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茂名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临海市推行了通过APP签到软件对干部进行平时考核的制度,这有其积极意义,但也有人质疑这样是否真能管住机关里那些尸位素餐的干部。

    ②如果长期食用含有毒品的食物,就会出现发冷、出虚汗、乏力、面如土色、犯困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成损害。

    ③近一段时间,继“林丹出轨”后,“白百合出轨”再次刷爆朋友圈,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好像已经司空见惯了明星出轨的丑闻。

    ④长篇小说《红楼梦》问世后,接着出现了一批《续红楼梦》之类的续作,但同前者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判若云泥

    ⑤基本医保报销受诸多因素影响,患者能获得的医疗费用报销额度并不高,这些救助费用对于因病致困的家庭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⑥在半岛问题上,美国政府所采取的种种策略表明,美国似乎没有太过重视韩国这个有着琴瑟之好的盟国的意见。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 2、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何以解优,唯有杜康(借代)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对偶)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比喻)

    D.笠是兜鏊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比喻)

  •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手抚膺坐长叹 徒,空 

    ② 蒙故业,因遗策   凭借

    ③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念

    ④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难问题

    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⑥君子不齿 并列,排列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④⑤⑥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窈窕之章  

    B. 美人兮天一方   西夏口

    C.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方其破荆州,江陵

    D. 纵一苇之所   泣如诉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难求 信:实在

    B.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如听仙乐耳明 暂:暂时

    D.坐促弦弦转急 却:后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②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③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④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⑤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从唐朝带回家里,在沉闷办公室里,也放上一点清凉和皎洁,用以清火消毒,解闷提神,修身养性。

    ⑥这些年,也许年龄渐长的原因,拜访陶渊明就成了我经常要做的事,动不动就转身出走,去渊明兄那儿,在东篱下,深巷里,阡陌上,桑树颠,有时就在他的南山,靠着一块石头坐下,久久坐着,一直到白云漫过来漫过来,把我很深地藏起来,藏在时光之外。

    ⑦我以为这就不错了,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⑧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⑨为什么是在那天,我才突然明白这些呢?

    ⑩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

    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列数我的鞋子“见过”的诸多事物,是为了表达对疏离乡土的遗憾之情。

    B.第⑥段作者经常“拜访”陶渊明,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萌生了归隐之心。

    C.文章对父亲劳作与休憩景象的描绘,与作者那些“孤芳自赏”的做法形成了对比。

    D.作者的寻找、领悟、反思与感激,是对“东篱”意蕴不断发现的过程,启人思考。

    【2】第段作者为什么花了很多笔墨描写菜园“风光”?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3】根据全文内容,文章标题“父亲的东篱”有哪些含义?以此为题有什么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不见复关, 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4)又有清流激湍,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总角之宴,言笑晏晏。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诗经.氓》)

    (9)及其所之既倦,__________,感慨系之矣。 (王羲之《兰亭集序》)

    (10)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 8、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以“劣马”为喻,强调坚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写出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5)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____”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

    (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要谦虚有修养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写出听到荆轲决绝的歌声后宾客们同仇敌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①【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卧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本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其春行至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用来挡泥土。

    1下列对于本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卧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水,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写下马鞍,就想要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水景色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指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如晶莹剔透的美玉。本句传神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C. “解鞍倚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诗人用“解鞍倚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和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了春天早晨的喧闹和生机。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 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臣为①韩王送沛公   为②之奈何   谁为③大王为④此计者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2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B. 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驻军。

    C.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D.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

    3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一首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萤火虫

    并非不知道,

    最暗的星,

    也比我更辉煌,

    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

    尽管我只有这么一点点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要求: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