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汝可以模拟得之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夫子哂之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岳麓山声名远播,大多因岳麓书院。 此对联虽易解,却来历深深,甚有气势。大门两侧,还分置一对双面浮雕汉白玉抱鼓石,为宋明时期珍品,传说是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作为钦差大臣查抄江南大户曹百万财产时发现,转赠岳麓书院。这对抱鼓石,也确实在古代艺术品珍藏的意义上增加了岳麓书院的分量。
①进得头门,院内草木送香。
②大门两旁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③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④迎面门上方是宋真宗赵恒所赐“岳麓书院”御匾,其笔酣墨饱,圆满端庄。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战国策》的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曹刿论战》就选自此书。
C.《史记》中本纪记述帝王,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败秦军主力,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司马迁把他列入了本纪。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B. 王无罪岁 罪:罪过
C. 声非加疾也 疾:快速
D. 风雨兴焉 兴:起兴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善假于物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壮士!能复饮乎?
C.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然后践华为城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圣心备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现在一些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这种心理距离的形成,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近百年来,社会上一度存在轻视民族戏曲的现象,影响了几代人,现在这种心态淡化多了,但仍未彻底消失。现实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实在太多,挤压了戏曲的生存空间。
戏曲曾经是我们民族的时尚艺术,远的不说,近的如京剧,曾被称为“时尚黄腔”。到了当代,戏曲界仍然在努力。其实,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令大家折服的一个例子,就是历来被边缘化、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的梨园戏,因为创作出《董生与李氏》这部佳作,不少远方的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竟成为一种时尚。
虽然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但能拥有一部分观众,尤其是比现在更多些的年轻观众,依然是戏曲界的奋斗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的政策利好,创造多种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亲密接触,让他们感受并领略戏曲何以能在世界戏剧之林独树一帜,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理由究竟何在。只要戏曲界认真对待这件紧要工作,而不是敷衍了事,就有可能改变一部分年轻人与戏曲疏离的现状,培养出更多“粉丝”,甚至将来在他们之中还会产生新的戏曲工作者,为戏曲的繁荣发展建功立业。
同时,我们不应把青年的欣赏趣味作单向化、狭隘化理解,认为他们“喜新厌旧”或“喜旧厌新”。总的来说,古典美与现代美他们都需要。所谓新与旧是相对而言的,实质上都是当代艺术家在戏曲深厚传统基础上的新创造。比如《曹操与杨修》是从无到有,再如“青春版”《牡丹亭》的文本剪裁、音乐伴奏、表演与导演、服饰与灯光,都融入了当代艺术家的心血,是一种追求古典韵味的隐形化现代处理。有了古典美,还要有现代美,这样戏曲的道路才宽广。
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这有利于观众的心灵建设。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一定可以征服偏见或成见,赢得年轻人,也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周飞亚、王瑨《戏曲艺术与年轻观众》,《人民日报》)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与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透过屏幕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这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种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人类在进入新世纪、新时代方才意识到,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现代化、国际化,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正日益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在全媒体时代的文化风气当中,有一种非常自觉的向传统文化回归的趋向。各民族、各地域在任何时代都不像在21世纪已经过去的这20年中,对本土文化予以如此高度的重视。再以舞台艺术为例,2015年在美国首演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它所使用的音乐元素既非欧美的古典音乐,也非美国当下的流行音乐,而是古老的非洲乡土音乐,甚至是乡土歌谣。而恰恰是这种地域的、民间的歌谣和说唱艺术,构成了今天时尚的嘻哈音乐。音乐剧的发展也已逾百年,现在的百老汇,最好的剧场、最优秀的音乐剧演员,使用的表演元素大都是最传统的,而这些最传统的表演元素显示出来的品质却是最现代的。
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比如昆曲、梨园戏等。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就是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所要唤醒的恰恰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性,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
(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多外来的与内生的新文娱形式是年轻人和戏曲有心理距离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年轻人更多追求时尚文娱。
B.只要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多创造机会,让年轻人与民族戏曲有更多接触,就能够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
C.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D.在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历来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但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乘飞机前去观赏,这说明越是传统的,就越是时尚的。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百老汇最好的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出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河南豫剧院普及全民美育“DOU艺计划”,和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抖音一起探索短视频戏曲艺术的传播传承。
B.厦门举办“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优秀剧目展演季,26场新创排的地方戏曲轮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C.“青春版”《牡丹亭》在北京世纪剧院三个晚上连演上中下三本,吸引了很多的年轻人,每晚演出都是座无虚席。
D.1995年,作为“京剧走向青年”的巡演剧目,《曹操与杨修》在北京上演并且取得意想不到的轰动效果。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7、按要求默写原句。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明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理由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段落中荆轲慷慨赴难,悲壮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鸿门宴》席上范增如何示意项羽应该按计划动手而“项王默然不应”的?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请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明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望岳》“ _________,_______ 。”与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有异曲同工之妙。
(10)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用设问的方式指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乐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最终却“_____________”。
(5)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选自《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 。 (选自《劝学》)
(3) ,不绝如缕。 (选自《赤壁赋》)
(4)生乎吾前, 。 (选自《师说》)
(5)曾记否, ,浪遏飞舟? (选自《沁园春·长沙》)
(6)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选自《师说》)
(7) ,用之不竭。 (选自《赤壁赋》)
(8) ,旌旗蔽空 。 (选自《赤壁赋》)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2)《赤壁赋》中,客在回答苏轼疑问,解说洞箫之音时,针对曹操之诗和赤壁旧战场连发两句反问。第一句是“__________?”,第二句是“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叹,反映孙权当年光辉业绩的遗物如今都已杳无踪迹。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夜二首(其一)
孔文仲①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 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但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此诗写于被罢官后。②苍鹯(zhàn);一种猛禽。羽翰:翅膀。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作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
C.“雨声冲梦断”承“孤枕夜何永”而来,极写诗人难眠辗转反侧之苦;“霜气袭衣单”承“破窗秋已寒”而来,极写寒气逼人之甚。可见清廉为官的诗人被罢官后的痛楚。
D.尾联写出诗人平生气冲斗牛,志存高远,想不到却遭遇此种黯然神伤的落寞结果。此联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请分析作者在颈联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建武5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废,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B.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C.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D.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用来表示征召或声讨。
B.建武:是西汉皇帝汉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个年号,也是西汉的第一个年号。
C.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
D.薨:指古代诸侯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妃嫔、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汉抓住时机,激励将士。建武三年,吴汉在广乐包围了苏茂,用封侯的好处来激励众将士努力战斗。
B.吴汉很有谋略,做事果断。面对诸将争着想攻打据城而反的时鬲县五姓的情形,吴汉果断禁止并移檄告郡。
C.吴汉处变不惊,机智应敌。当谢丰率五万多人夜间进攻吴汉军营时,他镇定自若,后于当夜派精兵出营突击。
D.吴汉轻视田产,一心为公。吴汉得知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他出征时购买了田宅,就用将士们供给不足批评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
(2)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14、请以“守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800字左。卷面整洁,拒绝乱编故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