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学,你是什么?你是一个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________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
A. 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
B. 他们会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懂得人生的真谛。
C. 他们会懂得人生的真谛,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
D. 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懂得人生的真谛。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日来,我市重大项目招商洽谈风生水起,项目建设迎风起势,如雨后春笋全面铺开,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B.要想讲好炎帝故事,传承炎帝精神,弘扬炎帝文化,发展以炎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产业,首当其冲的是创新。
C.走进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日光温室鳞次栉比,棚内番茄挂满枝头、辣椒苗长势喜人,村民正忙碌地进行管护。
D.夏日的南湖,天蓝云淡、湖水清澈、草坪翠绿、荷叶田田、树枝依依,天然的生态景观秀色可餐,可与江南媲美。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休戚相关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B.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C.比如某男士的“足球”,某女士的“巧克力”,在我就大不以为意。
D.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4、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一个人的思想、胸怀。
④宽恕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恕,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⑤③
D.①②⑤④③
5、下列各句提取主干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总理祥的面容立即跃入我的眼帘。
主干:周总理跃入眼帘。
B. 他有一个不易觉察的错误。
主干:他有错误.
C. 这不是一个人人都能明白的问题。
主干:这不是问题。
D. 春天到来的时候,西藏的山野并不会像江南一样,到处开满鲜花。
主干:山野不会开满鲜花。
6、阅读《合欢树》节选,完成小题。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②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1】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味。
⑴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
⑵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
【3】结合以上选文,分析作者这样组材的意图。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如其礼乐,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5)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写小石潭岸势参差、源头悠远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西湖景色怡人,诗人意犹未尽,流连忘返。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名送别之地和友人将去之地,描绘出一幅意境开阔画面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中,描写送行者受声调激愤的羽声感染而引发的情绪反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所写与前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相照应。
(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主人远离公务、悠闲自得的一句是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的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苏轼《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来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声乐之美。
(4)王维《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5)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昔日洞庭湖景色,其中写到花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王绩①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曾出仕。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 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 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 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无人相识,只能从田园中找到慰藉。
E.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③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④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注)①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 ②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 ③黑衣:赵国侍卫所服,用以指代宫廷卫士。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道歉。
B.而臣衰,窃爱怜之 怜:可怜。
C.恣君之所使之 恣:任凭。
D.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约:备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氏求救于齐 对曰:甚于妇人
B.而臣衰,窃爱怜之 位尊而无功
C.老妇必唾其面 此其近者祸及身
D.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不若长安君之甚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C.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后,帝王的祖母的尊号。而“后”是帝王之妻的尊号。
B.填沟壑,指死。古代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故称。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列国国君的统称。其封地为“国”。
D.山陵崩,比喻帝王的死。山陵,喻帝王,此处指赵太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触龙善于化解对立。触龙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与太后谈论养生之道,使充满怒气与戒备心理的太后笑逐颜开。
B.触龙善于心理诱导。触龙为自己的幼子请托,是为让太后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她的爱子之情,诱导她袒露心迹。
C.触龙善用激将之法。说太后爱燕后胜过长安君这一招引发了太后的反驳,但这终于让触龙赢得阐述爱子观的机遇。
D.触龙善于委婉劝谏。触龙始终未有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是太后自己提出“态君之所使之”,双方没有丝毫馗尬。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2)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连市某中学高一3班学生在开展家乡文化生活的调查中发现,大连的民间文化甚为丰富,金州龙舞、庄河剪纸、长海号子、复州皮影戏等有着悠久历史,清明节、乞巧节、重阳节、冬至节等节庆文化活动也十分丰富。同学们既惊喜,又自豪。当了解到很多文化项目后继乏人,节庆习俗少有人知的情况时,大家不由自主陷入沉思:传统文化是包袱,还是财富?家乡文化建设我当有何作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