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驻马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祝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 2、下列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A.句读之不知 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徘徊于斗牛之间

     

  •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是()

    ①土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亦余心之所兮③孔雀东南飞④余冠之岌岌兮⑤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⑥鸷鸟之不兮⑦寐⑧伏清白以直兮⑨朕车以复路兮

    A.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 B.①②④/③⑦/⑤⑥/⑧/⑨

    C.①/②④/③⑦/⑤⑥/⑧/⑨ D.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

  • 4、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传统文化精品,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 ②翻转折叠演万象,撕烫剪刻话春秋

    ③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 ④投入红炉身软化,选成碧玉质坚凝

    A.①书画 ②陶瓷 ③皮影 ④剪纸

    B.①皮影 ②陶瓷 ③书画 ④剪纸

    C.①书画 ②剪纸 ③皮影 ④陶瓷

    D.①皮影 ②剪纸 ③书画 ④陶瓷

  • 5、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是孟轲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B.《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欧阳修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冯老兰

    梁斌

    冯家大院,是在明朝时代用又大又厚的古砖修造起来。经过几百年风雨的淋洒,门窗糟朽了,飞檐倾塌了,檐瓦也脱落了,墙山很厚,门窗很笨,青砖地面、墙面上长出一片片青色的霉苔。一进院,就会闻到腐木和青苔的气息。这样的房子,冯老兰却住惯了,他成天价钻在大瓦房里,晴天白日点起油灯,写账簿打算盘。这天听得朱老忠还乡的消息,他不写账,也不打算盘,只是趴在桌子上发呆。

    三十年的时光,也在冯老兰身上留下显著的标记:他已经是六十开外的人了,肩膀已经弓了起来,花白了头发,也花白了胡子。脸上瘦得凹下去,两只眼睛却还很有精神。

    他提起长烟袋,把烟灰磕在地上,吊起眼珠慢吞吞地走出来。经过三层大院,走到场院里。在往日里,他一走到场院,就会感到骄傲:锁井镇上,只有冯家大院配住这样的高房大屋。屋舍虽然老朽,样式毕竟与别家不同!想着,他的骄傲情绪又在心上蠢动起来,伸出右手捋着他的长胡子。

    场院里有喂十几条牛的牛棚,有喂十几只猪的猪圈,有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繁密得象伞盖一样遮住太阳。他走过牛车、井台、土堆、粪堆,到了黄土围墙下,站在绿树荫里。往日里他就爱站在这儿,回忆胜利的往事……。

    当他的两只老眼掠过广阔的柳林,掠过苇塘,掠过池塘上的清水波纹,看见对岸坡上站着两个人:一个是严志和,那个新拿败的对手,并不放在他的眼里;当他看到另外一个象朱老巩模样的人,心里说:也许,那就是未能剪草除根,而又死灰复燃了……想着,又撅起他的长胡子。自言自语:唔!一只虎没杀绝,三只虎回来了!登时,他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一时急躁,气喘起来,胸膛急骤地起伏,那颗心几乎要跳出来,怎么也装不到肚子里,头脑晕眩起来。他提起大烟袋慢慢走回来。走到大门口,门角上那对石狮子呲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看着他。他耽了一刻。又走过三层宅院,走上高台砖阶,走回他的黑屋子,唉声叹气地坐在大木椅上。这时他的二儿子冯贵堂走进来。

    冯贵堂高高身材,穿着袍子马褂,白光脸蛋,满脑袋油亮的长发。他上过大学法科,在军队上当过军法官。上司倒了台,他才跑回家来,帮助老爹管理村政,帮助弟兄们过日子。这几天他正有一件心事,看见他的老爹唉声叹气,他问:

    爹!又有什么不舒心的事情,惹得你老人家烦恼?

    冯老兰说:提起来话长呀!就是跟东锁井朱老巩家那件事情。我费了多少年的筹谋,费了多少心血,才把大钢钟砸碎,把四十八亩官地抠在咱的手心里。这还不算,最主要的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推断,有那座钢钟照着,咱冯家大院要家败人亡。如今咱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升发起来,继承祖宗的事业,成了方圆百里以内的大财主。

    冯贵堂说:这就好了,朱老巩死了,他儿子也没了音讯,该你老人家高枕无忧了!

    冯老兰憋住口气,摇摇头说:不,朱虎子昨儿又回到锁井镇上,还带回两个大小子,我估计他不会跟咱善罢甘休!

    冯贵堂噘起嘴来,闷着头在屋里走来走去。他倒背起手考虑了老半天,才说:我早就跟爹说过,对于受苦的,对于种田人,要叫他们吃饱穿暖,要不的话,谁给你种田,谁给你付苦?在乡村里,以少树敌为佳。象朱虎子一样,树起一个敌人,几辈子不得安宁呀!

    冯老兰听到这里,把黄脸往下一拉,拍着桌子说:你花的那洋钱,摞起来比你还高,白念了会子书,白在外头混了会子洋事儿。又不想抓权,又讲民主’,又想升发,又不想得罪人。怎么才能不树立敌人?你说说!在过去,你老是说孙中山鼓吹革命好,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把清朝的江山推倒,天无宁日!清朝手里是封了粮自在王,如今天天打仗,月月拿公款,成什么世界?还鼓吹什么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闺女小子在一块念书。我听了你的话,把大庙拆了盖上学堂。如今挨全村的骂……

    冯老兰这么一说,象揭着冯贵堂头上的疮疙疤。他不等老爹说完,抢上一句说:这就是因为村里没有‘民主’的过,要从改良村政下手。村里要是有了议事会,凡事经过‘民主’商量,就没有这种弊病了!咱既是掌政的,就该开放‘民主’。再说,你又上了年纪,又是村政又是家政,你一个人揽着,怎么管得过来?怎么不落人的埋怨?就说那铜钟吧,本来是四十八村的,你不通过村议会讨论,一个人做主卖了。把好事办成坏事,惹出一场人命案,使你老人家一辈子不舒心,多么不上算又说:听我的话吧,少收一点租,少要一点利息,叫受苦人过得去,日子就过得安稳了。这就是说,要行‘人道’,多施小惠,世界就太平了……

    冯贵堂不知跟老头子说了多少遍,冯老兰总是没有回心转意。冯老兰看冯贵堂还是不注意朱老忠还乡的事情,垂下脖子不高兴。

    (节选自《红旗谱》,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展现了在当时社会阶级斗争和革命运的历史背景下,锁井镇上朱、颜两家同冯家的激烈矛盾斗争。

    B.小说的开篇写冯家大院的飞檐墙山、青砖霉台,富有乡土气息与民间风情,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眷恋。

    C.冯老兰“觉得办错了一件大事情”的情节,体现了他对当年没有斩草除根的悔恨,以及对朱家后人的忌惮。

    D.阴阳先生说大铜钟对冯家不利,冯老兰便费尽心血将其砸掉,后来家族的兴发让他坚信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冯老兰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精明、贪婪、顽固自私的性格特点。

    B.小说描写门角上那对石狮子眦着牙咧着嘴,瞪出大眼珠子的神态,彰显了冯家在锁井镇的显赫地位,衬托了人物的心情。

    C.小说在情节发展中采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最后才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引人入胜。

    D.小说的情节设置平地波澜,静水流深,通过父子之间平常的谈话,让现实和回忆相互交织,展现了宏大的时代变革主题。

    【3】小说呈现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人物语言的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以“浮云”为喻体表达孔子重义轻富贵的思想。

    (2)戴望舒在《雨巷》中,描写丁香姑娘走过倒塌的篱墙,消失在小巷的尽头的是两句是“____________”。

    (3)《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用送别者的哭泣来渲染送别时悲凉氛围的一句是“______”,以“______”表现了荆轲登车离去的决绝。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

    (4)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精

    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直接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7)《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揭示了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情。

    (8)音乐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9)在《琵琶行》一诗中,当琵琶女自诉身世时,“我”情感被激,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因此才有了同声相应的诗文。

    (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表现周瑜风度潇洒,指挥从容,再现“以少胜多”的战例 ,艺术地写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和孙权风流余韵的英雄业绩,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 ”的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1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__________。”

  •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______,永保无疆之休。(《谏太宗十思疏》)

    ②凡百元首,承天景命,______,功成而德衰。(《谏太宗十思疏》)

    ③今君实所以见教者,____________。(《答司马谏议书》)

    ④有如此之势,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⑤宗庙会同,______?赤也为之小,______?(《侍坐》)

    ⑥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所说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苏洵的《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__________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以史为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所作。②偃蹇:高耸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这首词在字数上属于

    【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3】结合内容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身体极小,却是野马的天敌。这种蝙蝠靠吸动物的血生存,它在攻击野马时,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极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血。无论野马怎样蹦跳、狂奔,都无法驱逐这种蝙蝠。蝙蝠则可以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落在野马头上,直到吸饱吸足,才满意地飞去。而野马常常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可奈何地死去。

    动物学家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死去,野马的死亡是它暴怒的习性和狂奔所致。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