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句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妈妈我想起来了。
B.他原来住在这里。
C.他一个上午才写了三道作业。
D.我们三人一组。
2、下列句子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阙秦以利晋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今日往而不反者
④人不敢与忤视
⑤秦王卒起不意
⑥距关,毋内诸侯
⑦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⑧今将军与臣有卻
⑨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A.①③⑥⑦
B.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⑤
D.②③⑥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倒金字塔形的“421”家庭结构使得居家养老陷入困境,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又不够完善,以致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B.最近几年来,许多中国人对食用野生动物极度狂热,尤其对珍贵的飞禽情有独钟,这导致国内哀鸿遍野。
C.龙是中国的标志,然而,这一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一些不可理喻的联想。
D.闻立鹏教授是闻一多先生的小儿子,他最近在一次访谈中指出,父亲一生危言危行,对自己人格的养成起到重要作用。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分旦本和末本,只由女主角和男主角唱,其他角色只能宾白,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戏曲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汉宫秋》、《墙头马上》和《西厢记》。
C.现代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除此之外,曹禺的其他作品还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美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相对少,因为腐败成本太高。即使是轻微的受贿,图穷匕见后惩处相当严厉,因此得不偿失。
B. 在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或者差的学校,年轻教师得到的东西要少得多,在这些学校时间长了,很容易有峥嵘岁月的感觉,前途堪忧。
C. 无论你是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喜欢独自下厨还是更喜欢和别人合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可以从美味中寻找乐趣,体味其中不同的滋味。
D. 日本近年来一直吵嚷着中国的军费“不透明”,日本的军费倒是透明了,可是如此大规模地购买进攻性武器,如此项庄舞剑,又是意欲何为?
6、阅读卜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曲是综合型的表演艺术,通过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生内容,它把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如诗歌,音乐,与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如绘画、雕塑,以及初级综合性艺术如歌舞、表演等,通过演员的演出而有机统在一起,形成自己复杂的艺术综合体。这些原本独立的艺术手段在进入戏曲的综合体之后,都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统一于舞台,而不再是其本身。
戏由对于音乐和诗的倚重是突出的,它把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化为自身的韵律,使之成为统领戏剧的魂灵,同时通过舞蹈化的舞台动作未呈现它,其中的曲词由诗歌的直抒胸臆改为代言体,抒发内心情感的主体由作者改换成剧中人,于是曲词择怀就受到剧中人物的身份、修养、心理和环境的限定,不能由作者随心所欲,音乐则随着人物心情和命运的变化而发生旋律改换,不再遵从自在韵律。舞蹈的作用被放大,人物动作都被纳入了非生活化的舞蹈动作,因与生活动作产生距离而体现出美感。至于戏曲的化妆美、服饰美、道县美,也是由戏曲舞台手段的综合性所决定。可以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随意驱遣歌唱、舞蹈、念诵、表演等手段辅助行动,而不受现实生活情景的限制。
戏曲既然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它就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一一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就拉开了距离。使用脸谱也是戏曲的特征,它进一步把现实推向幕后,渲染象征的氛围,使戏剧指向写意。人们见到关羽的枣红重脸,就感觉到他的忠肝义胆:见到曹操的碎纹白脸,就感知了他的奸诈多疑。
戏曲依靠叙述性手段与带有强烈装饰性的表演动作,得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因而获得了舞台手法的写意自由,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追求“不似之似”“吉外之旨”“手挥五弦目送飞鸿”,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中国人的艺术观念偏重于对艺术形式及其所体现境界的理解,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戏曲手段既然是写意化的、不以状摹外物而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感为主要特征,它就成为包蕴着浓郁抒情性的艺术样式。戏曲重在随时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它的表演强调用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把人物行动的内心依据或外界刺激人物内心所激起的反应直接揭示出来,不仅写人物做什么,如何做,而且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这奠定了戏曲抒情性的基调。尽管戏剧展现人生的本质属性要求它成为叙事艺术,戏曲舞台也确实具备相应的叙事功能,但既叙事又抒情,叙事中有抒情,以抒情来叙事,构成了戏曲表现方法的辩证统一。
(选自《文艺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正确的一 项是( )
A. 戏曲是一种综合型的艺术表演,融入其中的诗歌,音乐、 绘面、雕塑、歌舞、表演等,按照自身的特点独立地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B. 作者为了使戏曲中的人物更好地抒发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往往会通过诗歌进行直抒胸臆的表达。
C. 戏曲是一种“表现性”艺术,它的这种“表现性”体现在其写意性上,如关羽的忠肝义胆用枣红重脸来表达,曹操的奸诈多疑用碎纹白脸来表达。
D. 中国人的艺术观念不大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在戏曲中可以对对象进行随心所欲的变形处理,使得外貌逼真与神似都得到了同等的关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曲综合了单纯的时间性艺术、单纯的空间性艺术和初级综合性艺术。这些艺术手段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统一于舞台。
B. 诗和音乐是戏曲重要的舞台手段,诗的节奏和音乐的旋律是统领戏剧的灵魂,但是这些节奏和旋律是无法自己呈现的。
C. 舞台中的人物动作虽然源于生活,但它毕竟与生活中的人物动作不同,具有舞蹈化、非生活化的特征,因此,与生活实际有距离。
D. 戏曲艺术在舞台表现中,具备相应的叙事功能,但只有叙事手段肯定是不行的,还必须要用打情手段米加以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戏曲是一种表现人生内容的复杂的艺术综合体,所依靠的多种艺术手段有歌唱、念白、舞蹈、表演等。若要达成一个统一体, 需要有演员的演出。
B. 戏曲中抒发内心情感的主体是剧中人,作为一种艺术形象,他们受现实生活的限制较少,因而作者利用曲词抒怀的空间是自由的。
C. 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等戏曲表演,虽然不是生活动作,但观众却能够理解,这符合写意化的美学原则。
D. 戏出手段作为一种包蕴着浓部打情性的艺术样式,以表现和抒发人物内心情越为主要特征戏曲不仅写人物做什么、如何做,还要写人物想什么、如何想。
7、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___________”,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
(2)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8、名篇名句填空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有的仙人穿着七彩仙衣御风而来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有的仙人在音乐的引导下乘车而来的景象。
(2)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战场上,展现了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李商隐在《锦瑟》中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情感和无尽的惆怅的名句是“_____ ,____”。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5)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9)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11、名句默写+整本书阅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角度来论证作者认为的“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的观点。
(5)《红楼梦》总的叙述线索,是石头下凡到复归,历尽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________作为整本书的一个主要叙事视角,见证了贾府由盛而衰的家族悲剧故事和_____________悲剧故事。
12、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2】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暂停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悠然不尽的无穷韵味。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也因此消失。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①也。南崖下渔火十数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②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啻也。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循山以归。明日记。
(选自吴敏树③《君山月夜泛舟记》)
【注】①费甥、坡孙:吴敏树的外甥名费,孙子名坡。②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开”是僧人之名,与“超上人”同。③吴敏树:清代散文家,年余辞官专治古文,他的文章接近桐城派,但不以桐城相标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B.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C.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D.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
B.望,指农历每月十五,这是一种与月亮变化有关的记日方式,古人还把农历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
C.“因举诵苏赋十数句”与“举酒属客”(《赤壁赋》)两句中的“举”字含义相同。
D.“余四人循山以归”与“余始循以入”(《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循”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讨论“游之上者”,“始得”二字使“如愿以偿”之感溢于言表。
B.作者缅怀苏轼时,有感于赤壁之战,吟诵了东坡之赋。
C.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有时写景状物,有时联想考据,文章摇曳生姿。
D.本文是一篇“记”,记寻常风物独具情趣,引经据典如话家常,行散而神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崖下渔火十数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
(2)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
【5】“水”“月”是文中作者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材料二 2022年3月13日晚,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杨洪琼担任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过去9天,来自46个国家(地区)的近6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发扬“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享受激情、奋勇拼搏,展现了自强不息、乐观进取的精神。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18枚金牌、61枚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创造了参加冬残奥会以来的最好成绩。本届冬残奥会上,1989年9月出生的云南罗平籍运动员杨洪琼包揽了残奥越野滑雪女子坐姿组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3个项目金牌,是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
请结合材料,以“拼搏和奉献”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