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摔倒的时候就休息,危急的生命火花闪烁起来,微微燃烧的时候,就慢慢向前走。
B.我体会到森林中的秀美和自由,足以制服猛狮,克服最强烈的感情的精神。
C.这雄奇壮伟的歌,使盲诗人赢得了不朽的桂冠和万世信仰。
D.每逢我误解了他们的意思,干错了事,他们就会哄然大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天有不测风云
B. 烟霭针砭时弊唉声叹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C. 崔嵬礼上往来额首称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D. 歆享 迫不急待 破釜沉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 他上肢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下肢,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终子爬上了山顶。
B. 父亲分别跟母亲和我亲切握手话别。他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 ”
C. 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也不洗脸,也不吃饭,躺在炕上,谁也叫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
D. 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 ”
4、《边城》中的人物语言平实,简明,意蕴丰厚,含蓄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对翠翠的几句话的赏析,细读课文,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薄怒心理,傩送的“大鱼来咬了你”的玩笑话,已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傩送的形象已占据了她的芳心。
B.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二老傩送你认识吗?”内心充满对傩送的惦念。
C. “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了”——翠翠虽有对爱情的强烈追求,但祖父一语道破,她自然不让祖父再说下去,而内心却希望着大老请人来做媒。
D.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鸭子是大老捉来送祖父的,翠翠自然不稀罕,她心里想的是二老傩送。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B.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和《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都是干支纪年法。
C. 陶渊明用通俗自然的语言写五言诗,赞美劳动生活,歌咏农村景物。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有清新自然的特色。
D. 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形式上经常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作者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相对论和量予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建立了长久的友谊。
B. 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为平台,通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习,使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
C. 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D. 玻尔不但有科学家的直觉,也不乏政治家的远见。他预感到核武器的危害,试图尽力说服各大国首脑达成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协议。
【2】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玻尔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3】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哥本哈根学派有哪些“优秀特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公西华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等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最后写出了自己理想的王道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地写出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时的军容盛状。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善于设喻劝谏,他用水与船的关系来比喻君民关系,从而劝谏唐太宗要保持高度谨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比喻来表现阿房宫楼阁院落稠密层叠、不计其数的景象。
(4)《六国论》中,苏洵论述“不赂者以赂者丧”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说明燕、赵两国所处的困境,从而证明它们灭亡是迫不得己。
(5)《登岳阳楼》中杜甫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自己晚年孤独飘零的悲凉处境。
(6)《牡丹亭·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杜丽娘叹息满园春色无人赏识,都交付给了破旧冷落的庭院,表现了杜丽娘的伤春之情。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反证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2)杜甫《登高》中,写诗人目睹苍凉旷远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漂泊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绪。
(3)同是描写赤壁之下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一句描绘月出之后白茫茫的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则运用比喻手法描绘了江水的汹涌。
10、根据提示写出横线上的句子。
(1)《归园田居(其一)》中直接表现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的喜悦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表现词人愁苦太多,难以一语概括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千乘之国,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中间,且存在“______,______”的危机。
(2)《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王安石曾咏叹“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和唐朝诗人杜牧曾经咏叹的“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诗人经历了重重山路,方向不定,不觉夜幕降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是____________,词的别称有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对两首词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傲然不屈的优秀品格。
B.两首词都用到了比喻、拟人、衬托、顶真的手法,笔致细腻,意味深隽。
C.两首词都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以梅喻人,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
D.两首词都通过梅花所处的恶劣环境来衬托梅花的坚毅高洁。
【3】如何理解毛泽东在小序中写到的“反其义而用之”?请结合两首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吾家在唐为辅相者六人,廉直忠孝,世载令闻。念后世不可事伪国、苟富贵,以辱先人,始弃官不仕。东徙渡江,夷于编氓。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宋兴,海内一统。陆氏乃与时俱兴,百余年间文儒继出,有公有卿,子孙宦学相承,复为宋世家,亦可谓盛矣!
然游于此切有惧焉,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谆谆为言,太傅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楚公少时尤苦贫,革带敝,以绳续绝处。秦国夫人尝作新襦,积钱累月乃能就,一日覆羹污之,至泣涕不食。姑嫁石氏,归宁,食有笼饼,亟起辞谢曰:“昏耄不省是谁生日也。”左右或匿笑。楚公叹曰:“吾家故时,数日乃啜羹,岁时或生日乃食笼饼,若曹岂知耶?”是时楚公见贵显,顾以啜羹食饼为泰,愀然叹息如此。游生晚,所闻已略;然少于游者,又将不闻。而旧俗方已大坏。厌黎藿,慕膏粱,往往更以上世之事为讳,使不闻。此风放而不还,且有陷于危辱之地、沦于市井、降于皂隶者矣。复思如往时安乐耕桑之业、终身无愧悔,可得耶?
呜呼!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子孙戒之,尚无堕厥初。
(节选自宋·陆游《放翁家训·序》)
【注】太傅:陆游的高祖。楚公:陆游的祖父。秦国夫人:陆游的祖母。
出作入息,农之治生也;居肆成事,工之治生也;贸迁有无,商之治生也;膏油继晷,士之治生也。然士为四民之首,尤当砥砺表率,效古人体天地、育万物之志,今一生不能治,何云大丈夫哉!
治生非必蝇营营逐逐、妄取于人之谓也。若利己妨人,非唯明有物议、幽有鬼神,于心不安,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夫俭者,守家第一法也。故凡日用奉养,一以节省为本,不可过多。宁使家有赢余,毋使仓有告匮。且奢侈之人,神气必耗,欲念炽而意气自满,贫穷至而廉耻不顾。俭之不可忽也若是夫!
(节选自宋·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载令闻 令:美好
B.革带敝 敝: 破旧
C.厌藜藿 厌:满足
D.毋使仓有告##dot##匮 匮:缺乏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辱先人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积钱累月乃能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且有陷于危辱之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贫穷至而廉耻不顾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B.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C.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D.仕而至公卿命也/退而为农/亦命也若夫/挠节以求贵/市道以营利/吾家之所深耻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陆游缅怀了旧时家风,针对当时有族人贪图享乐的现象,表达了对家风难继的忧虑。
B.叶氏家训告诫族人应该节制欲望,谦逊恭谨,修身养性,以利于守家治生。
C.陆氏家族复兴,缘于坚守家风;叶氏族人以先祖中的土农工商为榜样,各安其分。
D.陆文借祖先的实例阐明家训的主旨,叶文通过假设来论说不善治生的危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有少变其旧者,辄不怿。
(2)况其祸有不可胜言者矣,此岂善治生欤?
【6】请概括陆游、叶梦得二人对家风的要求有何异同。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荚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