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
B.“可堪回首”一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
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
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误落尘网中 B.开荒南野际 C.何以解忧 D.狗吠深巷中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高铁盒饭价高质次,存在品种少、垄断供应、招标不透明、低价盒饭藏起来等问题,这些问题最近频频被媒体曝光,真是众望所归。
②中国的强大让一些人很不舒服,他们一边忙于散布和渲染“中国成胁论”,一边处心积虑地将制矛头对准中国。
③我国科研的成果推向市场的速度加快了,但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并非一挥而就,中间试验环节是二者之问不可缺少的桥梁。
④现在很多地方戏剧的主力演员的年龄平均将近40岁,如果不及时招到新学员,到时很可能会陷入青黄不接的窘境。
⑤唐代涌现了无数优秀的诗人,但只有杜甫因超凡入圣的人格境界和登峰造极的诗歌成就而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唯一的”“诗圣”。
⑥自入春以来,湖北省郧县呈现一片如花似玉的美景,先是满山野花开放,后是樱桃花开,现在又轮到桃花开,杏花开。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4、下列对我国传统的“孝悌之道”的认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指孝敬父母,“悌”指尊敬兄长。《论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认为孝悌是伦理道德的起点和根本。
B. 大舜面对父亲瞽叟的惩罚“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孔子认为这是用双重标准对待父辈的惩戒,是一种不孝的行为。
C. 《论语》中的“色难”意为“行孝悌,和颜悦色最难做到”。《大戴礼记》中“夫弟者……不干逆色”就包含了这一要求。
D. 儒家认为孝敬父母有不同层次,有养亲、敬亲、荣亲等等,而“养亲”只是行孝的最低层次,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或师焉,或不焉 B.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虽有槁暴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变形记
(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诺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不管是夜晚还是白天,格里高尔都几乎不睡觉。有一个想法老是折磨他:下一次门再打开时他就要像过去那样重新挑起一家的担子了;隔了这么久以后,他脑子里又出现了老板、秘书主任、那些旅行推销员和练习生的影子,他仿佛还看见了那个其蠢无比的听差、两三个在别的公司里做事的朋友、一个乡村客栈里的侍女,这是个一闪即逝的甜蜜的回忆——他们都出现了,但是他们非但不帮他和他家庭的忙,却一个个都那么冷冰冰。
他妹妹再也不考虑拿什么他可能最爱吃的东西来喂他了,只是在早晨和中午上班以前匆匆忙忙地用脚把食物拨进来,手头有什么就给他吃什么,到了晚上再给他打扫房间,她的打扫不能再草率了。
但格里高尔倒也根本不会给忽视,因为现在有个老妈子打扫了。这个老寡妇起先还用自以为亲热的话招呼他,比如:“来呀,嚼,你这只老屎壳郎!”或者是:“瞧这老屎壳郎哪,吓!”对于这样的攀谈格里高尔置之不理,只是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处,这粗老妈子!有一次,是在清晨——急骤的雨点敲打着窗玻璃,这大概是春天快来临的征兆吧——她又来啰嗦了,格里高尔好不恼怒,就向她冲去,仿佛要咬她似的,虽然他的行动既缓慢又软弱无力。可是那个老妈子非但不害怕,反而把刚好放在门旁的一张椅子高高举起,她的嘴张得老大,显然是要等椅子往格里高尔的背上砸去才会闭上。
格里高尔现在简直不吃东西了。他也很快就习惯了房间里的种种变化。家里人已经养成习惯,把别处放不下的东西都塞到这儿来,因为家里有一个房间租给了三个房客。这些一本正经的先生——他们三个全都蓄着大胡子,这是格里高尔有一次从门缝里看到的——什么都要井井有条,他们无法容忍多余的东西,更不要说脏东西了。因此就有许多东西多了出来,这一切都千流归大海,来到了格里高尔的房间。
由于房客们常常要在家里公用的起坐室里吃晚饭,有许多个夜晚房门都得关上,不过格里高尔很容易也就习惯了,因为晚上即使门开着他也根本不感兴趣,只是躺在自己房间最黑暗的地方,家里人谁也不注意他。不过有一次老妈子把门开了一道缝,门始终微开着,连房客们进来吃饭点亮了灯的时候也是如此。
他们大模大样地坐在桌子的上首,在过去,这是父亲、母亲和格里高尔吃饭时坐的地方,三个人摊开餐巾,拿起了刀叉。立刻,母亲出现在对面的门口,手里端了一盘肉,紧跟着她的是妹妹,拿的是一盘堆得高高的土豆。食物散发着浓密的水蒸气。房客们把头伛在他们前面的盘子上,仿佛在就餐之前要细细察看一番似的,真的,坐在当中像是权威人士的那一位,等肉放到碟子里就割了一块下来,显然是想看看够不够嫩,是否应该退给厨房。他作出满意的样子,焦急地在一旁看着的母亲和妹妹这才舒畅地松了口气,笑了起来。
就在这天晚上,厨房里传来了小提琴的声音——格里高尔蛰居以来,就不记得听到过这种声音。格里高尔的妹妹开始拉琴了;格里高尔受到吸引,也大胆地向前爬了几步,他的头实际上都已探进了起坐室。
显然,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家里人完全沉浸在小提琴的音乐声中;房客们呢,他们起先对于原以为是优美悦耳的小提琴演奏已经失望,他们已经听够了,只是出于礼貌才让自己的宁静受到打扰。从他们不断把烟从鼻子和嘴里喷向空中的模样,就可以看出他们的不耐烦。可是格里高尔的妹妹琴拉得真美。她的脸侧向一边,眼睛专注而悲哀地追循着乐谱上的音符。格里高尔又向前爬了几步,而且把头低垂到地板上,希望自己的眼光也许能遇上妹妹的视线。音乐对他有这么大的魔力,难道因为他是动物吗?他觉得自己一直渴望着某种营养,而现在他已经找到这种营养了。他决心再往前爬,一直来到妹妹的跟前,好拉拉她的裙子让她知道,她应该带了小提琴到他房间里去,因为这儿谁也不像他那样欣赏她的演奏。
这时,房客们发现了格里高尔。当场要求退租。父亲用双手摸索着踉踉跄跄地往前走了几步,跌进了他的椅子;妹妹说话了,一面用手在桌子上拍了拍,“事情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对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我们照顾过他,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我想谁也不能责怪我们有半分不是了。”
(选自《变形记》,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妹妹只是在早晨和中午上班以前匆匆忙忙地用脚把食物拨进来,“拨”字写出了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妹妹对他的厌烦。
B.因为房客们“无法容忍多余的东西,更不要说脏东西了”,所以格里高尔的家人只能把别处放不下的东西都塞他房间里来。
C.看到房客们对食物非常满意的样子,母亲和妹妹这才舒畅地松了口气,笑了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她们非常善良好客。
D.当妹妹说要把格里高尔弄走后,父亲“踉踉跄跄”“跌进了他的椅子”,表明父亲对他还是充满了怜惜和不舍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急骤的雨点敲打着窗玻璃,这大概是春天快来临的征兆吧”,这里的景物描写,反衬出社会环境的残酷和周围人的冷漠。
B.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通过直接心理描写和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心理,让读者能与格里高尔共情。
C.小说采用极其主观、情绪激昂的语调来描述人变成大甲虫的经历,仿佛这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侧面反映出“异化”的普遍性。
D.蒲松龄的《促织》和卡夫卡的《变形记》,都是通过“人变虫”的构思来表现社会对人的压迫这一主题的。
【3】小说中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甲虫,使用了象征手法,请结合选文概括甲虫的象征意义。
【4】纳博科夫说过:“格里高尔虽然外表是虫形,但却更像是个人,而他的亲人则像是外表人形的虫。”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超越时空,想象了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2)晏殊的《浣溪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一“来”一“去”,着重描写今日之感伤,对仗工整,被誉为“千古奇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礼记》中提出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愿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老人和小孩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把晋人这个看来并不高但当时却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回答曾皙的提问,指出笑子路述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罗曼,罗兰曾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拥有坚定的信仰,宁死也不会做出苟合之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独自伤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用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渴慕贤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从两个角度论述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观点,其中韩、魏、楚属于“____________”,燕、赵、齐属于“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拒谏,王安石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了反驳。
(3)古代诗人喜欢以“冰雪”自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是如此。
1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写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按意境类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绘周瑜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1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上文选自《 》,作者柳宗元,字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名我固当( ) (2)其本欲舒( )
(3)字而幼孩( ) (4)得养人术( )
【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莫能如也 B. 故不我若也
C. 吾又何能为哉 D.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4】(小题4)简析本文对比与映衬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14、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精彩是可以预约的,只要准备充分,就能展开美丽的图景;有人说,精彩是无法预约的,只要大胆向前,随时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
请以“预约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