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宁德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子无怒 但使龙城飞

    B.叶沃若 如土石何

    C.载笑载 以蔽之

    D.卜尔筮 自我徂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B. 快节奏的社会,一些人轻视书写错误,倘有人认真研究书写错误则往往被视为“不识趣”,这实际上代表了一些人遇事不认真且反对“较真”的处事态度。

    C. 由于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D.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明之间的对照互动为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之以揽茝 申:加上

    B.清白以死直兮 伏:守,保持

    C.王事靡 盬:休止

    D.苟余情其芳 信:信任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因为他这种人,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矛盾也会记在心里找机会打击报复,如此的锱铢必较,谁愿意和他做朋友呢?

    ②有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仅仅考虑“红头文件”,这种做法是值得斟酌的,因为“红头文件”不足为法,在我国,宪法才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③民间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受社会文化风尚、群众文化素养的影响,往往存在精芜相杂、瑕瑜互见的现象。

    ④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⑤在中国古代,底层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胼手胝足,创造着他们所属时代的绝大部分物质财富。

    ⑥今年大庆的冬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只是凉风习习,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气温一下子降了好几度。

    A.①⑤⑥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而人生的美丽与否   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   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

    A. ③④⑥②①⑤   B. ①④③⑤⑥②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③④①⑤⑥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一些精品大展现场经常出现排长队的景象。但是线上展览的观展热度似乎远远不及线下。是什么阻挡了公众的观展热情?

    首先,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欣赏文物、浏览展厅,与身临其境面对实物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震撼是不一样的。线上展览受到观展设备、展示程序、网络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操作不便捷、画面不清晰、切换不流畅,都会让观展体验大打折扣。

    其次,线上展览消除了空间感,也隐去了观展同伴,参观者难以直观地感受到展厅布置的精美、展线设计的巧妙,在观展过程中也没有伙伴可以交流,相应地减少了一些乐趣。

    线上展览虽然存在不少局限,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它在云端持续开放,没有闭展时间,让亿万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参观。线上展览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文物图像可以多角度清晰显示,可以让观众看到一些现场看不到的细节。独自观展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让人更专注地欣赏文物。

    线上展览和线下展览在很多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别,因此,线上展览不应是简单地把线下展览搬到网上,而是要对展览进行延伸、拓展,甚至“再创作”。从三维到二维,少了空间的束缚,线上展览可以打破原有的展线设置,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观展线路和更丰富的展示内容。线下展览无法实现的检索、细读等功能,在网络平台都可以实现,能更好地满足文博“发烧友”(线上观展核心人群)的需求。

    线上展览还应在增强互动性上做文章。博物馆要改变“我展你看、我说你听”的传统思路,让观众更多地参与其中。线上展览可以借鉴网络游戏的方式,带给观众生动有趣的体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文物报社、全国近30家博物馆与腾讯“博物馆”合作推出《2020“生肖之力”创意文物H5》,将线下举办的“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展”转化为可以互动参与并分享给朋友的网络小游戏,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优秀的线上展览需要以扎实的研究、整理、策划工作为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持。博物馆一方面要“修炼内功”,另一方面可以和先进的网络科技公司开展合作。随着文博机构不断探索创新和跨界合作的深化,线上展览必将绽放更多精彩。

    (摘编自吉光《线上展览靠什么“圈粉”》,《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17日)

    材料二: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造时代的新坐标,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而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项目建设、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汇集,正是我们对该命题的重要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莫高窟等石窟不得不停止对外开放,如何让广大群众在家也能体验、欣赏敦煌艺术,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敦煌文化数字创意”、“精品展览”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文物数字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云游敦煌”让用户可以“云”参观敦煌艺术,利用腾讯云的技术优势,用户可以看到敦煌石窟艺术的细节,仿佛进入真实洞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科技十文化”的方式,让千年传统文化“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与大众产生互动。与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QQ上线,让大量年轻人宅家上课之余也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

    除了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我们还尝试用音乐、游戏、文创产品等形式,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古老的敦煌文化释放新的活力,让文物“活”起来,走进人们的生活,使其成为引领时代风尚、构筑时代美学、满足美好生活的新动能。

    线上数字化展览和线下展览是相辅相成的,可以“比翼齐飞”。前者加速了信息传播,用户也能够打破时空界限,以更低的成本观展。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个展览渠道,能够取得信息发布更广、内容传递更深、互动形式更多、展览效果更持久的效果。这对我们下一步持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都有所启发。

    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推动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术,借助5G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摘编自赵声良《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3月9日)

    材料三:

    “云游博物馆”并非简单、直接地将线下展览、博物馆搬到网上,相关方需要在视觉呈现、展品设计、观众互动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这些都需要资金、人才等的支持。从目前来看,与一些起步快、资金相对充足的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在这轮数字化发展中还有提升空间。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就指出,博物馆管理和运营更加智慧化、定制化和科学化,特别需要一大批既懂博物馆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参与。由于项目周期更长,科技含量更高,智慧博物馆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才。

    互联网时代,创意显得更为重要。与知名的大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可以在创意上下功夫,做好观众的互动和体验,增加用户黏性。在这方面,国外博物馆的做法值得借鉴。荷兰阿勒姆的弗兰斯·哈尔斯博物馆有着新奇的线上展厅。观众除了观赏画作外,还能参与一些颇具巧思的互动小游戏。新的视角、新的创意,无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摘编自王珏《博物馆数字化进程加快》,《人民日报》2020年4月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线上观展让观众身临其境,与面对实物的线下观展相比,其所带来的审美体验、艺术冲击力更令人震撼。

    B.线上展览使观众在观展过程中减少了与伙伴交流的乐趣,但也省去了排队、拥挤的烦恼,能专注地欣赏展品。

    C.打造优秀的线上展览,研究、整理等只是基础工作,更重要的是跟网络公司合作以寻求强大的技术支持。

    D.“云游敦煌”让用户“云”参观敦煌艺术,观众仿佛进入真实的洞窟,但是作为微信小程序,其忽视了年轻用户群体。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煌研究院为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有效推动文物数字化,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重要探索和实践。

    B.敦煌研究院致力于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结合数字科技融合线上线下,让文物“活”起来。

    C.如果没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推动力,敦煌文化就不会汇集文物数字化、“数字敦煌”等成果。

    D.与大型博物馆相比,中小型博物馆存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在此轮数字化发展中还有提升空间。

    【3】博物馆线上展览有哪些优势?如何进一步提高线上展览的质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3)《诗经·大雅》中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诉人们要善始善终,《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论述了同样的道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将酒洒在地上,对着江月凭吊,抒发对人生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在《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表明自己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写岩石和泉水被山中野兽的叫声震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一句饱含着辛弃疾对曾经的繁华景象和英雄伟业历经历史的雨打风吹而流散殆尽的感慨。

    (3)《琵琶行》中,琵琶女二次演奏时弦声一度低到极致,弦似乎凝结,听者此时个个屏息凝神,内心情感激越无比。这正是“__________”。

    (4)深秋,通城白鹭劲飞,草花繁茂;香模柿子,缀金流丹;栾树挂果,秋虫夜。……也一番《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的勃勃生机。

    (5)安土重迁是我们的民族传统之一。这种浓厚的怀旧守故心理,可以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向来描述。

    (6)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出了自己的傲骨。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3)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用“猿”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如课本中的“______”和“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此诗写于杜牧被贬任池州刺史其间。②《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游牛山时,面对美景,因感叹人生短暂而流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白描手法,写秋日时节,大雁南飞,倒影江中,诗人与客人提着酒上山。

    B.颔联夹叙夹议,写诗人面对尘世烦扰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时要插满头而归。

    C.颈联写诗人与客人在重阳佳节登高赏景,纵情饮酒,以至大醉,再去欣赏落日美景。

    D.尾联以齐景公的反例做结,诗人认为人生无常古今同理,因而不必像齐景公那样垂泪。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年少,未宦事韩。秦破韩,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张良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县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改编自《史记·留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使良授齐王信印/

    B.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使良授齐王信印/

    C.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使良授齐王信印/

    D.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王亦悟/使良授齐王信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尹,古代官职名,令尹的辅佐,地位相当于丞相,与之相对应的有右尹。

    B.婚姻,与现代汉语的“婚姻”含义有所不同,文中指刘邦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

    C.汉元,以汉之元年为起点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纪元,文中指刘邦正式称帝的年号。

    D.崩,是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因为他们交情友好,以告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这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出现了转机。

    B.张良年少之时胆略非同一般,家族世代相韩。当韩被秦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

    C.刘邦与各路诸侯约定共同追击项羽,诸侯不至。刘邦采用张良计策,各路诸侯到来,最后楚军战斗失利,坚守固陵。

    D.刘邦封赏张良,张良婉言拒绝。韩信却自立为王,给刘邦以威胁和压力。从中可见张良的洞察秋毫,淡泊名利和忠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5】高帝曰“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结合材料二简述子房之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正能量,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而在生活中,正能量指的是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

    请以“生活需要正能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题目自拟。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