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阜新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坐促弦弦转急(退回) 画图识春风面(曾经)

    B. 银瓶破水浆迸(突然)   所守匪亲(倘若)

    C. 以手抚膺长叹(坐下)   渚清沙白鸟飞(回到)

    D. 他生未此生休(预料)   弦弦掩抑声声(悲伤,哀愁)

  • 2、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本诗语言的张力达到特别的高度,以至可以存在多种理解。

    诗歌要求表现心灵的理想境界,不可避免地要运用比喻和象征。

    通过比喻和象征,诗歌语言获得更大张力,本来难以言传的心的幻想得以再现和传达。

    中国古代诗歌是运用象征和比喻的典范,如李商隐的《锦瑟》。

    诗人美好的想象、敏锐的情感会以象征、比喻的形式在鲜明的语言形象中具体化、生动化。

    它韵味悠长,可打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的心,从而获得超越时空的魅力。

    A.②③⑤④①⑥ B④①⑥②⑤③

    C.④⑥①②⑤③ D②④⑤⑥①③

     

  •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某些现代作家的作品思想深刻,但用现代汉语语法标准衡量,其作品中某些语言的表述显然并不规范,不足为训

    B.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今年报考人数剧增,其中热门的设计美术类专业,成为不孚众望的专业,不到1200个的名额,吸引力全国近5万名考生报考。

    C. 家庭条件的优越和父母的溺爱,养成了他傲慢狂妄的个性,不管对谁都侧目而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霸王样子。

    D. 德国汉学家南因果9月18日在德国《青年世界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指出,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的行为是企图窜改领土历史。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日,一则“H&M抵制新疆棉花”的话题冲上热搜,立即引发众怒。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抵制H&M并向其喊话“退出中国”。

    B.针对美国防部将中国列为“首要挑战”等事,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表示,中国无意“挑战”谁,但谁的“挑战”也不怕。

    C.近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恶意炒作涉疆议题,这些谎言和措施罔顾是非、颠倒黑白,激起整个中国以及世界上有良知、有理性的人民的愤怒。

    D.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稳步推进,正逐渐掀开神秘面纱。

  •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两者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史记》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B.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除《窦娥冤》外,还有《救风尘》等。

    C.“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蒲松龄笔下的“成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童生”。

    D.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笔下的“别里科夫”已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诗的历史表明,文学吟诵乃是伴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而成熟起来的。当最好的近体诗人出现时,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吟诵才得以诞生。杜甫是公认的唐代最好的律诗作者,他不仅“吟”出了人间最好的律诗,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一把量尺,帮助我们从良莠不齐的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

    然而,杜甫绝不会仅仅因其律诗的成就卓绝就能站上传统文学吟诵典范诗人的高位,这归结于杜诗与《诗》教文化传统的对接和传承。朱东润先生曾指出:“吾尝读杜诗,观其想象之丰富,不如李白,措语之工丽,不如李商隐,即论实大声宏,群推为盛唐诗之特征者,亦不能胜王维、岑参等同时诸人,然而巍然为诗坛之宗主,千载而下,终不敢置一辞者,则其性情之真挚,为独得《诗》三百五篇之遗则故也。”

    诗艺为次,诗教为高。因为杜诗“性情之真挚”,才使其“独得”《诗》教文化的“真传”。从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来看,最先大力揭示杜诗与《诗》教精神之根脉联系的当是宋人。宋代的江西诗派认杜甫为“诗祖”,将仿效学习的重点放在杜诗的“声调格律”上,显然,这有违《诗》教传统。当这种偏重形式的诗学之路愈走愈远之际,本于《诗》教传统的批评便必然地发生了。南宋的张戒在《岁寒堂诗话》里明确地宣称:“杜子美、李太白,才气虽不相上下,而子美独得圣人删诗之本旨,与三百五篇无异,此则太白所无也。”

    “杜律”之所以成为文学吟诵成熟的标志,成为最具传统文化魅力的典范,从吟诵的实践以及杜诗自身来说,主要原因在于杜甫的“吟”呈现了“作诗”“改诗”“赏诗”的全过程,展示了融三者为一体的诗意的人生状态。请看杜甫诗句中“吟”的所指义。“何限倚山木,吟诗秋叶黄”,是说面对满山的秋叶吟诗,触景生情,因情赋诗,赏景与吟诗同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强调令别人激赏的佳句都是在苦吟中得到的;“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说在吟咏当中修改诗的情形,此处的“长吟”,即边吟咏,边琢磨,都是为了让诗的声律更加妥帖;“我有新诗何处吟,草堂自此无颜色”,说的是诗成之后的赏读。

    同时,杜甫的吟诗生活,包括对诗艺的精求,以“吟诗”为乐的人生态度和实践等,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逝世后中晚唐的诗坛就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苦吟”诗派。如果说在初盛唐的时代里,一般文人热衷吟诗包含着求取功名利禄的考虑,那么,到了中晚唐及其以后,“吟诗”开始转变成为一种文人内心需求之事。“苦吟”原本是指对诗歌语言的刻苦锤炼,精益求精。但到了“苦吟”诗派这里,就不仅止于诗艺,而且演变成安顿生活、托付生命的唯一。与后来的苦吟诗人相比较,杜甫吟诗却是“乐感”充溢,从容不迫,在“吟味”之中享受那不断涌来的快乐。

    (摘编自陈向春《文学吟诵与诗人杜甫》)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近体律诗的成熟,文学吟诵成熟起来,杜甫的律诗是文学吟诵成熟的标志。

    B.宋代江西诗派尊崇杜甫,认为学习杜诗的重点放在“声调格律”上违背《诗》教传统。

    C.“苦吟”诗派的“苦吟”不是锤炼语言,而是作为安顿生活、托付生命的形式。

    D.杜甫及中晚唐的“苦吟”诗派把“吟诗”看作艰难生活中释放内心苦痛的一种需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阐述了文学吟诵与杜甫律诗的关系,并指出杜甫吟诗反映的生活态度。

    B.文章引用朱东润和张戒的话,都强调了杜诗能够传承《诗》教文化的原因。

    C.文章引用杜甫诗句,意在说明杜甫“吟”的含义,展示他诗意的人生状态。

    D.文章结尾通过比较,分析了杜甫与中晚唐的苦吟诗人在吟诗上的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从良莠不齐的中国传统诗歌遗产当中选择出最好的诗来承传文学的吟诵,可以参考杜甫创作出来的好的律诗。

    B.杜甫成为传统文学吟诵的典范诗人,与其律诗的卓绝成就有关,但主要是因为杜诗与《诗》教文化传统的对接和传承。

    C.杜甫的“吟”呈现了“作诗”“改诗”“赏诗”的全过程,使得杜甫的律诗成为最具传统文化魅力的典范。

    D.从孟郊“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和贾岛“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中可以看出,这种“吟诗”是文人寻求内心安宁的生命托付。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诗人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并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渴望贤才来归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并弘扬“九德”,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那么便可轻松治理国家。

    (2)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

    (3)古代文人常以“烟”的缥缈朦胧来寄托绵邈细密的情思,如唐宋诗词中的“______”和“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针对子路“率尔”回答,孔子“哂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四个学生性格各有不同,从冉有叙志时最后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 10、补写出下面的句子。

    (1)在《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2)《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以乌鸦作比,表明作者尽孝之心得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易水诀别中, 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  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 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1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C.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D.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2本诗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小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 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规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萧:萧县。②穀:穀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山河险要,土地肥沃。古代的“关”专指函谷关。

    B.“致命”指传达言辞、使命。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C.“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收家室 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D.“诸侯”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手段残忍。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致使秦朝财宝、美女遭受到浩劫。

    B.项羽怀有私心。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项羽善于用兵。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D.项羽做事迟疑。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进兵,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2)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有话好好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