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羽毛球名将李宗伟又一次败给林丹,这让李宗伟的球迷们黯然神伤,流下了泪水。
B. “灿鸿”过后,杭州西湖迎来纯净的落日和透明的夜晚,苏堤、白堤、保俶塔、雷峰塔,沐浴在瑰丽的黄昏和迷离的夜色中。“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
C. 老人住院指定女儿24小时陪护,财产却只给儿子,老人的做法引起网友热议,近八成网友认为老人在财产分配上应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D. 这段时间气候反常,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暖意融融,没有想到夜里下了一场大雪后竟然一寒如此,我今天早上出门时不得不穿上羽绒服。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选项是
A. 对犯错误的学生,李老师总是循循善诱,不胜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从不呵斥挖苦。
B. 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圆满落下帷幕,曾五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凯特•温斯莱特凭借在《朗读者》中的完美表演当仁不让地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奖。
C. 张晓风的散文作品清新隽永,阅读时不宜一目十行,粗略浏览,而应品茗倚窗,含英咀华,慢慢玩味。
D. 大家跟他解释了很长时间,他还是念念有词地说:“不管怎样,我还是保留自己的观点。”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大王来何操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C.为仲卿母所遣
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4、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 申之以孝悌之义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 非我也,兵也
用心躁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下列各句中“尔”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如或知尔
C.子路率尔而对曰
D.尔何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其意义不同寻常,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微博释放的“微动力”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这一被中国网民热捧的新媒介甚至成为穿越信息黑洞的牵引力量。
其实,小小的微博承受了不少不能承受之重,承载了过多的光荣与梦想。在微博八面风光的背后,我们需要追问和思考这一新媒介形态的宽度与限度。
尼尔·波兹曼认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体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波兹曼看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波兹曼曾认为,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他甚至顽固地认为,400年来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印刷术利大于弊。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数来自于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是一样的。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电视媒介则把娱乐本身变成了表现一切的形式。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题的超意识形成。波兹曼的这种观点,不无偏激,但有一定道理。
微博催生我们的公共生活,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为代价的。与波兹曼一样,我认为,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象时代。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泛读”。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定在140字以内。在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的感觉似乎是丰盈的,但这种阅读多是视觉层面上的愉悦,属于刺激大脑皮层的浅性观赏。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典型的走马观花,很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在微博所目击的风景,“神马都是浮云”。读者享受的只是视觉的漫游,而对于思想和思维的深度操练,微博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如果不适当控制自己的时间,微博会让你浪费很多时间,毕竟碎片信息﹑碎片思考还是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提供系统性思想。微博视野的阅读,是典型的浅尝辄止的阅读。人生苦短,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都是稀缺资源,在微博上投注了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必然会挤占了总的读写时间。关键的是,微博改变了我们的读写方式。习惯于微博读写的人,思维方式也被微博化,即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化,缺乏对问题的深度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1】下列对“微博”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可见微博在中国媒介生态中,意义非同寻常。
B.改变中国社会公共与私人交往方式是微博释放的“微动力”。
C.在某种程度上微博是以牺牲我们的思想深度和宽度为代价的。
D.微博改变人类的读写方式,但并未改变人类总的读写时间。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波兹曼认为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体对于文化精神重心的形成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因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并且最终能控制文化。
B.印刷时代成就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深度,娱乐则是电视上所有话题的超意识形成。
C.阅读和写作成熟于印刷时代,印刷媒介成就了思想的深度以及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系统性。
D.微博最大的不足是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极其有限,无法表达像样的思想。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追问和思考微博这一新兴媒介形态的宽度与限度迫在眉睫。
B.在作者看来,微博容易使读者的注意力严重碎片化。
C.微博世界中的阅读是视觉层面上的阅读,难有思维的深度潜入。
D.作者主张适当控制微博阅读,避免被碎片化,颗粒化,浅表化。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用 “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3)《三峡》中写山连绵不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他指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学期,你都积累了哪些诗文呢?
(1)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杜甫忧心国事、愁思难遣的深沉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作者广纳人才的博大胸怀。
(3)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作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巧妙地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这样的图景。
(4)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作为高中生,同学们不仅要记住这些诗词,更要深请其意蕴,以诗歌激活潜藏于心中的家国情怀,生长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篇名句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1、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深切回忆与同学们到湘冮中游泳,不畏艰险一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用人们习惯性的动作,对康桥说“再见”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悲壮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宾客受音乐感染同仇敌忾的画面。
(4)“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的特点。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①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②,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注解)①此词作于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曾任扬州太守,在此修建一座“平山堂”。嘉祐元年,欧阳修作词为挚友饯行。②《宋史•刘敞(字原甫)传》:“为文尤赡敏,掌外制时……立马却坐,顷之,九制成。”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平山堂凌空矗立,诗人登堂凭栏远眺,青山迷蒙,时隐时现。
B.“手种”“别来”看似寻常,实则深化情感。两位挚友手植垂柳,以此表达两人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
C.“文章太守,挥毫万字”,极写刘敞为文赡敏,可谓倚马之才,表达了词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誉之情。
D.下片勉人劝己,面对知己友人,不禁抒发人生感慨,使词在酒筵歌席之外表现出特别的价值和意义。
【2】本词作者一改深情婉曲的词风,开豪放之词的先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结合词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兰亭记
何延之
至贞观中,太宗以德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尚书右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翼乃就前礼拜云弟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
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拓(注)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亲付于吾。”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
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弄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弟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
翼即驰驿而发,至都奏御,太宗大悦。
(选自《法书要录》,有删改)
(注)响拓:古代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 募:招募
B. 负才艺,多权谋 负:有
C. 弟子又幼来耽玩 耽:潜心
D. 更不复安于梁槛上 安:放,藏
【2】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太宗以德政之暇 B. 知在辩才之所
C. 梁元帝之曾孙 D. 辩才熟详之曰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仆射,官名。秦始置。汉成帝时置尚书五人,一人为仆射,位仅次尚书令。唐宋以左右仆射为宰相之职。元废。
B. 微服,通常指帝王、官吏等外出时为不暴露身份而换穿便服。
C. 旬朔,十日为一旬;农历每月最后一天为朔。旬朔指十天或一个月,亦泛指时日。
D. 御史,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掌文书及记事。秦置御史大夫,有弹劾纠察之权。汉以后,御史专司纠弹。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非常喜欢临摹王羲之的真书、草书的法帖,一心想得到《兰亭》帖,所以接受了房玄龄的推荐,让萧翼前去办理此事。
B. 唐太宗答应了萧翼提出的条件,并让萧翼乔装打扮,混入寺内,接近辩才禅师并逐步取得他的信任。
C. 辩才十分喜爱书法艺术,所以一眼就看出萧翼的二王法帖虽是真迹,却不是上品,远比不上《兰亭》帖。
D. 萧翼借辩才禅师外出的机会取走《兰亭》帖,后来禅师得知萧翼是朝廷御史并已拿走了《兰亭》帖,一下子惊倒在地,很久才苏醒。
【5】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6处)
辩 才 遥 见 翼 乃 问 曰 何 处 檀 越 翼 乃 就 前 礼 拜 云 弟 是 北 人 将 少 许 蚕 种 来 卖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三数通。
(2)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7】萧翼是怎样得到《兰亭》帖的?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躺平”是网络热词,指一些青年朋友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竞争压力时,纷纷放弃奋斗,以“躺平”的姿态躲避现实挑战。现实生活中虽然也有青年发出“有点茫然,很想躺平,不知道下一步怎么办?”的疑问,但也有更多的青年坚定地发出 “哪有青春不奋斗,我的青春不躺平!” 的宣言。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每一个青年拒绝躺平,努力奋斗,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
请结合材料,以“青春不躺平,奋斗正当时”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