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桃。
B. 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 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 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先生,您贵姓?府上哪里人氏?”王强笑问。对方笑着回答:“免贵姓张,榆林人氏。”
B. 由于今天参加学习经验交流会,你写的那首诗我还没来得及斧正,明天给你斧正好吗?
C. 爱护草坪提示语:呵护草坪,人人有责,谁践踏这些小草,就会患上脚病,久治不愈。
D. 学生家长座谈会会场标语:严管厚爱,顽儿亦成有用才;娇生惯养,纵子变为蠢笨猪。
3、下列句子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请问您老人家今年几岁了?
B.你如此真心实意,这珍贵的礼物我就笑纳了。
C.本店明天开业,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指导。
D.各位来宾,为了充分展示我们单位所取得的成绩,请大家务必到各展室参观一下。
4、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焉用亡郑以陪邻?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日以尽矣 D.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北京崇文小学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由室外挪到了室内的体育馆,北京每况愈下的空气质量令人担忧。
B.近日,卫生部新制定的《公厕卫生标准》规定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宜为1:2,众多体验过公共场所“入厕难”的女士对此拍手称快。
C.4月23日,新疆巴楚县发生一起耸人听闻的暴力恐怖犯罪案件,恐怖分子对从事日常工作的执法人员和手无寸铁的社区服务人员发动突然袭击,造成了重大损失。
D.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火中取栗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得得,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里。
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中,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节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如果再往前到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欣赏。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
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
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
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它缠绕过落魄的杜牧、客居他乡的陈与义与写词赠友的虞集,也让现代人十分向往。
B.文中运用了许多引用、比拟等手法,典雅地表现了“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内涵,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C.作者对“杏花”“春雨”等意象的着力描写,渲染了江南美丽而忧伤的特质,展现了江南的不同风貌,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深深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D.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是一种怀旧的情愫,它既是对古典意蕴的怀恋,又包含着对现代生活失去传统诗意的感慨。
【2】文章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却在开头描写了一幅“白马秋风塞上”的图景,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3】文中说“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根据文意说说“杏花春雨江南”这句词引发无数人共鸣的原因。
7、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金风玉露一相逢,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5)云青青兮欲雨,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
(7)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图,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2)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写生命短暂与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洞庭湖自古就是文人吟咏的对象。南宋词人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曾以“________,明河共影,________”描绘洞庭湖的清亮明洁。
(2)真正的仁人志士应以天下为己任。《论语》记录了曾皙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咏而归”的理想社会的追求,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表达了自己勇于担当、推动变法、革除时弊的决心。
(3)化用是古诗文中常用手法。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化用了《周易·谦卦》的“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再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古代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能借古鉴今、针砭时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非天下也”讽谏唐敬宗要吸取历史教训,励精图治;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点明六国破灭的缘由,借此奉劝北宋统治者不能再妥协苟安。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十个空,若多答,按题号顺序取前十个)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运用“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
(4)______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剑阁峥嵘崔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印证了这句话。
(7)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12、阅读下面的诗歌。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对《错误》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以“莲花的开落”比喻“打江南走过”的“我”的容颜憔悴,突出 “我”备受相思煎熬。
B.“东风不来”“跫音不响”既点出环境的冷清幽静,又暗示等待的人没有归来。
C.“柳絮不飞”“春帏不揭”的状态,和“寂寞的城”“窗扉紧掩”的比喻,刻画了闺中女子寂寞、闭锁的心境。
D.第三节表明“我”并不是女子等待的“归人”,“我”只是骑着马路过这个江南小城的过客。
【2】“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与“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是倒装句,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倒装?
13、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 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 祖,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B. 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C.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 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遇”是一个机会,也是一种缘分,生命里有数不清的“遇 ”是一次相逢,也可能是离别;“遇”是成功,也可能是失败;“遇”是甜美,也可能是苦涩;“遇”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请以“遇”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