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克苏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与例句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方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

    A. 然皆屈原之从容辞令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 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D. 昔者夫差吾君于诸侯之国

  • 2、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政府建成了城市书吧和农家书屋,为城乡百姓提供了丰富的读书体验。

    B.把握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C.汉字文化包括有关汉字演变、构造、起源、书写、规范等文字知识。

    D.固定翼飞机在内陆考察中可发挥快速运输、应急救援等重要保障。

  • 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5、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父母宗族,皆戮没       嘉先言于秦王曰

    B. 壮也,犹不如人 是寡人过也

    C. 击沛公于坐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女孩与鼠

    孙春平

    前几年,我去辽西大山深处支教。那个村庄真是太偏远了。学校在村东的坡岗上,教室倒是不少,但学生只有四五十人,包括一到六年级,所以实际只占用了两间教室,一三五年级一间,二四六年级一间。我住村里,村主任说让年轻的女老师住村外,不放心。眼下的东北农村,中青年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儿童,新常态,不奇怪。

    教室是几十年前盖的,虽然地面也铺过水泥,但啮齿类动物的牙齿可谓天下无敌,再加上当初用的水泥标号低,时间一久就成了豆腐渣。时常是,大白天的,半尺多长的老鼠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教室里,甚至蹿到讲台上去。我这人天生就怕鼠,一看见鼠游脚下,难免大惊失色。每到这时,教室里就闹腾起来,胆小的孩子哇哇喊叫,胆大的男生则又是用扫帚打又是甩石块土疙瘩。好不容易有学生抱来从亲友家借来的猫,可是那养尊处优惯了的猫见了老鼠非但不扑不咬,而且竟从窗口跳出远遁。为这事,我也曾几次找村主任,建议买鼠夹买鼠药,没想到村主任摇头苦笑:“可不敢再试,学生们都不大不小的,真要一眼没照应到,手脚被夹了,或者鼠药被孩子送进嘴巴,那事情可就大了!”我说:“那就用水泥将教室地面重铺一次。”村主任仍是苦笑:“钱呢?”

    有一天放学时,三年级的小秋有意留在最后,她小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打耗子,我家的耗子早被我打绝啦!”

    我大惊。小秋不过十岁,瘦瘦弱弱的一个黄毛丫头,平时不爱说话,学习却很努力,从来不耽误作业。我问:“你怎么打?”

    小秋说:“反正我能打,你一看就知道了。但是,我要夜里打,天黑后我不敢一个人待在教室,老师能陪陪我吗?”

    我说:“好,我陪你。但家长会让你夜里一个人出来吗?”小秋的神色顿时黯然,但只一瞬,她又咧嘴笑了:“我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呀。”唉,又一个留守儿童,而且是自己独守。那晚,我把小秋拉到我的住处,煮挂面,还为她卧了两个鸡蛋。返校前,小秋说:“我回趟家,总得带上打耗子的武器呀。”

    在村中路口,我再见小秋时,她仍是背着双肩书包,手上并没多出任何物件。我问:“武器带来了吗?拿出来给我看看。”

    小秋仍是笑:“暗器不可轻易示人的,别急嘛。”那夜,天空高悬着圆圆的月亮,教室里铺满了银辉。小秋拉我坐在暗处,掰碎一块饼子撒在脚下,示意我不许出声。果然,耗子出现了。我刚要提醒,小秋突然出手,甩出去个什么东西,砰,一只耗子应声倒毙。小秋急将甩出的东西扯回,又将那只死耗子远远地踢到墙角,重坐回我身边,小声说:“耗子鬼得很,不远点儿踢开,别的就不来了。”我去抓她放到课桌上的小物件看,小秋忙拨开我的手,说:“老师别碰,脏死了。”

    果然是暗器。老式10斤盘秤的小秤砣,铁铸的。因拴了两米多长纤细而结实的尼龙绳,沉甸甸的小物件打出去便有了收放自如的快捷。我惊异的是这么小的女孩子竟有如此手段,稳准狠,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是让人难以相信呀。

    那夜,小秋一共击毙五只老鼠。本来还可以击中更多,但夜半时分,第六只出现时,小秋突然发了慈悲。那是一只大老鼠,身材颀长,却显疲惫,重要的是,它身后还跟着三只小老鼠,看来是刚出窝的,一只衔着另一只的尾巴,形成长长的一串。我问怎么不打,小秋发出一声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称的叹息,说:“打死大的,三个孩子就都没有妈妈了。唉,够了,十天半月的,耗子不敢出来,这东西有记性。”

    那夜,我和小秋同睡在我住处的土炕上。我问:“你怎么不跟你爸妈一起去外地呢?”小秋说:“我爸和我爷爷下矿,都死了。我妈出去打工了。”我问:“那你怎么不跟你奶奶在一起?”小秋说:“我奶奶帮我叔我姑照看孩子呢,他们都比我小。”我再问:“是谁教的你打秤砣呀?”小秋说:“村里的孙爷爷呀。他说,女孩子一人在家,不能没有防身之术。所以,夜里我都是枕着秤砣睡觉的。孙爷爷还说,梁山泊有个好汉,叫没羽箭张清,专用这个办法制敌,老厉害了。老师,我打秤砣的事你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呀。”

    我在那个小山村只待了两年。时至今日,我在街上看到半大的女孩子,还不时地发呆。小秋也长这么大了吧,她还好吗?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女孩与鼠”为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第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这一背景使后文的故事合情合理。

    C.小秋之所以选择放过大老鼠,是因为可怜三只小老鼠,这为后文交代小秋的身世埋下伏笔。

    D.“我”是小说的讲述者,既能起到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价值判断的窗口。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秋的性格特点。

    3这篇小说让人既感到沉重,又感到温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沉重”“温馨”分别表现在哪里,并探讨这样写的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本希望能够登狼居胥山祭天,以纪功勋,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并点明登泰山的季节是冬季。

    (3)历史长河中,在往圣先贤的理想憧憬里,还有一个他们从未抵达的理想家园,即《礼运》(节选)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上)》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及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受绳”和“金就砺”来进行比喻论证,引出学习效果(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禀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君子涉猎广泛而且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不足)

    (2)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3)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舸争流。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明线与暗线结合,直接将琵琶女与诗人身世命运联系起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助舟楫可渡江河的例子,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备在临终之时把家国大事交托给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自从接手这一重任,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唯恐自己不能完成重托,有负先帝。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交代自己身为监察御史此番塞上之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而途中遇侦查骑兵后,他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边关战事紧急,戍边将士辛劳无比。

    (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

    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2】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诗人想要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

    【1】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B.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C.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D.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商鞅取信于民的一组是(  

    ①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②“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

    ③公子虔复犯约,劓之。

    ④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

    ⑤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⑥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2)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站在一楼,有人指责我,我很生气;我站在十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太清,以为他在和我打招呼;我站在一百楼,有人指责我,我听不见,眼里只有万里河山。

    上述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