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喀什地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两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B.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伊犁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等等,走到哪儿都能闻得见诱人的香味。

    C.“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D.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

  •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B.唐代诗人辈出,寥若晨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就是杰出代表。

    C.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D.近来,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又有所抬头,一些共产党员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不但不管,甚至还参与其中,对封建迷信活动的蔓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3、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士卒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坐须臾,沛公起厕 如:往

    B.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沛公则车骑 置:安置

    C.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

    再拜献大王足下 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D.皆且为所虏 属:一类人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督过:责备

  • 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一项是()

    A.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译文:在天地之间寄托蜉蝣一样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出去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C. 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译文:太尉说:“我还没有吃晚饭,请姑且(为我)准备点粗劣的饭食。”

    D.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文: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终与“尽”相会合。

  •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赵尝五战于秦

    A.多于在庾之粟粒 B.苟以天下之大

    C.句读之不知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学的中国化

    周晓虹

    ①马林诺夫斯基在《江村经济》一书的“序言”里,称这部著作是社会人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尽管费孝通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后来成为人类学跨越“文野之别”的标志,但是从他进村之时写的《江村通讯》来看,作为一个人类学领域已浸淫数年的研究者来看,他应该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开弦弓村的造访将会触犯人类学的“文野之别”。

    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清规戒律?人类学“文野之别”的清规的形成,与这一学科最初形成于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的历史有极大的相关。十九世纪 30 年代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未开化民族开始接触现代文明,人类学内部开始滋生出文化相对主义,加之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未开化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人类学与以西方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之间发生了接近与融合。

    ③如果说“文野之别”的跨越动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结合促成人类学向文明社会研究的转变”,那么对传统上的研究“异文化”的人类学来说,这种转变在费孝通那里还存在着对“他己之别”的跨越。

    ④利奇一再强调,某些社会人类学家,欲图研究本社会的愿望可以理解,事实上也值得称赞,但危害重重。按照人类学当时的观点,研究熟悉的社会,先入之见就可能造成研究的偏见,如果是单纯的陌生人去研究,就不会受到偏见的影响。要避开利奇的忧虑,保证研究的客观公正,或者说要实现充分的民族自省,研究者就必须具备费孝通先生晚年一再强调但青年时代已逐渐养成的能力——文化自觉。

    ⑤我认为,在社会学领域你必须具备如米尔斯所说的“社会学想象力”,对于研究本土文化的人类学家来说,则必须养成费孝通所言的“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可以说,正是有赖于这种同样能够增进理性、看清世事的心智品质,费孝通才能在江村调查中实现对“文野之别”的从容跨越。

    ⑥一般而言,在从事文化或者社会研究之时,与研究者的地位或身份相关的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自身文化或本民族成员之时,能否以及如何抽身其间,以避免熟视无睹或情感涉入,再或无法客观的研究问题。其二是研究你所陌生的异文化(比如人类学通常研究的土著文化)之时,能否以当地人自己的世界观或分析视角,去观察被研究的文化或民族成员,以避免囫囵吞枣或以偏概全,或隔靴搔痒的问题?

    ⑦针对上述问题,费孝通 1997 年在《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以“进得去”和“出得来”六个字高度概括了上述研究的难题。

    ⑧如果说与异文化的接触能够使研究者摆脱对家乡或本土文化的“麻木”,形成对本土文化的“知之”或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自觉”,那么此时开弦弓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下所发生的迅疾的社会变迁则快速促进了这种“知之”或“文化自觉”的养成。

    ⑨如果说急速的社会变迁造成了原来浸淫其间的社会成员对自己生长的土地和文化的陌生化(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而这陌生化保证了研究者在自己的文化中“出得来”,那么按费孝通的理解,在这多少被动的“陌生化”之外还有一条主动的“陌生化”路径可走,即致力于“对一般人类学理论方法和海外汉学人类学研究的深入了解”。

    ⑩解决了研究者可以研究本土文化或研究时能够“出得来”的问题,其实只是回应了前述“利奇之忧”的一半,另一半同样甚至更为棘手:以费孝通及 1930 年左右燕京学派为代表的中国人类学家的微型社区研究,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概括幅员辽阔、错综复杂的中国国情?用费孝通的话来说,“这个问题的矛头直指我的要害,因为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的目的是改造中国”,那么,如果不能通过对江村及后来的云南三村的研究获得对中国的概括性认识,所有的一切皆会前功尽弃。

    费孝通通过《江村经济》及其后的微观社会研究而认识中国的努力并非没有留下遗憾。就“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来说,如果说无论是江村还是云南三村落入研究者眼中都带有某种偶然性的话,那么如何能够保证在这种偶然的类型“捕获”中不致挂一漏万,依旧不仅是一个操作上的难题,更是一个理论上的难题;而就“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说,费孝通的遗憾则更为鲜明,尽管那是一个需要历史来负主责的问题。

    派克对费孝通乃至十九世纪 30 年代整个中国社会学的意义,在于他所提倡的“社区研究”(community study)为此时吴文藻的“社会学中国化”的设想提供了可能的具体路径。费孝通践行了自己的老师吴文藻给出的“社会学中国化”的实现路径。

    按吴文藻所言,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一步是“试用”西方理论。

    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二步,是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来“验证”理论。一般而言,这种验证可能包括两步:其一验证西方理论的可靠性或普适性,其二通过实地调查认识中国国情;但费孝通的兴趣在后者,他赋予“江村调查”以鲜明的“认识中国”并进而“改造中国”的实践品格。尽管出于内心对士绅阶级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认同或对郑辟疆、费达生们身体力行的激赏,费孝通可能夸大了新知识分子或技术精英改造风雨飘摇之中国的可能,也错看了小农在旧制度环境中以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潜力。但不可否认80余年前的这次调查起码昭示了现代社会变迁或包括工业化在内的乡村转型道路的多样性。

    如果说有什么不足,可能倒是因囿于“江村”经验,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对高度集中的工业化在中国之推行深感疑惑,但这种对乡镇工业以及小城镇的执拗,本身存在消解发展或转型的多样性的可能,而中国近40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所昭示出从国有工业到乡镇企业,甚或再到富士康这样的外资企业的齐头并进,说明即使对同一个中国,转型的方式也不乏多样性。

    在吴文藻的“蓝图”中,社会学中国化的第三步,是“理论和事实糅合在一起,获得一种新的综合”。显然,社会学中国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彻底抛弃理论或西方理论重起炉灶,而是为了使外来的社会学知识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相符合。

    (据相关论坛演讲记录删改)

    【1】文章第③段加点的词语“文野之别”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⑦段“进得去”和“出得来”六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得来”要求对本土民族成员或文化调查研究时能够尽量做到客观,避免偏见。

    B.“进得去”要求以当地人视角、世界观对陌生文化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避免浅薄。

    C.急速社会变迁导致的被动的“陌生化”(间离效果)有助于调查研究者“出得来”。

    D.研究西方相关理论的主动“陌生化”和“文化自觉”有助于调查研究者“进得去”。

    【3】从文意来看,不能得出推断的一项是(       

    A.从文野之别的清规戒律可知人类学起初主要是研究未开化民族的。

    B.作者认为具有文化自觉可以较从容实现对文野、他己之别的跨越。

    C.费孝通社会调查基本未能实现对中国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性认识。

    D.派克所提倡的社区研究对于探寻社会学中国化之路具有一定影响。

    【4】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江村经济》的态度。

    【5】如果有一个新的外来文化(或理论)摆在面前,请根据本文内容推测吴文藻和费孝通师生二人都会怎么做,根据《拿来主义》推测鲁迅会怎么做?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想宋武帝刘裕挥戈北伐、收复失地的威猛气势,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刘裕的英雄气概。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与“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气质最接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化用前人的诗句为己所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鬓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

    (4)《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5)《劝学》中强调学习与省察自己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书·陶潜传》中记载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由此“折腰”一词便有了屈身事人之意,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琵琶女演奏琵琶过程中,声虽“暂歇”,却产生更好效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 9、按要求填空。

    (1)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因到处碰壁,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所以对曾皙的述志不但盛赞,而且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开篇“_____________”两句直击诗题,恰到好处,结尾“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次抒发不舍之情。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所唱的“______________”两句,慷慨悲壮。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现周瑜指挥若定、轻松胜敌的风采。

    (4)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望,就如同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一般热烈。

    (5)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与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怀古

    杜 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吕蒙营即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③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④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B.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江水”之“深”。

    C.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D.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联叙古迹形胜,颔联写想象之景,颈联和尾联直抒怀古情思。

    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少傅居易,文章世,不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总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1写出加点词在句中意思

    (1)文章________   (2)不大位________(3)其箱笥________   (4)为时所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 B.所以不欲观览

    C.衣冠之士 D.古之学者必有师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

    4从刘禹锡、李德裕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禹锡的意图是________,李德裕的态度是________

    5文中为什么要将白居易与贾谊相比?请联系全文加以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正在揍儿子,没理他们。径直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吃完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儿子,看不过去了,就说:“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讲道理嘛!”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撒了一泡尿进去,你说气人不气人?”丈夫听后马上说:“媳妇你歇会儿,让我来揍! ”

    如果你作为邻居正好去到这家串门,遇到此情此景,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你想对这位先生说点什么?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