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青年毛泽东把指点江山的激情与豪气 在他的诗词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 的组成部分。。
②每次论争,朱光潜都提出一种新的观念,营建起一个新的营垒,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不时有人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是他却处之坦然, 。
③有些企业一面想要以诚信示人,另一面却在制造假冒伪劣产品,如此 ,企业的信誉怎么能树立起来。
A. 质疑 不以为意 背道而驰 B. 置疑 不以为意 南辕北辙
C. 质疑 不以为然 南辕北辙 D. 置疑 不以为然 背道而驰
3、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不知东方之既白
A.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D.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因为阅读广泛,加之博闻强记,李克强总理可以在许多领域的前沿知识与中国古典篇章的典故之间,信手拈来,随意切换。
B. 国庆节期间,许多老将军相聚北京,共同回顾创业初期的那段峥嵘岁月。
C. 这次三国海军举行联合演,当然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上针对的目标是诡谲多变的南海情势,但他们的真正目标似乎是在共同牵制大陆。
D. 刘和珍等人在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中遇害。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祖”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提到了这种仪式。
B.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季排行最小。伯夷,叔齐兄弟俩的名字就体现了这样的排行。
C.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D. 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留侯都是用爵位称呼其人。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那些渐行渐远的生活
王雁翎
①除夕年夜饭,那个丢弃的暖锅又被母亲修补好端上了餐桌。
②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是穷年月里的节俭,也是老辈人持家过日子的传统,一切都从长计议。
③农闲时节,村里有补锅、箍缸、磨菜刀、弹棉花的手艺人。匠人们来来去去,走一个,又来一个,在村子里挨家挨户问有没有活儿。
④一个箍缸的匠人,清瘦,戴厚茶色眼镜,头发花白。乡亲们都管他叫老张。
⑤春天,洁白的杏花和梨花,雪一样飘落。老张坐在我家门前的树下,膝盖上垫一片脏得油光发亮的帆布,拿一把锃亮的篾刀刮竹片,缓慢,娴熟,长而柔软的竹片,像一根起伏、弹跳的琴弦。他干活慢腾腾的,好像做快了,上午把我家活干完,下午的时间就没法打发,要靠眼前这点活儿慢慢熬时间。他说,箍不同的器具,竹片的要求不一样,软硬和薄厚恰到好处,箍到缸上才能吃上力,不得劲。
⑥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有活等着,老张却没有那种在很短时间里挣更多钱的急切,神态悠然、安详。我家水缸冻裂成了三五块,老张不量,也不问尺寸,手指宽的竹片一圈圈缠上去,竟像量好的,不长不短。一点点刮出浅浅凹槽的竹条,随着缸的弧度紧紧扣在缸体上,严丝合缝。
⑦四十多年过去,当年箍好的两口大缸,家里至今还用着。母亲说,装水,卧酸菜,一次都没漏过。
⑧那时,生活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修补的,有些东西请匠人修补,有的则自己动手,不论贫富,用东西都很爱惜,样样儿都会往长远处想。
⑨母亲每年会为我们姐弟做一双新布鞋。旧布片,碎布头,一点一点扯平展,一层一层黏起来,贴到炕墙上,待干爽了,揭下来,按着鞋样儿剪成一个一个布鞋底儿,四五层剪好的鞋底叠在一起,包了边,就可以纳了。
⑩白天忙田里农活,晚上,在忽闪忽闪的煤油灯下,姐姐拧纳鞋底的绳子,母亲纳鞋底。一层一层黏起的鞋底厚而硬实,戴在手指上的顶针在针屁股上使劲顶,粗针头不情不愿慢慢吞吞地穿出厚而瓷实的布层,刺——刺——,绳子紧跟着针被麻溜地拉出。针穿几下,母亲会将它在头发上润一润。一针针一行行,针脚细密,横竖有致,很好看。纳好的鞋底和做好的鞋帮要上到一起,针穿不过去,先用锥子扎一个眼,用针引麻线从眼儿里过去,再用锥子绕一下穿过去的麻线,形成一个扣,双手两边用力紧一紧。一双漂亮、结实的千层布鞋穿上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每双鞋上都有密集的细节、美感和温暖。
⑩这些朴素的追求与传承里,人能看到生活、审美、情感和浓浓的爱。可是随着匠人们逐渐故去,一门门精致的老手艺,连同他们的苦难、追求、命运和生活,都在寂寞里跟着一起消失了。
⑦新时代爆发着新事物,新人类追逐着新花样。____________。
【1】请分析第⑤段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
【2】请分析作者在第⑨、⑩段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做鞋的用意。
【3】本文结尾处作者要用一句名言。请你替作者从以下两句中选一句,并说明理由。
A.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面对呼啸着汹涌而来的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我想我们需要一些安静和省察,从欢喜,或者悲伤里,用心分辨出那些对生命真正有价值的永恒的东西。
B.契诃夫说:生活正在逐日变得复杂,而人们却明显地变愚蠢了。
【4】小虹在阅读《<村庄笔记>自序》与《那些渐行渐远的生活》时想到了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的一段话:
文化是依赖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不然就没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小虹决定在高一年级开展主题为“上海的乡土记忆”调查研究活动。请你结合上面的内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倡议。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2)《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高到低描绘了一幅秋高风急、猿悲鸟飞的秋江图,意境苍凉广阔。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夸张、比喻,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赤壁古战场地形险要,江水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描摹琵琶乐音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达了当年刘裕北伐的非凡气势。
(6)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7)《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8)《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饮酒》(其五)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时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文默写
(1)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与成语“源头活水”有关且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之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
(3)行走在雨巷,诗人想遇见一个怎样的姑娘?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______”。
(4)《沁园春.长沙》表达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深沉的思考而发出感叹的三个句“___,____,___。
(5)周敦颐《爱莲说》中,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两句:“____,____。”
(6)孔子推崇启发式教育,“启发”一词出自《论语》中的:“____,____。”
11、(1)_______________,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九州生气恃风雷,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5)_______________,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6)大音希声,_______________。(《老子》)
(7)______________,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
(8)____________,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其二)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这里是对滔滔的长江表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1】下列对本词体裁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词牌是“菩萨蛮”,词题是“黄鹤楼”,属于小令,小令或单阕或双阕,也有多阕。
B.词的开篇,作者以俯仰视角来谋篇布局,凭依高处,纵目落笔,取势辽阔旷远。
C.词的上阕中,作者运用“象征”“叠词”的手法,表现出了凄迷、压抑的社会背景。
D.上阕末句中的“锁”字既呼应了前面的“穿”字,又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东菜王基,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有重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核下属,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王子雍、鲁子家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拜光禄大夫。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令太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息称送印绶,至于十数。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拜仪同三司。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庠序,指古代的学校,在殷商时期称“序”,在周代称“庠”,后来泛指学校。
B.祖送,与《荆轲刺秦王》中的“既祖,取道”中的“祖”相同,指临行之前在道路上祭祀祖先。
C.博士,古代曾经是通晓史事、掌管书籍文典的官职,与今天的学位名称不同。
D.印绶,印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将印信系上丝带,佩戴在身,故“印绶”常作为官印的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袤德才兼备,仕途平顺。他担任过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终,赠谥号为“元”。
B.郑袤施政有方,广受肯定。在黎阳,从官吏到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政绩考核为各县之首;在济阴,他重视教化,礼贤兴教。
C.郑袤为人贤德,深受器重。宣帝看重他贤士的身份,让他接任广平太守;景帝出征平叛,亲自向他问计,他的建议受到赞赏。
D.郑袤为人谦让,进退有度。皇帝下诏任命郑袤担任司空一职,他亲自交还印绶,坚决辞让达十多次,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上的封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
(2)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去做那些必需但又难以改进的事情,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认识自己、点燃自己。
上面这则材料是北京大学光华学院院长刘俏在2020年毕业典礼上,对青年学生说的一段话。读完之后,你有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