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夫晋,何厌之有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④欲呼张良与俱去 ⑤吾属今为之虏矣
⑥此亡秦之续耳 ⑦竖子不足与谋
⑧沛公安在 ⑨唯利是图
A.①⑤⑨/②/⑥⑧/③④/⑦
B.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C.①⑧⑨/②③/④⑦/⑤/⑥
D.①⑧/②⑨/③④⑦/⑤/⑥
2、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C.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2022年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水利部强调,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力争开工建设湖北蕲水等大型灌区。
B.他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商品质量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商品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欧洲顾客的认可是出口事业成功的保障。
C.未来想控制大洋,就要控制大洋上的天空,而控制一个“不沉的航空母舰”,尤其是扼守重要航路交汇点的岛屿,其战略价值巨大。
D.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的应用,标志着检察信息技术应用进入新阶段;检察机关要以此为契机,在推动系统应用上下功夫,以促进本机关办案能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学校向学生家长发了一封关于收取学费的公开信,虽言“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可实际收费额却步步攀升,首鼠两端,堪称奇文。
B.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旅游胜地阳朔,风景如画,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C.这位老先生最爱听古装戏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竟忘了吃饭和睡觉。
D.文学界的泰斗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很多,我们这些水平很低的人看他的作品简直不知所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樊哙侧其盾以撞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 ②夜缒而出,见秦伯
D.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借给你的温暖
江文胜
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
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 60 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
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如山,看他如何狡辩。”
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
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
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现代文阅读答案 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现代文阅读答案 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就是,红苕片,100 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
B. 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
C. 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道德困境。
D. 小说篇幅虽短,但作者围绕“借”字,将故事情节设置得曲折离奇,跌宕起伏。
E. 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现代文阅读答案 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阅读答案。
【2】文中画线处写到“雪”,下列以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也是为吴亚龙冒险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B. 第一处引出下文王老汉因冷不出门、吴亚龙留借据拿苕片的故事的叙写。
C. 第二处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沿着清晰的脚印追寻偷苕片的人做铺垫。
D. 第二处也暗指了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3】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手法写出物是人非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孤独无依的惆怅之情。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表现桃源里老人和孩子幸福愉快生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使文意完整,前后贯通。
(1)《红楼梦》护身符中以“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写出了史家的广大富有,而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和建筑之高。
(2)苏洵《六国论》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2)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桂枝香·金陵怀古》)
(3)《劝学》中以“行路”为喻,反面论证,表达与“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相似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阐明老师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认为“礼”在治理国家中有重要的地位,他对子路言志付之一哂,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 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阅读下面《琵琶行》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下列对这几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走”两句,一写亲人离散,一写容颜渐衰,写出了琵琶女生活遭遇的变化。
B.“门前冷落鞍马稀”描述了琵琶女的境况:色衰后,再也没有人来听其弹奏。
C.“重利轻别离”揭示了商人的价值观念,这决定了琵琶女必定时常独守空船。
D.琵琶女梦见“少年事”,不禁联想到当今的情况,今昔的对比让她伤心落泪。
【2】这几句诗表达了琵琶女怎样的思想感情?“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 先生往谒 谒:拜见
C. 称之不置 置:置办
D. 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B. 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 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 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时代的领路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伯庐
奢侈的必然结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惜衣惜食非是惜财缘惜福。——格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读了上述文字,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以“节约为荣,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倡议书,对老师、同学、家长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