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金昌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对意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③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④登泰山而小天下

    ⑤邑人奇之   ⑥稍稍宾客其父

    ⑦粪土当年万户侯

    A. ①⑤/②⑥⑦/③④   B. ①②⑥⑦/③④⑤

    C. ①⑤/②⑦③/④⑥   D. ①②/③⑥⑦/④⑤

  •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无信   ②图穷匕首见   ③丹不忍己之私

    乱易整,不武⑤人之力而敝之……⑥不如善遇之

    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⑤⑥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⑤⑥相同

     

  • 3、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俗语换成括号中意义相当的四字成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

    B. “豪强”与“官家”,历来是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C. 他们厂的李三有意接近领导,处处给领导吹喇叭抬轿子。(装模作样)

    D. 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是时刻。(得陇望蜀)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 长沙》就是现代诗歌。

    B. 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它成于唐,盛于宋。

    C.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中调。

    D. “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一首词的内容。

     

  •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燥,追名逐利,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吸引众人的眼球。

    B.医患关系紧张非一日之寒,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的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远的回忆。

    D.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题文)阅读全文,完成下面题目。

    ①从未过多地留意楼前那排我叫不出名字的树。

    ②一天,忽然来了登高远眺的雅兴,一口气登上六楼阳台,凭栏放眼,无意间有了惊奇的发现:(A)楼前的树开花了!朵朵紫中透着粉白的花,一团团,一簇簇,合抱着条条刚刚活软起来的青枝儿,在微风吹拂下,温柔地舞动着,起起伏伏地如一片漾着香波的花海。看那繁盛的样子,不知在被我发现之前,它已经在那里寂寞地开了多少日子。

    ③无意间的发现令我惊喜,也唤起我深深的内疚。阳春时节,只顾追随人流,陶醉于“桃红三尺,鸭绿一湾”的胜景,却忽略了身边这普普通通的树。多少次在路旁小路上漫步,却未曾想过抬起头,望望枝头是否有了春的消息;也根本不曾料到,这枝干皱裂的树会开出光润鲜亮的花来。可是,面对许多如我这般的人的疏忽与冷淡,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还是一如既往地让蓓蕾绽放枝头,无声地将生命的美丽尽情挥洒。

    ④望着棵棵寂寞的花树,我的心被一股感动的潮水鼓荡着,眼前浮现出一张熟悉的笑脸来。

    ⑤家乡的一个男孩,很有头脑,也很有才华,本可凭此谋一份不错的职业,享受舒适的生活,但他却着魔似地爱上了那身国防绿,中学毕业后到荒凉的地方守卫国门。许多朋友对此叹息不止:“哎,到了那人烟稀少的大西北,你就是再有才华,又有谁知道呢?”他却不以为然地笑了,说:“我不在乎有多少人知道我,我只想好好干,将来能够说,在大西北,我的青春曾经美丽过。”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干得很出色,但也并没有因此声名远扬。边陲的军旅生活艰苦而寂寞。别后的信中,他常向我讲边疆的生活,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怨悔,充满了对西北高原和青春生命的热爱。

    ⑥日子云烟般一天天飘远,那张熟悉的笑脸却从未在我的记忆中淡去。如今睹树思人,心被深深地触动,总觉得他与眼前的花树有一种无言的默契。

    ⑦黄昏,又上阳台。正是夕阳流金百鸟归林的时刻。树下不断有穿着入时的人走过,大都行色匆匆,不曾注意头项那满枝的花朵。凝望春风中繁花灿烂的树——那夕阳下独自静立的花树。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不觉地,我又想起那熟悉的笑脸,想起祖国边陲的国防绿,想起在实验室里日夜钻研的学者,想起在城市晨曦中挥动扫把的清洁工……生活中多少美丽的东西,就像这眼前的花树,虽在平凡中经受着寂寞,但那份本质的美却潇潇洒洒地存在,不曾因少了欣赏的目光而削弱丝毫。 

    ⑧我懂了花树的美丽,也懂了花树的寂寞。(B)它的寂寞是因为无人欣赏它的美丽,而它的美丽正是因为它承受了无人欣赏的寂寞。

    ⑨于是,寂寞的花树成为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1】(小题1第⑨段中“寂寞的花树”象征什么?

    2】(小题2第⑦段中“心头却少了几份惊喜,多了几份落寞和惆怅。”这里的“惊喜”和“落寞惆怅”分别指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回答)

    3】(小题3读了《花树》,你想说些什么呢?请联系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和领悟。

    4】(小题4文中前三个自然段中反复出现“从未过多地留意”、“无意间”、“忽略了”、“未曾想过”、“根本不曾料到”等词语。这些词语对中心的表达作用,最接近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A. 自责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那种疏忽、冷淡的态度。

    B. 批评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们对美丽的花树所表现出的疏忽、冷淡的态度。

    C. 衬托美丽的花树那种不事炫耀、甘受寂寞的品质。

    D. 强调平凡而美丽的花树遭人冷遇、被人忽视的境遇。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李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道出古时多少怀才不遇之人的心声。

    (3)《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曹操)

    (2)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陶渊明)

    (3)久在樊笼里,_____。(《归园田居》陶渊明)

    (4)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5)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6)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杜甫)

    (7)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

    (8)乱石穿空,________,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9)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0)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11)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

    (12)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最后推出结论:________。”

    (1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从正面来论证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诗中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叠词手法,写云和水的情状。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周瑜大败曹操,“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词人举杯祭月。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夔州秋天急风猎猎、啼猿悲鸣的特点,给人一种肃杀萧瑟之感。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与孔子“思而不学则殆”的观点相近。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善于为弟子营造轻松的氛围,孔子告诉弟子不要因为自己年长而不敢说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赤壁》中借古物引出历史,写出兴亡之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宴席之奢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谭中小鱼调皮活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送王适徐州赴举

    苏辙

    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

    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

    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

    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

    【注释】王适:苏辙的二女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里为奔赴徐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王适送行,写下此诗赠别。

    B.首联下句写不知北方谁是知音,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相似处。

    C.在诗人眼中,王适性情如白玉。品德美好;诗文如朱弦,秀雅流畅,越读越有深意。

    D.王适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

    【2】诗歌的尾联写法巧妙,请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B.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C.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D.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

    【2】下列各项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河南”,指的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北省、河南省不完全一样。

    B.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北面”,称臣叫做“南面”。在室内的座次则以坐西向东为最尊,文中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C.赐骸骨,意为请求致仕即告老还乡,与致仕、归老等意思基本一致。

    D.关,文中指函谷关,“沛公欲王关中”,关中指的就是函谷关以西,泛指战国末期秦之故地。

    【3】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吾点也(赞成)

    是乃仁也(方式)/异乎三子者之(杜撰)

    B.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护)/百姓皆以王为也(吝啬)

    其乏困(提供)/芷阳间行(取道)

    C.君安与项伯有(交情)/帷西向立(分开)

    謋然已解,如土地(散落)/刀而藏之(揩拭)

    D.声音不足听于耳与(音乐)/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距关,毋诸侯(接纳)/朝而夕设版焉(救助)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装有吸铁石的自动铅笔盒搅乱了香雪内心的宁静,她付出很大努力换取了自动铅笔盒;朱自清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而去了日日走过的荷塘,暂时受用无边的月色;国内战乱,家无音讯,让王佐良心里很不宁静,他在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得到了慰籍。

    同学们,你曾因何而“不宁静”?你又如何回归“宁静”?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此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