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许多学者质疑蔺相如“完壁归赵”的具体做法,如明人王世贞就认为蔺相如是个冒险主义者,其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
②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一些国家对我国在南海构建和谐海洋所做的积极努力置若罔闻,一味炮制“强国威胁论”“海上争霸论”,其险恶用心人人皆知。
④从韩国首尔大学,到英国牛津大学,到大陆北京大学,到台湾“中央研究院”,层出不穷的学术剽窃事件遭到人们一致的挞伐。
⑤他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你和他对着干,还不是班门弄斧?但是我佩服你的勇气,你这种不畏权势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⑥当前的改革是亘古未有的创举,无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当然难免有不足之处,但这只是白璧微瑕,丝毫不妨碍改革的伟大。
A. ③④⑥
B. ①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2、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短歌行》类属歌行体。“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其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
C.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是豪放派词人与爱国者。
D.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靖节先生,现实主义诗人,作《琵琶行》时官职为江州司马。司马在唐朝时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
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叱骂 阙秦利晋 博闻强记 殒身不恤(xù)
B. 惆怅 星辉斑澜 檐头瓦菲 图穷匕见(xiàn)
C. 喋血 书生意气 离别笙萧 篱墙颓圮(pǐ)
D. 浸渍 峥嵘岁月 桀骜不驯 叱咤风云(chà)
4、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湮没(yānmò) 杀青 脑髓(suí) 礼上往来 残羹冷炙(zhì)
B. 参乘(cānshèng) 镶钳 付梓(xīn) 完璧归赵 摒(bǐng)弃偏见
C. 逡巡(qūnxún) 赊账 平仄(zè) 一笑大方 附荆(jīng)请罪
D. 趿拉(tā·la) 荒冢 媲(pì)美 索然无味 冠冕(miǎn)堂皇
5、下列句中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指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B.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C.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阴蔽着的玫瑰,遭受到热风的摧残,以至它的芳菲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D.《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词结构相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报负。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题。
怀陆圣泉
巴金
六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我坐“怡生轮”去海防。圣泉赶到金利源码头来送行。开船时,他和我哥哥都立在岸上对我微笑。我对他们说,两年后再见。
我绝没有想到这就是我和圣泉的最后的一面。
我离开上海后第二年,在成都得到圣泉被捕的消息,那是从桂林传来的,后来又听说他已经出狱。但是我到了桂林才知道他入狱后下落不明。我各处打听,一直得不到确实消息。朋友们见面时,常常谈起圣泉,我们想念他,暗中祝他平安。有时在静夜,我们三四个友人对着一盏油灯围着一张破旧而有油垢的方桌寂寞地闲谈。桂林郊外的寒气从木板壁缝侵入。我们失去了热情。怀念和焦虑在折磨我们。可是圣泉一直没有消息。他就这样令人不能相信地失踪了。
我不愿相信他已经死亡,所以我不想写纪念他的文章。一个象他那样爱憎分明而且敢爱敢恨的人不能死得这么简单。他有着那么强烈的爱,绝不能不留下一点踪迹。我们固然不能相信他活,但是我们也没有证据证明他死。只要希望未绝,我们愿意等待一生。
虽然他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但他为什么必须死呢?他与其说是被捕,不如说是自首。日本人找不到他,他自己走到捕房去,准备跟那些人讲道理,辩是非。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他相信敌人也会在正义面前低头。据说他唯一的罪名就是他的口供强硬,他对敌人说,汪精卫是汉奸,大东亚战争必然失败。他可能为这几句真话送命。
我和圣泉相知较晚。“一·二八”沪战后一年我在福建泉州看朋友,在一个私立中学里第一次看见他。可是我们没有谈过十句以上的话。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抗战前两年我参加了书店的编辑工作,第二年他也进来做一部分事情,我们才有了谈话的机会。抗战后,书店负责人相继离去,剩下我们三四个人维持这个小小的事业。我和他都去过内地,但都赶回来为书店做一点事情。共同的工作增加了友情,我们一天一天地相熟起来。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我们常常在书店见面。一个星期中至少有一次聚餐的机会,参加的人还有一位学生物学的朋友(即《蛋生人与人生蛋》等书的作者朱洗。)。我们在书店的客厅里往往谈到夜深,后来忽然记起宵禁的时间快到了,我和那位生物学者才匆匆跑回家去。在那样的夜晚,从书店出来,马路上不用说是冷冷清清的。有时候等着我们的还是一个上海的寒夜,但我的心总是很暖和,我仿佛听完了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
我这种说法在那些不认识圣泉或者认识他而不深的人看来,一定是过分的夸张。圣泉生前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简朴,不善交际,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他心地坦白,忠诚待人,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他把朋友的意义解释得很严格,故交友不多。但是对他的朋友,他总是披肝沥胆地贡献出他的一切。他有写作的才能,却不肯轻易发表文章。他的散文和翻译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他却不愿登龙文坛。他只是一个谦虚的工作者。但这谦虚中自有他的骄傲。他默默地活,默默地死(假定他已死去)。
在我活着的四十几年中间,我认识了不少的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象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自己生命、重视他人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
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我们平日空谈理想,但和崇高的灵魂接触以后,我才看见了理想的光辉。所以当我和圣泉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充满快乐地想:“我不是孤独的。我还有值得骄傲的朋友。”我相信要是我有危难,他一定会不顾一切地给我援助。
一个崇高的心灵就这样不留痕迹地消失了,这是可能的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我知道,万一他还活着,万一他能看到我这篇短文,他一定会责备我:“在中国有那么多的人在受苦,你们为什么只关心到我一个?”
是的,在我们中国每天有千千万万人死亡,许多家庭残破,生命象骨头似地被随意抛掷。一个读书人的死活更不会有人关心。然而就在这样的中国,也有人爱理想,爱正义,恨罪恶,恨权势,要是他们有一天读到圣泉的书,知道圣泉的为人,明白他的爱和恨,那么他们会爱他敬他,他们会跟着我们呼唤他,呼唤他回来,呼唤那个昙花一现的崇高的心灵重回人间。
1946年11月在上海(有删改)
相关链接:陆圣泉,即陆蠡,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囚绿记》。
(1)下列对这篇散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开端写作者和陆圣泉的离别,是两人没有先兆的最后一次相见,现在回想起来,作者充满遗憾之情。
B.陆圣泉富有正义感,刚直硬气,因为他口供强硬,最后惨死于敌人的牢营之中。
C.作者每次与陆圣泉及朋友交谈完,就像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心感温暖。这样的联想。表现出陆圣泉对作者的鼓舞。
D.第8段中,作者将陆圣泉和其他“不少的人”作对比,突出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
E.文章结尾,作者意在唤醒人们对知识分子的关注。因为在那个时代,人们不会关心一个读书人的死活。
(2)文章多次用“崇高”形容陆圣泉的灵魂、心灵,他的“崇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3)结合语境,赏析“有了这样的朋友,我的生存才有了光彩,我的心才有了温暖。”(3分)
(4)巴金曾说过:“我不靠驾驭文字的本领,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本领,我靠的是感情。”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静女》写一位娴静而美丽的女子原本与男子约定相会,却“爱而不见”,这令男子“________”。
(2)《短歌行》中“________”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暮色下远村炊烟袅袅的田园风光。
(4)《登高》中“________”一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
(5)《琵琶行》中“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四句描写生动,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6)《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冬日雪后泰山晚照的壮美之景。
(7)同学们来到赤壁。江水静默无声,一位同学不禁感慨:“怎么看不到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的‘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那般景色?”同伴笑道:“《赤壁赋》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不也很好吗?”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木叶是古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用于表达孤独、漂泊,萧瑟之情,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9、默写。
(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抒发了其作为革命领袖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1)恰同学少年,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3) 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
(4) 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并归结出时世艰难是衰颓不堪的根源。
(3)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却东西门行
曹操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B.“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C.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D.诗歌虽充满悲凉的情调,但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故乡安可忘”回荡着沉郁刚健之气。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结合诗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有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日:“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B.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穀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C.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毅而士不得短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糠。
D.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觳而土/不得短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B.诸侯,是古代井田制中各方君主的统称。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C.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君是爵位,也是称呼。田文,因字为孟,封地为尝邑,承袭其父君位,所以叫孟尝君,《战国策》也有记载。
D.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文的母亲抚养他。
B.田文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谋利益,虽言辞激烈,却得到父亲认可,并委以重任。
C.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D.苏代讲关于木禺人与土禺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接受了建议,取消了行程。
【4】翻译句子
(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用知识缝制铠甲,不远的将来,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
——2020年3月5日钟南山写给青少年的寄语
请结合以上材料,选择下列情境之一写篇文章,来表达你对“用知识缝制铠甲”的体验与思考。
(1)请你以“用知识缝制铠甲”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
(2)学校举行了以“用知识缝制铠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投稿。
(注意)①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明确文体,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