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化知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世称“王右军”。《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选自《玉台新咏》。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的内容可分为“赋”“比”“兴”三大类, 表现手法主要为 “风”“雅”“颂”。
D. “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赋。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首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美食类纪录片,片中由近距离拍摄呈现出的各类食材的纹理构造,带给观众焕然一新的审美感受。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 崔颢的诗歌《黄鹤楼》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因版本记录不同,评论家莫衷一是。
D.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火中取栗。
3、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思考
②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贬官,降职
③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光线明亮
④一尊还酹江月 酹:把洒泼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⑤羽檄从北来 檄:长矛
⑥凌余阵兮躐余行 凌:侵犯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后,____①____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____②____道德个体、家庭乃至族群产生制约。儒家“三纲五常”观念产生以后,所谓的纲常伦理就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力;____③____道家的真的原则,则让人们努力去伪存真,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这同样也是一种约束。____④____在历朝历代的更替过程中,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选择儒家____⑤____统治的基础,这虽是巩固其统治的需要,____⑥______另一角度来说,也体现了儒家道德强有力的约束力量。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 | 对于 | 从 | 所以 | 成为 | 如果 |
B | 一方面 | 对 | 而 | / | 作为 | 但从 |
C | 一面 | 关于 | 到 | 然而 | 成了 | / |
D | 一边 | / | 于 | 但是 | 变成 | 那么 |
A. A B. B C. C D. D
5、下列选项中句式的使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B.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什么86版《西游记》能“霸屏”三十余年,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童年欢乐,甚至沉淀为我们的集体记忆?
1982年,《西游记》开拍后,为了找到符合剧组要求的场景,团队跑了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几千公里,光布景的美术设计图就画了几千张。众多特技,靠人工、人力,乃至冒险完成,如《大战红孩儿》一集,红孩儿放火烧孙悟空的画面,是六小龄童裹上石棉衣被真的火烧;吊威亚的钢丝太细,六小龄童、马德华等都曾从空中摔下来过,每一帧腾云驾雾的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也许,这些细节能够说清,这部道具、特效都略显粗糙的《西游记》,为何能在人们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诗经》有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部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作品,离不开切磋琢磨的细功夫。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古往今来,文艺精品无不是厚积薄发、千锤百炼的结晶。“工匠精神”,往往意味着吃苦的决心、刻苦的努力、艰苦的付出和不苦尽不轻易甘来的过程。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我们怀念过往经典,其实是在怀念那份做事、做人的匠心。这种匠心,不仅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讲述的正是这样的人,在脆弱而又珍贵的文物面前,他们用静心、细心、耐心日复一日地描画、纺织、修补、临摹,让人们看到工匠精神对守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为什么我们会被此深深打动?这些普通人,在他们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对工作专注倾心,对细节追求完美,对技艺不断磨砺。也许没有鲜花和掌声,但这样的工作状态和精神品质,让他们身上散发着光芒。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代表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气质:坚定、踏实、严谨、敬业、精益求精……如果人人都能将这样的品质在内心沉淀,定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摘编自郝思斯《“工匠精神”何以动人》)
材料二:
当今世界最能体现工匠精神的国家,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他们制造器物之精密,对待工作之严谨,那都是世界闻名的。
前些年青岛突遭暴雨,城中积水却并不多,因此有人就传出这是德国人当年修造的下水管道之功劳。
不论真假,都可以看出德国人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已经完全深入人心。
德国不到一亿人口,为何竟然会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这当然要归功于他们身上的专注的工匠精神。很多人对德国人的印象就是不苟言笑甚至看起来有些呆板。
他们并没有那么多的花花肠子,就只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即使再微不足道的工作,每个人也都将其看得很重要。
这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和德国人自身的性格也很有关系。那么,除了专注让德国这个人口稀少的国家能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那就是认真,他们生来都很倔强,凡事都本着“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的原则。所以德国的公司两极分化很是严重,有的在泥潭中拔不出来,有的品牌在世界范围内饱受赞誉。
但是德国从没有哪个公司是一夜暴富的,他们不会投机取巧,只要找准了自己合适的领域就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德国人从来都不相信有一夜暴富这么一说,首先他们的很多工业原料都需要进口,所以成本肯定会高;其次,他们内心的工匠精神不允许其偷工减料。
因此德国的产品普遍都很昂贵,但都非常经久耐用。德国人的追求是在赚钱的同时,又得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现在国人总是在说工匠精神,何为工匠精神?问心无愧,就是第一要义。古代的工匠若是都投机取巧,哪还会有这么多的精美工艺品流传于世。
除了专注与认真以外,德国能打造2300多个世界名牌的原因,就是头脑灵活。简单而言就是巧,他们不是只知道埋头苦干,而是适时地做出改变让产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当年中国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就是为了让其具有更强的抗震性以及实用性。今天的德国,亦是如此。他们总是能够慧眼识珠地发现大众之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因此他们发明了很多的绿植设备以及农业工具,以方便人们的生产。而后再发挥专注的敬业精神,如此一来令世人满意的产品便生产出来了,根本就不愁销路。德国人没必要为了节省那点成本而破坏了“德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只要它屹立不倒,德国的商品就总能畅销世界。
(摘编自《德国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举《大战红孩儿》的例子,旨在说明《西游记》的道具略显粗糙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B.每一个特技,每一帧场景,都是演员们拿命换来的,这就是86版《西游记》“霸屏”的原因。
C.材料二认为德国之所以能够打造出2300多个世界名牌,是因为德国人专注认真,举世闻名。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人们看到了匠人身上的匠心,看到“工匠精神”在某方面的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部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于后世,往往和作者吃苦的决心和刻苦的努力等是分不开的。
B.工匠们如果能将坚定、敬业、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沉淀于心,定能干出一番业绩。
C.德国人具有工匠精神,制造出来的产品都非常经久耐用,所以德国的产品都很昂贵。
D.德国的产品讲究实用性,德国人总能发现大众的需求,也能够很快找准自己的定位。
【3】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更好地畅销世界,材料二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出师表》)
(2)月考后拿到刺眼的分数,有的同学心里在“滴血”,开始计划一场巨变。有的要熟读唐诗三百首,变身作文达人,有的准备狂刷资料,勇渡学海;有的则信誓旦旦,放下杂念,潜心向学…… 然而,过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有些人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之前的那些豪言壮语,不过是一次半梦半醒的精神狂欢。(《记念刘和珍君》)
(3)丁香姑娘走过坍塌破败,走出了雨巷,从而引发诗人无尽的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雨巷》)
8、按要求填空。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称自己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就能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被孔子批评毫不谦让。
(2)《劝学》中,表现作者对“思”与“学”关系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作者开篇就提出教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不专一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写屈原向往美德,即是付出生命的坚定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离骚》中用“方枘”和“圆凿”来作比喻,说明自己与小人在一起很难相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生各有所乐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以苇草作比,任从小船前行,越过辽阔江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
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才能志向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不同,他更关心的是个人的幸福愉悦,他在春风中嬉戏“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家。
(3)《劝学》用“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讲述坚持的重要性,《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论述了同样的道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送人①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①注: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春作者自豫章赴临安途中,此时的辛弃疾在仕途上已是几经浮沉。②加餐:多吃饭。语出《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交待送别场景,扣合题目“送人”。作者与友人唱诵话别,涕泪涟涟,充满不舍之情。
B.上阕后两句写景,为实写,渲染离别时苍茫昏暗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压抑愁苦的心境
C.下阕前三句运用反问手法,意为古往今来使人愤恨之事有千件万般,并非只有离别才让人悲苦。
D.下阕后两句告诫友人,江面上不会有险恶的风浪,世道中的人心、政治险恶等艰难才是必有的。
【2】结合全词,请简要分析“功名余事且加餐”一句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凡有兴造,必须贵顺物情。秦始皇营建宫室,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朕今欲造一殿,材木已具,远想秦皇之事,遂不复作也。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危亡之期可立待也。自王公以下,第宅、车服、婚嫁、丧葬,准品秩不合服用者,宜一切禁断。”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岑文本为中书令,宅卑湿,无帷帐之饰。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吾本汉南一布衣耳,竟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更得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户部尚书戴胄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素褥布被,以遂其所尚。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贞观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上疏谏曰:“臣自擢居左右,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疏奏,太宗谓征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相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B.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C.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D.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俸禄,朝廷给予各级官吏的薪酬。形式主要有实物、粮食、钱币等。
B.治书侍御史,唐初为御史大夫的副职,管理赋税、俸饷等财政事宜。
C.还第,即回家。古代往往指官吏因辞职或被解职而返回自己的私宅。
D.帷幄,指室内悬挂的帐幕,常代指天子的近侧或将帅的幕府、军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宗认为骄奢会带来灭亡的危险。他以俭律己,虽已备好材木,仍取消建造宫殿的计划;他又定规矩戒奢从俭,约束臣下,取得了明显成效。
B.贞观年间,上下尚俭。岑文本因出身低微而觉得自己配不上高官厚禄,放弃谋求私产;而戴胄、魏征身居要职却居宅简陋,得到太宗的嘉许。
C.权万纪进言朝廷建议开采宜、饶两州银坑获利,受到太宗责罚。太宗认为,天子应当采纳嘉言、多行善事,不能好利贱义而变成昏庸的君王。
D.太宗尊崇尧舜之道,不愿意重蹈桓帝、灵帝等昏君的覆辙;他不仅能以史为鉴,还能乐于接受臣子劝谏,不断修正自我,力求做到慎终如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人多谤议者,为徇其私欲,不与众共故也。
(2)自得公疏,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
【5】太宗期望后人能识其“君臣之义”,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之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说明。
14、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作文: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个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举荐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能为别人的缤纷而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能为别人的生活绚丽而付出的人是不寻常的人。
以“为他人开一朵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2)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3)字体工整,卷面干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