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彰化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师道不复,可知矣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B. ①而耻学师   ②肃追宇下

    C. 可怪也欤   ②皆出于此乎

    D. ①今其智反不能及   ②若事之不济,此天也

     

  • 2、下列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B.林尽水源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口技人坐屏障中

  • 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来到张家界,走在栈道上,满目青山,进退维谷,苍松凌空,让人感受到这里秀丽的景色;来到凤凰古镇,这里人山人海,门庭若市,拍照的人都在寻找着自己心中的美景;来到橘子洲,乘着游轮,体验湘江水的清澈;走进太平街,我处心积虑地寻找各种美食,最终不仅吃到了长沙臭豆腐和糖油粑粑,还了解到了很多古建筑的历史变迁,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

    A.进退维谷

    B.门庭若市

    C.处心积虑

    D.不虚此行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名称,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章句。

     

  • 5、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都错误的一项是(   )

    ①登上了县城的那座高山,只闻松涛阵阵,蝉鸣声声;只见楼房如点,河流似镞。我和几位老同学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大家都好象远离了尘嚣,告别了烦恼。

    ②大米市场失衡,某种程度上世贸组织是始作俑者。因为世贸组织要求日本不论是否需要,都必须年年进口大米。而日本为了保护国内的农业,就将进口米存仓,待变坏时再当作饲料出售,十分浪费。

    ③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④库姆塔格沙漠在以每年以1到4米的速度整体向东扩展,古城敦煌首当其冲,正面临被库姆塔格沙漠吹来的沙尘吞没的危险。

    ⑤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她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⑥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③⑤⑥   D. ②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使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的过程,在孩子课外阅读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方式之一。以往的亲子阅读,主要是针对上学的孩子,而如今,亲子阅读的范围已扩展至学龄前儿童。因为“阅读”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意味着文字阅读,还包括图画等非文字阅读。亲子阅读有朝着更低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有些家庭并没有阅读习惯,可在看到别的家庭都进行亲子阅读后,便盲目跟从,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后,由于选材、方法、指导等欠妥,不仅阅读氛围没有营造起来,孩子没有获益,反倒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

    (摘编自刘天放《莫让“亲子阅读”流于形式》)

    材料二:

    (摘编自“家长帮·阅读”)

    材料三:一些家长对亲子共读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共读就是给孩子传授知识,将共读等同于学算术、学认字、背唐诗、背英语单词,过早将孩子带入应试教育模式,这样反而增加了孩子的烦恼。实际上,阅读是一扇窗口,亲子共读的目的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美好与乐趣,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家长要避免将急功近利的情绪带到共读中。亲子共读不要在意眼前的收获,而要放眼长远,使孩子在阅读中学习到优秀品质。

    亲子共读也无须拘泥于场所和环境,不是只有待在家里才能进行亲子共读,要带着孩子大胆走出家门,多参加阅读活动,多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对阅读产生更美好的感悟。为孩子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阅读兴趣,会使亲子共读更有效率。亲子共读贵在坚持,需要家长多用心。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冷了孩子的心,还会给他们的性格培养带来不好影响。

    (摘编自胡蔚《亲子共读贵在用心》)

    材料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凯瑟琳·斯诺说,大量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和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有着直接的联系。丰富的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的语音意识、词汇发展、文字意识以及认知等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从长期来看,当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快速认读、阅读理解、独立思考和表达及未来的终身发展都有帮助。

    研究发现,亲子阅读对儿童深层次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超过20%的影响因素。在美国的研究中,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中产生的差异大概为33%,亲子阅读能够独立贡献20%的差异,也就是说33%由社会经济地位带来的差异中,有20%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弥补。

    在美国,通过20年的实践,很多人认识到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实践过程中,除了家长态度积极,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力量支持。美国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公立图书馆都会提供机会,给孩子派书送贴纸,鼓励他们阅读。波士顿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有一项名为“1 000本书”的阅读计划,鼓励孩子在6岁上小学之前读满1 000本图画书。凯瑟琳·斯诺说:“我觉得这是中国社会可以借鉴的,早期阅读不仅是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摘编自《哈佛教授:亲子阅读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母阅读习惯不好(每天阅读不足半小时)的家庭,孩子日阅读时长普遍较短,这表明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作用不容忽视。

    B.家长进行亲子共读,目的主要集中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增进亲密的亲子关系上,为了拓展知识界限、提升能力的也比较多。

    C.对于亲子共读的内容,家长的选择多倾向于为儿童创作的作品,认可老师的推荐,受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影响较大。

    D.家长进行亲子阅读,较少考虑为学科(如语文、英语)成绩提升打基础,为了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制定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也不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亲子阅读中,书的媒介作用和阅读的纽带作用相结合,再加上形式多样化,使得亲子阅读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

    B.亲子阅读对儿童的语言发展在短期内影响很大,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语言发展的影响逐渐消失,但对独立思考等仍有影响。

    C.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差异大概为33%,而通过亲子阅读可以弥补其中大概六成的差异。

    D.儿童的早期阅读需要受到家长的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美国在后一方面做得较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这值得中国社会借鉴。

    3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要做的具体事情和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重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还兼有以形写声,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出箫声凄切幽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将“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对照起来,强调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此来证明“耻学于师”的错误。

    (2)《赤壁赋》中,经过苏轼的劝说,朋友心中的愁绪顿释,二人酣宴畅饮,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借着酒意沉沉睡去。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各具特点,从“_________”中我们可以读出子路的直率。但孔子对他的“言志”却并不满意,这一点可以从“________”中得到验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人提醒人们因为蜀道地形险要,若被恶人控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要警惕战乱的两句是:“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________。”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3)白居易《琵琶行》 中,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的两句是:“_______。”

    (4)《寡人之于国也》中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说“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名句各篇中的空缺部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吾师道也,  

    (3)举酒属客,    

    (4)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北宋)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二、三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不常之感。

    B.上片最后两句,虚构西楼旧忆。后一句似闲实质,正是传达心境的妙笔。“闲”字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C.过片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结拍两句,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

    D.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自怜没有好办法,只能在寒夜中白白地为人垂泪,反映出自己的凄凉心境,词情感人。

    2灯烛是照亮诗词情感意蕴的经典意象。请阅读下面关于灯烛意象的诗句,分类整理并说明理由。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蝶恋花》)

    “门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韩翊《赠李翼》)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李商隐《无题》)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红烛》)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运,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虎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B.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C.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D.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随例长安   是夕始觉有谪意

    B.由是以孝   道有先后

    C.可诬之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D.隋文帝览而嘉   积土成山,风雨兴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名是出生后父母给的,而字则一般是成年后取的,字与名在意义上存在一定的联系。

    B.年号一般是由君主发起的,文中的建德、开皇都是年号,宣帝、武帝则是庙号。

    C.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或皇后死称“崩”,皇子诸侯、公主或宠妃死称“薨”。

    D.幸同州,文中指皇帝到同州。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他的事迹被编列到了《孝义传》中。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后又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了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秉性刚直,担任谏官后被排斥打击,最终被免职,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6请结合全文,总结赞美或嘉奖过乐运的人有哪些?原因各是什么?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于劳动的认识,古代有“劳心者”“劳力者”之分。在今天,人们可以把“劳动”理解为:春种秋收、清扫卫生、洗衣做饭、救死扶伤、教书育人、科学实验等不同职业的体力劳动或者脑力劳动等。

    劳动创造价值,劳动者最美。面对辛勤朴实的劳动者,我们会产生敬意和感动。

    请根据日常观察,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

    要求:1.写人时要关注典型的细节;2.体现你对劳动者的感情;3.写记叙文,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