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说》选自《昌黎先生集》,作者韩愈,字退之,河阳人。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B. 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既是一场复兴儒学的运动,也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运动的立论,对于开创作家自由抒发的文风,拨正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和学问。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原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这几年的刻苦训练和大战磨炼,使他成为一流的NBA选手。

    B.一到冬天,有的同学就借口交通拥堵、公共汽车又久等不来为名,常常迟到。

    C.“中超”球员们在赛场上的不佳表现,对当下的球迷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D.“汶川抗震救灾图片展览”昨天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很多展品和图片震撼人心。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之鲋的鱼盼望着雨水。

    B.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要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对待学问要有潜心钻研勇气和毅力,切不可浅尝辄止,刚入门便打退堂鼓。

    C.电视剧《还珠格格》在当时深受人们喜爱,大家都在家观看,一时间可谓万人空巷,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

    D.皇城公园里,牡丹盛开,万紫千红,让游人眼花缭乱,目不交睫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B. 旨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C. 且陛下春秋

    D. 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长城谣》……这些经典的抗战歌曲曾响彻中华大地。激昂的歌声、慷慨的歌词,不仅在唱响着当今的时代主旋律,同样也在述说着昨天的故事。

    B. 对于中央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一些人借口拉动内需为名,认为适度的浪费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

    C. 如何在肯定草根文化的同时,不过分鼓吹偶像崇拜而是放大草根中“励志”的因素,把社会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大众,是值得娱乐媒体深思的问题。

    D. 广告中吹嘘:这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无任何毒副作用,只要糖尿病患者坚持服用三至六个疗程,就能彻底根治糖尿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裱画徐

    马犇

    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

    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淮城人惊叹不已。

    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小说中多处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对裱画徐高超的裱画技术加深认识。

    C.小说文字不急不缓,运用叙述和议论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结合等多种手段,非常鲜明地塑造了裱画徐这个人物。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看似从不同的方面刻画了裱画徐的形象,但是都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3】伏笔和照应使这篇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请结合文本分条列举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求贤若渴,为完成统一天下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3)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表现自己渴望摆脱官场,向往回归田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事已高、身体多病、不能饮酒的境况。

    (5)《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苏洵指出齐国虽然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后又用“_______________”一句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的积威吓到。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人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指出,上天要将重任交给一个人时,会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磨练,文中表明上天磨练人的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

  • 10、(1)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6)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庄子和古蜀国君主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7) 杜甫在《秋兴八首》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抒发了羁旅无依,思念故土的惆怅之情。

    (8)《琵琶行》中既是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危。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与友人荡舟赤壁,如乘风飞行,逍遥自得。

    (3)《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不仅上下两句对偶,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诗歌声律的把握已达圆融之境。

    (4)《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羌村三首(其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①公元757年,杜甫为左拾遗时,上疏营救房琯,触怒唐肃宗,被放还鄜州羌村探望家小,此诗为归家后所作。②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展现了一幅柴门客至图:一场鸡斗,群鸡乱叫,赶鸡上树,才闻客至。以动写静,富有田园生活情趣。

    B.五至八句写村中几位长者各自携酒看望远方回来的诗人,酒有清有浊,体现了父老艰难中的饷客深情。

    C.“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以小见大,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

    D.这首叙事诗以白描见长,善于选取特定的生活场景,景实情真,语言平易质朴,音律和谐。

    【2】杜甫的诗忠实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这一特点在本诗中如何体现?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阜字义山,天水翼人也,察孝廉,辟丞相府,州表留参军事。马超之战败渭南也,走保诸戎。超率诸戎渠帅以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尽兼陇右之众,凡万余人,攻城。阜率国士大夫及宗族子弟胜兵者千余人,使从弟岳于城上作偃月营,与超接战。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教,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阜流涕谏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义相励,有死无二。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遂号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请和。超入,拘岳于冀,杀刺史、太守。阜内有报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顷之,阜以丧妻求葬假。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敕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阜与超战,身被五创,宗族昆弟死者七人。超遂南奔张鲁。陇右平定,太祖封讨超之功,赐阜关内侯。阜常见明帝著绣帽、被缥绫半褒。阜问帝曰:此于礼何法服也?帝默然不答,自是不法服不以见阜。帝既新作许宫,又营洛阳宫殿观阁。阜上疏曰:古之圣帝明王,未有极宫室之高丽以凋弊百姓之财力者也。慎守天位,以承祖考,巍巍大业,犹恐失之。不夙夜敬止,允恭恤民,而乃自暇自逸,惟宫台是侈是饰,必有颠覆危亡之祸。君作元首,臣为股肱,存亡一体,得失同之。陛下不察臣言,恐皇祖烈考之祚,将坠于地。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奏御,天子感其忠言,手笔诏答。每朝廷会议,阜常侃然以天下为己任。

    ——(节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敇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B.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敇叙从阜计/约皙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C.阜外兄姜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敇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D.阜外兄叙屯历城/阜少长/叙家见叙母及叙/说前在冀中时事/獻欷悲甚/叙母慨然/敇叙从阜计/约誓既明/十七年九月/与叙起兵于卤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之意,即选拔人才特别重视人的品德。

    B.渠帅,是古时统治阶级对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的称呼,文中用来称呼诸戎(众多少数民族)的首领。

    C.爵,即爵位,是古代王者对有功之臣或皇亲贵戚的封赐。中国周代爵位从高到低排序为公、伯、侯、男、子五爵。

    D.皇祖,指君主的祖父或远祖。皇,有“伟大”之意,用来形容上天或祖先。后文“烈考”与“皇祖”同义。

    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阜秉志守节,率众坚守城池。马超攻打陇上,只有冀城坚守,杨阜率兵坚守数月。刺史、太守投降被杀,杨阜想报答马超,没能实现。

    B.杨阜不畏强敌,拼死击败马超。杨阜与马超交战时,身上多处受伤,族中兄弟战死七人,最终击退马超。杨阜也因此被封为关内候。

    C.杨阜不惧皇威,敢于直言不讳。杨阜见到明帝穿着不合礼法,便谏问明帝,明帝无言以对,以后每次都按礼法穿戴整齐才接见杨阜。

    D.杨阜忠诚正直,以天下为己任。明帝大兴土木,杨阜上疏极力劝谏,言辞恳切,忠心可见。皇帝看了奏章,十分感动,亲自写诏书回复。

    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遣别驾阎温循水潜出求救,为超所杀,于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计。

    (2)使臣身死有补万一,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谨叩棺沐浴,伏俟重诛。

    5皇帝兴建宫殿,杨阜竭力进谏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陈述。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遍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么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