹江月尊:通“樽”,酒杯忆往昔峥嵘岁月   稠:多

    D.人生几何    几何:多少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的样子

  • 5、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当年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填空,组合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生未同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外抗强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①疆场空有约   ②死难同穴   ③劳燕惜分飞   ④六载订婚成一梦   ⑤白宫溅血泣黄泉   ⑥内除国贼

    A.上联:②③④,下联:⑥①⑤ B.上联:②④③,下联:⑥⑤①

    C.上联:⑥①⑤,下联:②③④ D.上联:⑥⑤①,下联:②④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怀疑和想象

    葛剑雄

    ①人类认识世界——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是一个漫长而无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知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观念和理论。稍有哲学常识的人都明白,这些知识、观念和理论绝不是完美无缺的,其中一部分本身就是谬误,有的是建立在谬误的基础上的。[  ]至今仍被认为无懈可击的, [  ]至多只是相对真理,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保持其正确性。如果没有人对它们提出怀疑和挑战,是不会进步和完善的。怀疑不一定正确,但排除怀疑的过程却必不可少。如果怀疑被证明为错误,实际上是更巩固了原来的知识、观念或理论。反之,如果怀疑被证实为正确,那就意味着原来的知识、观念或理论存在局部或整体的谬误,或者需要修正或完善,或者必须完全否定或清除。无论如何,都为新的知识、观念或理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我们称某一真理为“颠扑不破”或“战无不胜”,就表明它不害怕被怀疑,经得起怀疑,并且能在不断的怀疑中坚持其主体部分,同时在局部得到经常性的修正与完善。任何不允许怀疑的事物,并不能表明它的正确,恰恰显示了它的虚弱。实际上连它的持有者和拥护者心里都明白,它是经不起怀疑的,更害怕受到挑战。

    ②创新的途径很多,但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否定或破坏旧有的,一是在空白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前者不能完全脱离旧有的,后者却能凭空产生崭新的。……模仿只能形成量的增加,是一时的捷径或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却只能永远跟在创新者的后面,更不会形成质的变化。实验或实践也是创新的途径,但如果不与想象结合,就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新发现往往是成千上万次实验的结果,或者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甚至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被证实。何况很多自然现象或客观规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还无法通过实践去发现或验证。

    ③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的政治权威名存实亡,天下分裂,战乱不断。当时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却是百家争鸣,群星灿烂,不仅是学术思想史上少有的辉煌篇章,也是科学技术史上的黄金年代。由于不存在一个公认的学术权威,也没有一位足以掌控全局的君主,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都随时会面临其他学派或本派内部的质疑和挑战,而只要不介入政治斗争或行政体系,士人可以享受充分的思想自由,他们的想象力也特别丰富。庄子“一尺之棰,日截其半,万世不竭”的说法并不需要物质可无限分割的实验,而是出于简单的逻辑推理。邹衍提出了“大九州”学说,认为天下由九个互不相连、为大海所包围的大州构成,中国的九州只占其中的八十一分之一。邹衍的足迹从未离开中原,他的学说纯粹出于想象,却最接近地球上有七大洲的事实。而当儒家经典被专制集权统治者禁止怀疑后,在黄河正源已被发现时,乾隆皇帝还规定必须坚持《禹贡》中的说法——黄河上游先潜入地下,到积石山后再流出地面。

    ④要说今天创新的障碍在哪里,可以找到多方面的原因。但我认为根本性的障碍,就在于我们的科研和教学中非但不鼓励怀疑和想象,限制甚至禁止怀疑,阻碍甚至扼杀想象。无论是基础教育、家庭教育、高等教育、社会风尚、伦理道德、行政制度、科研政策、学术氛围大多不利于怀疑和想象。近年来的学术腐败和学风不正,也助长了模仿、复制甚至抄袭、剽窃。急功近利的论文竞赛、排名竞争和“山寨文化”,更与创新南辕北辙。

    ⑤在政治生活、行政管理和社会运作中自然不能滥用怀疑,或者更多需要相信,但在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和教育教学中需要充分的思想自由,必须允许并鼓励怀疑。实际上我们也确有“学术无禁区”的政策。“学术无禁区”自然是对的,但不设置禁区不会自然导致创新,鼓励怀疑和想象才是创新的前提。

    1第①段中的“虚弱”指的是  

    2根据文意,在第①段[  ]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并说明理由。

    3将下列句子组织起来填入第②段“……”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㈠ 这就需要想象,想象力越丰富越好。

    ㈡ 一部分想象纯属胡思乱想,或者被证实是谬误,但只要有一小部分想象产生效果,就能带来人类社会的飞跃。

    ㈢ 多数想象一时无法成为现实,甚至永远无法证实,但在想象和求证的过程中却形成了大量新的成果。

    ㈣ 想象力可以来自个人的天赋和灵感,也可以出于对被当作天经地义的规律或真理的突破或颠覆。

    ㈤ 所谓凭空,并非没有实际基础,或者不符合客观条件,只是人们此前尚未认识或拥有。

    A. ㈠㈣㈡㈢㈤ B. ㈤㈣㈠㈢㈡ C. ㈤㈠㈣㈢㈡ D. ㈣㈤㈡㈢㈠

    4第③段列举庄子、邹衍、乾隆的事例,其目的是

    5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模仿不过是亦步亦趋,没有质的变化,不会导致创新。

    B. 即使是通过实验或实践的验证去创新也要与想象结合。

    C. 热衷于竞赛、排名和“山寨”的社会文化会妨碍创新。

    D. 怀疑有利于创新,因此我们要在各个领域中鼓励怀疑。

    6(本题为分叉题)

    (A)梳理全文,概括作者围绕“怀疑”“想象”和“创新”所发表的主要观点。

    (B)根据文意,谈谈如何扫除创新的障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3)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杜甫《咏史怀古》)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5)《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琵琶行》中用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9)李白《蜀道难》中,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描写飞禽走兽都很难越过,极言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商隐《锦瑟》中,诗人思年华之往事,用庄周、杜宇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根据上下文,填出空缺的句子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 10、名篇名句默写。

    ①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常和同学到湘江游泳并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样气势豪迈的诗句,后来他在《沁园春·长沙》中的两句诗“________”就是对这一时期这一生活的回忆,其实两者都是借写游泳以言志。

    ②《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

    ③《荆轲刺秦王》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 

    ④习近平同志讲话原文:“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________。”辉煌成就已载入民族史册,美好未来正召唤着我们去开拓创造。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⑤习近平同志讲话原文: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⑥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⑦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______ (戴望舒《雨巷》)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

    (3)李商隐《锦瑟》中用“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颔联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B.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C.颈联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

    D.颔联主要从静态方面描写了早春的莺和燕情态;颈联主要从动态方面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对杜甫《春望》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4】对杜甫的《春望》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由“望”入手,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卬。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1】下列对文中加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4】翻译以下句子成现代汉语。

    (1)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是善良?有人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什么是善良?屠格涅夫说:“永远不要歧视那些贫弱者,平等对待所有人。”

    什么是善良?弘一法师说:“善良不仅是对人类的关怀,更是对众生的悲悯。”

    ……

    请结合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的人文主题谈谈你对“善良”的理解,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