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归来》这部影片从破坏到谅解的人物关系对应的是个人和时代的无奈与选择,将个人的命运浮沉于时代的潮流中,个人的历史完全被时代的历史笼罩。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该市的文化云是以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文体活动方面的服务信息,利用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多种终端,实现资源互通、服务互补。
D.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年轻人的兴趣与共鸣。
2、下列句中虚词“之”的用法与例句一致的选项是( )
例句:何陋之有?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蚓无爪牙之利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文言实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选自《荆轲刺秦王》)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没有张经理当初煞费苦心的筹划,天润公司怎么会由一个十几个人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闻名一方的大企业。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如果没有抓住老街的特点,只是一味从商业的角度开发,变成了批发“流水线”一条街,不仅破坏了老街本身的韵味,更是对文化遗产和文化记忆的杀鸡取卵。
④几年前,大家还对互联网音乐嗤之以鼻,认为“网络歌曲”就是口水歌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音乐产业的重要阵地。
⑤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A. ①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③ D. ①④⑤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中国广为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西方世界评判中国文学的心态,相对端正了一些。
①有人认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证明,这是比较精辟的分析
②一个在国际上毫无话语权的积贫积弱的国家,很难让别人留意自己的文化
③所以说,从中国民间文学的土壤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莫言作品能够引起西方世界的正视
④因为综合国力的提升,至少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更多关注
⑤并且得到了正面评价,的确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⑥莫言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是其生动的注脚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友
聂鑫森
1972年深秋的一个凌晨,白霜染地,西风砭骨。
五十岁出头的时子春,从望天湖五七干校偷跑出来,他要赶往百里外的湘潭市一家中医院,去探看弥留之际的话友季尊秋。
何为话友?只因他们都是湘潭市“胜利话剧团”的演员,共事多年,关系极为亲密;工作之余,又喜欢互相召邀,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天。演的是话剧,说的是心里话,不是“话友”是什么?
时子春先是紧走疾行,然后碰见一辆老乡开的拖拉机,搭了几里路的顺风车,再赶到一个乡镇的长途汽车站,等了一个多小时,才坐上一辆浑身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他没头没脑地在心里直骂。
昨天上午,时子春忽然收到季夫人寄来的一封信,说尊秋已是胃癌晚期,唯一的愿望,是和多年的老搭档时子春见个面。季夫人还说,恐怕时子春请假难,即便来了,病房外有看守人员也难得进去。她之所以写这封信,是怕伤丈夫的心。时子春含着泪,去向军代表请假,理由是家里病了人,没想到军代表大手一挥,说:“不行!”
时子春扭头就走,心想:你说不行我说行,老子自个儿去!
季尊秋怎么没到干校来呢?他出身地主家庭,而且他扮演过许多帝王将相,却不肯出演一个工、农、兵的角色,口头禅是:我只演让我怦然心动的戏。“文革”拉开序幕后,骨格清奇的季尊秋,对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一概缓缓出语予以驳回。愤怒的“革命群众”不但狂呼“打倒季尊秋”的口号,还常施以拳脚把他打倒在地……当时敢和季尊秋同排而站的只有时子春。
台上没戏可演,他们便常悄悄相聚,说说心里想说的话。
“子春兄,我们搭档演过多少戏呀。《戊戌变法》,你演谭嗣同,我演康有为;《甲午惊涛》,你演邓世昌,我演李鸿章。”
“尊秋兄,《甲午惊涛》还参加过全国话剧汇演,得了一等奖。”
“我不演工、农、兵的角色,是我自知性格、气质、形体不适合演,演显官大员、儒生学人则本色当行,这怎么是看不起劳动人民?”
“记得吗?我曾自制一把大折扇,用隶书写四个大字‘丰华真率’,然后送给了你,你的演技与之最为匹配。”
“为答谢兄,我画了一幅大写意的邓世昌肖像作为回赠。你称赞说:‘传神取貌,活活如生。’让我得意了好多天。”
“是呀,尊秋兄,还记得那场戏吗?邓世昌要去谒见李鸿章,门官拦阻,于是,我大声叫嚷。你在内厅响亮地喝道:‘谁在二堂喧哗?’这句话声调、节奏恰到好处,激起一片掌声。”
“以后这句话居然变成了团里的常用语,遇到有人吵嘴了,开会发生争论了,不知谁会学着用我的腔调,一声喝问:‘谁在二堂喧哗?’于是,马上一片宁静。眼下我真想对这个世界大喝一声:‘谁在二堂喧哗!’”
“尊秋兄,你有胃病,要多多保重,天天下雨、打雷,就没个开天放晴的时候?”
“是的……是的……”
汽车到达湘潭市中医院已是上午十一时。时子春跑步去住院部大楼的肿瘤病室,他向值班护士打听季尊秋住在哪儿?护士说:“408室。不过,他因胃部剧痛,正在昏迷中。再说,这个人问题严重,有专人在门外站岗!”
时子春没听完,就大步来到408室门前,伸手就要去推门。
两个壮实的年轻人上前拦住时子春,大声吼道:“外人不准探看,走开!”
时子春双眼圆睁,头一昂,说:“我要探看我的话友,谁拦阻,我跟谁急!”
“你是吃了豹子胆了,季尊秋是什么人?有问题的人。你来探看就是他的同党!”
“我只知道他是受群众欢迎的演员,是个好人。”时子春蓦地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上铁硬的腱子肉。
就在这时,病房里传出响亮的喝问:“谁在二堂喧哗?”
是从昏迷中醒过来的季尊秋的声音。
时子春狠狠地把两个年轻人扒开,然后轻轻地推开病房的门,应声而入。他情不自禁地做了一个将马蹄袖左右拂扫的动作,“啪、啪”的声音响得很利落,再抢步上前,单腿打千,低头说道:“回大人,在下邓世昌,拜见中堂大人。”
“平身!”
时子春站起来,走到病床前,紧紧地握住季尊秋伸出的双手。
谁也说不出话,只有泪眼相看……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描写环境,“深秋”“白霜”“砭骨”等词语着力突出了天气的冷寒,而“1972年”这个时间的交代,则暗示出了文章的社会背景。
B.“吱啦啦响的客运汽车,慢吞吞开往湘潭城”,此处内容主要是借“慢吞吞”的车速反衬出了时子春当时焦躁的心情。
C.文中四次出现“谁在二堂喧哗”,每一次发问都掷地有声,语带双关。它质问的不仅仅是嘈杂的人,更是那个时代,言在此而意在彼,发人深思。
D.文章使用插叙,这一手法既使季尊秋和时子春的形象更加丰满,又对主要情节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让我们对季尊秋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2】时子春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作品为什么以时子春和季尊秋在戏中的互相应答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问苍茫大地, ?(《沁园春长沙》)
(2)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 。(《再别康桥》)
(3)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 (《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惨象, ;流言, (《纪念刘和珍君》)
8、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自选8题,如全做取前8题。)
(1)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4)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 (韩愈《师说》)
(6)_____________________ ,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
(7)诵明月之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赤壁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
(9)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爱莲说》)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至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的 “_________”,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就会变得明智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
(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7)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 长沙》中“怅寥廓”后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20分,每题5分)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A)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B)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C)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D)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E)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1),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2),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968年 北京
【1】ABCDE字母处划线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
【2】(1)(2)划线句子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3】诗人为什么相信未来?
【4】简单分析这首诗表现出来的最显著的两个艺术特征。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及长,辩瞻,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尝在载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扁,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有终焉之志 终:终老
B.信可乐也 信:实在
C.况修短随化 化:变化
D.姥初有愠色 愠:恼怒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遂以女妻之 而乃以手共搏之
B.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因击沛公于坐
C.亦犹今之视昔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羲之笑而不答 今行而无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赠金紫光禄大夫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幼年时不善言辞,人们不大看重他;长大后文章、书法极佳,为人耿直、率性,深为当时人们敬重。
B.王羲之是虽出身高门,却淡薄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曾作兰亭集序》一文。
C.《兰亭集序》前半部分记叙盛会概况,写山川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部分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D.王羲之的书法在当时即享大名,尤其楷书影响很大,曾为一老妇题扇,人人都抢着买。对其书法推崇备至。
【5】请把下列课文中划线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秦之武退秦师》)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这双眼睛其实就两个基本动作,一个叫“扫视”,一个叫“凝视”。广阔的天,漂浮的云,飞翔的鸟,徐徐吹过的风以及路上行走的匆匆扫视”,一切转瞬即逝;定睛“凝视”,精微之处,深藏大意。未经凝视的世界,无意义的。朱自清凝视父亲蹒跚的背影,正明白了爱如山的真谛;沈从文凝视纯美的边城,写出了茶峒人和谐淳朴的生活;朱自清凝视月色下的荷塘,得到了片刻的宁静;郁达夫凝视故都的秋天,生出了无尽的热爱;苏东坡凝视赤壁的清风明月,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王安石凝视褒禅山的后洞,明白了“尽吾志”的人生真谛;我们凝视父母的身影,会发现他们的沧桑与不易;学生凝视老师的眼睛,会看见他们的热诚与纯粹……用心凝视生活,用心感悟生活,才会发现生活细微处深藏的大意,才能体验到生活的丰富内涵。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凝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3)用规范汉字书写,字数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