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文)下面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敕造宁国府”的“敕”本是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的用语,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 “举孝廉不行”的“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
C. “百越之地”是指古代中国南方桂、浙、闽、粤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
D. “游于三辅”的“三辅”是指汉武帝至东汉末年长安京畿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
2、下列文字中的横线上填入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 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A. 便 居然 然而 况且 B. 就 居然 但是 而且
C. 才 居然 但是 何况 D. 就 居然 然而 况且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别很久的初中同学,在小巷里狭路相逢了。
B. 老师处心积虑的计划了这次春游。
C. 即便你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了一场大病,转眼生活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D.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我们在这里聚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 初极狭,才通人
B.其阴,济水东流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道皆砌石为磴 是日,观道中石刻
D.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5、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B. 摇滚乐那强烈快速的节奏和迷离闪烁的灯光效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C. 要是一篇文章里的思想是有问题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D. 除非加强对抗性训练,中国足球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否则连亚洲也冲不出去。
6、阅读《江心有爱》回答下列问题
①学校要交高考辅导资料和模拟试卷费了,一百多元钱,这对他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了。
②如果不变就意味着他将拿不到辅导资料,无法同步跟上老师的复习计划,更不能参加高考前至关重要的模拟考试。
③唯一的办法只能求助于家里,他让回去的同学顺带着去自己家一趟,把交钱的重要性说明白,争取让父亲把钱带过来。
④很快,同学回来了。父亲给他带来的不是钱,而是一张皱巴巴的小字条,歪歪扭扭的几排字,大意是,让他再等个把月,自己已经找到一个赚钱的好门路了。
⑤父亲的这些安慰,他都快听出老茧来了,已经引不起他一丁点的兴奋了,相反却是极端的厌恶和不满。一直以来,贫困就像一道驱之不去的魔咒,始终笼罩着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现在的高中,一路过来的各种学杂费,他从来都没按时上交过,为此,他甚至开始讨厌起父亲,为什么一个堂堂男人,连儿子的学费都挣不来?
⑥他去了校长室,说明了情况,学校答应让他缓交这笔费用。
⑦父亲是一个勤劳且老实巴交的人,曾做过很多活、揽过无数工,可是一年忙到头,还是挣不来几个钱。后来父亲还不小心在做活时弄瞎了一只眼睛,自那以后,家里就更加拮据了。
⑧一个多月后,他决定回家去要钱。回家要过一段江面,需坐十几分钟的轮渡。那天,过江的人很多,轮渡上挤满了人,他找了一个视野不错的位置站定,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吐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景甚是美丽,可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⑨有一条游轮从远处慢慢驶来,朝轮渡发出避让的呜叫声,这是这段江面上每天都要发生的一幕——无数乘游轮的旅游者们都会在经过此地时,放慢脚步,以便于饱览两岸的美丽风景。
⑩此时,游轮上的游客们在兴奋地拍照留影,几分钟之后,他突然看见一只小船,更准确地说是一务农村过年用采宰杀年猪的“杀猪盘”,朝游轮迅速靠近了过去,“杀猪盘”里坐着一个人,虽然游轮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它船舷两边的水流依然很湍急,此时江心的波浪也很大,“杀猪盘”刚一靠近,就差点被游轮带起的波浪掀翻,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都替“杀猪盘”里的人捏一把汗,这可是深不见底的长江江心呀,一旦落水后果不堪设想。
⑪但那个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近在咫尺的危险,而是奋不顾身地一边使劲划动手中的桨,极力在起伏的波浪中保持平衡,一边熟练地从“杀猪盘”里取出一每软梯,瞅准时机,使劲朝游船的甲板上扔去,反复几次,他终于成功了——将软梯架设在“杀猪盘”与游轮之间,顺着软梯,那人背着一个大包爬上了游轮。
⑫之后,他开始从身后的包里掏出矿泉水、茶干、瓜子、火腿肠……原来,他是一个在江面兜售小商品的“货郎”。
⑬汽渡上有经常来往于两岸的人,说,那个“货郎”是一个不要命的老头,胆子大得惊人,好几次要么不慎从软梯上掉下来,要么被大浪掀翻落入江中,要不是游轮上的水上警察及时施救,他早就葬身江中了。可是活过来的他,还是继续千这活,像索马里海盗似的,神出鬼没。
⑭又有人说,利欲攻心嘛,要钱就不要命,但真还能赚一些钱,因为来往这里的游轮一般都是从上游下来的,好几天都不靠岸,游客们都需要食物和水,而游轮上的要比“货郎”的责好几倍,谁不愿意买?
⑮说话间,那个“货郎”已经做成了几笔生意。下了游轮后,他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此时,轮渡已经与“杀猪盘”近在咫尺,他大致可以看清“货郎”——那是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当“货郎”转过脸来,计划着朝轮渡上的人推销商品时,他看到了一只令他震惊的眼睛——瞎的。
⑯天呀,他居然是父亲。原来,父亲上次说的赚钱的好门路居然是冒着死亡的危险,在江面上当“货郎”。
⑰但他不敢朝父亲喊,他怕这一喊会让父亲乱了阵脚——在这波涛汹涌的凶险江心,父亲是无论如何不能乱了阵脚的。他侧过脸,躲进人群中,不想让父亲认出他来,可他的眼泪,却在刹那间无法控制地奔涌出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赏析选文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这是一条狭窄的细长江面,蜿蜒于两岸秀美的崇山峻岭之中,此时正值万物吐绿、百花艳丽的春天,风景甚是美丽(从描写角度赏析)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选文标题“江心有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主题,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选文第⑦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交代了父亲谋生艰难,为下文他去江心做“货郎”埋下伏笔。
C.选文第⑪段运用了动作描写,除了写出父亲用软梯爬上游轮的动作之惊险外,也可见其动作之熟练,说明他不止一次做这件事。
D.选文在刻画父亲形象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能突出父亲吃苦耐劳、有责任感的高大形象,使情节富有波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为千古名句。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玩耍的情景,与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
④《离骚》中写要学习古代圣贤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侧面描写客之箫声幽怨凄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苏轼《赤壁赋》中,主客对话结束,二人再次畅饮,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的率性洒脱之风。
(3)《琵琶行》里琵琶女演奏时,用“ _________________”的指法弹奏出美妙的《霓裳》和《六幺》;最后,“_________________”,使四弦齐响,余味无穷。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2)《登高》中道出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国运之恨和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的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阐释了“师”的职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璧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3)《荀子·劝学》中,体现君子要涉猎广泛并进行反思来使自己得到提升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洞庭湖分裂吴楚、吐纳日月,写出了洞庭湖极其恢宏的气象。
(2)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回应司马光的指责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说是“拒谏”。
12、阅读下面的汉乐府民歌,完成各题。
羽林郎
(汉)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1】“乐府”一词最初的含义是 。
【2】初中所学的《木兰诗》和本学期所学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称为“ ”。
【3】“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运用________ 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为下文________________张本。
【4】最后八句中可以看出胡姬是一位 、 的女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二十一年夏五月庚辰,上御翠微殿,问侍臣曰:“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不谕其故,诸公各帅意以实言之。”群臣皆称:“陛下功德如天地,万物不得而名言。”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不肖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顾谓褚遂良曰:“公尝为史官,如朕言,得其实乎?”对曰:“陛下盛德不可胜载,独以此五者自誉,盖谦谦之志耳。”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主/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B.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C.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D.上曰/不/然朕所以能及此者/止由五事耳/自古帝王各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庙号,含贬义,体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
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
C.庚辰,在文中是纪日,按天干地支排序,庚辰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已。
D.践祚,也称践阵,指走上阵阶主位,文中是登基的意思,与“受禅”含义不尽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从正面指出尧、舜广开言路而知晓恶人恶行,可谓“兼听则明”;也从反面列举了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人“偏听则暗”的悲剧结局。
B.褚遂良虽然同意唐太宗查看起居注中的言行记录,但作为史官,他对君主言行都会如实详尽记载,“不虚美,不隐恶”,得到了唐太宗的认可。
C.自古以来,历代皇帝都看重中原的华夏民族,轻视少数民族,唐太宗却做到了平等地爱护他们,是他创造盛世、使“四方服悦”的原因之一。
D.唐太宗与大臣们的议论会经常聚焦历代王朝的兴衰成败,避免重蹈前朝的治政之失;在与大臣们的论治中,太宗能够做到兼听众议,从谏如流。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课内考查】《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同学们,你们带着青春的激情,斑斓的梦想,和着青春的节拍步入高中的殿堂,开启了自己新的征程,在这段征程中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滋养生命,提升境界呢?有人说需要自我的学习和思考,有人说需要求师问道,有人说需要阅读经典,养得深根,都会枝繁叶茂。那么你认为他们会给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生命带来什么呢?
据此请你写一篇文章,要求选择《劝学》《师说》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论证方法,论点要鲜明,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