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泉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加点成语全都正确的是

    ①本届展销会邀请到了安徽、浙江、上海等地知名企业,湖笔、宜笔、徽墨、宜纸、歙砚等文房四宝济济一堂

    ②高罗佩的《长臂猿考》成功论述了猿在士大夫雅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堪称空谷足音,引领学术潮流。

    ③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④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⑤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⑥中国戏剧家汤显祖、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这三位文艺巨匠, 置身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生活空间远隔万里,却都创作出了彪炳千古的名作。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②③⑤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作文要有读者意识。平时作文,是写作者自赏,是小范围好友传阅,是通过发表让公众了解,文章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生命力的,④   读者对于一篇文章来说很重要。考扬作文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戴着镣铐的舞蹈,考生要有读者意识。考场作文的读者,就是那个未曾谋面的阅卷老师。其读者的特殊性⑤   决定了写作的特殊性,⑥   决定了树立读者意识的必要性。

     

    A

    /

    所以

    不但

    B

    不管

    因为

    C

    /

    因而

    不仅

    而且

    D

    无论

    抑或

    因此

    不仅

    而且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了现场。

    B. 采访中,有的同学说,我们开过关于思想道德的班会,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同学们都能举案齐眉,相互帮助。

    C. 学习雷锋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化的行为,当我们看到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当仁不让,勇敢地伸出援助之手。

    D. 高利贷具有涸泽而渔的“效应”,能够让中小企业暂时“宽松”一下,渡过眼前的难关,避免即刻停业、歇业或者破产。

  •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 徐小明看到王大爷家失火后急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冲天的大火!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C. 孔明的岳父黄承彦对刘备说:“我见小婿所作《梁甫吟》,记得几句,故此吟诵,不料想为尊容所闻。”

    D. 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我语文启蒙老师惠赠给我的,虽然时过多年而且破损不堪,但我一直珍藏着它。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以前我没看过周星驰的喜剧,今天看了,被星爷的“无厘头”逗得哈哈大笑,烦恼都涣然冰释

    B.我们家虽谈不上十分富有,但也还算是瓮牖绳枢之家,这些钱就当作是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吧。

    C.他知道刘师傅这人最讲究礼尚往来,就给刘师傅送去一套工具,果然不久就得到了刘师傅的回礼。

    D.鲁迅先生对友人尤其是青年的爱护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也是先生身上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杂谈(节选)

    鲁 迅

    ①因为知用中学的先生们希望我来演讲一回,所以今天到这里和诸君相见。不过我也没有什么东西可讲。忽而想到学校是读书的所在,就随便谈谈读书。是我个人的意见,姑且供诸君的参考,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演讲。

    ②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③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④不过我的意思,并非说诸君应该都退了学,去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去。这样的时候还没有到来;也许终于不会到,至多,将来可以设法使人们对于非做不可的事发生较多的兴味罢了。我现在是说,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但请不要误解,我并非说,譬如在国文讲堂上,应该在抽屉里暗看《红楼梦》之类;乃是说,应做的功课已完而有余暇,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有一个大毛病,就是人们大概以为自己所学的一门是最好,最妙,最要紧的学问,而别的都无用,都不足道的,弄这些不足道的东西的人,将来该当饿死。其实是,世界还没有如此简单,学问都各有用处,要定什么是头等还很难。也幸而有各式各样的人,假如世界上全是文学家,到处所讲的不是“文学的分类”便是“诗之构造”,那倒反而无聊得很了。

    ⑤不过以上所说的,是附带而得的效果,嗜好的读书,本人自然并不计及那些,就如游公园似的,随随便便去,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如果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

    (选文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引出谈读书的话题,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读书情况,并重点论述了职业的读书。

    B. 在作者看来,职业的读书是虽不喜欢,但因为升学的需要、工作的需要而读书,这种读书很痛苦,很可怜。

    C. 嗜好的读书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读书方式,这种读书依靠浓厚的兴趣,不为某种目的。

    D. 作者认为,职业的读书不可避免,但在职业的读书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嗜好,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

    2阅读有关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的“大概”能否删去?请说出理由。

    (2)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结合文本内容,请你说说对当今中学生阅读现状的认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诗人脱离官场,回归田园后喜悦心情。

    (3)《赤壁赋》中,客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心中与神仙为伴,同明月长存的愿望。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其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

    (3)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名句默写+整本书阅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角度来论证作者认为的“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观点。

    (5)《红楼梦》总的叙述线索,是石头下凡到复归,历尽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________作为整本书的一个主要叙事视角,见证了贾府由盛而衰的家族悲剧故事和_____________悲剧故事。

  •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沁园春 长沙》中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高歌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 也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的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从人性的惰怠及士大夫随波逐流的惯性的角度,分析了反对者“汹汹然”的根源。

    (3)《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4)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

    [宋]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注)①寒食:指“寒食节”,清明前二日,古代风俗,这几天不举火,只吃冷东西。②商山:在陕西商县。淳化二年(991),王禹偁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此诗大约是淳化三年所作。③撰碑钱:替别人作了碑记、墓志铭等文章的稿费。

    1下面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今年在山里过寒食节,面对着山里的风光,觉得山里的风光也是美好可爱的。

    B.颔联写山中的人物活动。小孩在花丛中捉蝴蝶,人们在树干上荡秋千,场景充满了生活情趣。

    C.颈联写山中优美的自然风光,但“经雨”、“春阴”等景物描写中也暗含着自己内心深处被贬的凄凉与伤感。

    D.尾联中作者自我宽慰,表明自己无需为被贬而惆怅,为别人作碑记、写墓志铭得到的费用足够自己饮酒了。洒脱之中也透露着落寞无奈之情。

    2本诗在抒情手法上有哪些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学不可以           已:停止。

    B.舆马者         假:借助。

    C.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D.虽有槁暴         槁暴:风吹日晒而干枯。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寒于水

    A.吾尝终日思矣 B.登高

    C.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D.蟹六跪二螯

    3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种生活现象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提高,实现超越。

    B.第二段用輮木为轮来推导出通过学习和参省乎己才能达到理想境界的结论。

    C.第三段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

    D.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根据文段,概括荀子认为学习的方法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 1082年,宋代文学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并写下了名传后世的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每个人的人生当中,也会遇到无数次风风雨雨,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尽相同,这取决于个人的眼界、胸襟和气度。当你面对人生的风雨时苏轼的这首小词或许会给予你一些人生的启迪。

    请以“人生中的一场风雨”为叙事中心,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字数不得少于 8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