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成分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 [一声不响]地解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B.(纽约市)(通常辉煌通明)的帝国大厦 [今晚]熄灭了灯光。
C. 他 [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留意]观察(日、月以及各行星)的运动。
D. 同学们[都]跑<来了>,[从操场上],[从教室里],[从学校的没个角落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陶渊明的诗文表面平淡朴实,有时甚至感觉味同嚼蜡,但是当你细细品味,却分明有洌洌甘泉、缕缕清香。
②在第23届技能大赛上,他作为华电四川公司代表队的一员,为团队荣获大赛团体前三名立下了贪天之功。
③时间真快啊,一转眼,当初非闹着要坐在爸爸肩膀上的小丫头就长成了玉树临风的大姑娘,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④大片有大片的鸿篇巨制,短视频有短视频的短小精悍,不能用大小长短来衡量视频存在的价值,而是要以内容为王。
⑤近年,该镇充分发挥城乡接合部的优势,积极打造特色小城镇建设,对集镇改头换面,集镇品位得到大
幅度提升。
⑥如今,读书也不再受限于书籍本身,电子书、网络阅读、微博、微信等大行其道,许多读客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③⑤⑥
3、下列句子按照句式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今安在哉 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其制稍异于前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急于星火 ⑥凌万顷之茫然 ⑦妪,先大母婢也 ⑧何为其然也
A.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④⑧/⑥⑦
C.①⑧/②⑦/③⑤/④⑥ D.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4、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斑斓(lán) 河畔(pàn) 荡漾(yàng) 浮藻(zǎo)
B.青荇(xìng) 长篙(gāo) 笙箫(xiāo) 溯源(sù)
C.残羹(gēng) 发酵(xiāo) 罗绮(yī) 细腻(nì)
D.狗吠(fèi) 霉菌(jūn) 粗糙(cāo) 侵蚀(shí)
5、下列各项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的上片以 “看” 为领字,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极致纯粹、层次分明、广阔高远、生机勃发的秋景图。
B.《想北平》中,作者联系自己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将北京和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 ‘历史的都城’” 相比较,从城市的整体结构、建筑格局、环境气氛、生活情趣等方面,历数北京的好处。
C.《获得教养的途径》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劝说人们研读经典,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从而散心消遣,获得慰藉,完善自我修养。
D.《江南的冬景》第7段中,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情调悠闲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洒满阳光的晒谷场
洪忠佩
稻田收割谢幕,便迎来了晒场的开场。
等母亲用笸箩把稻谷担到晒场时,晒场上已经很热闹了。通常,像担谷这些重体力的事,在村里都是男人做。可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这些活儿就只能落在母亲肩上。
割禾抢时,晒谷抢天。此刻,村里人一个个在晒场上忙得不亦乐乎。有人在驮晒簟,有人在抬风车。和我年龄相仿的少年也不闲着,扛扫帚,扛谷把。
一床一床的晒簟铺展开来,如划了线般整齐。晒簟是蔑片编织的,铺开的面积有两块露天电影幕布拼接起来大小,家家户户将苣箩里的稻谷倒在晒簟上,用谷耙“呼啦呼啦”地耙开耙匀,整个晒场在阳光下,似是淌金一样。母亲站在晒簟边,一手攥住笸箩的箩沿,一手使动拍着箩底,生怕还有稻谷粘在笸箩之中。
晒场在土墩上,地势高于平地。我站起身,就能够看到村庄的全貌,田段和一丘一丘的梯田。我知道,过不了几天,一丘丘稻田将会变成另一个样子,种上一畦畦的苞芦、黄豆。远远地,我还看到田梗上的禾戽在游走——禾戽半斜着,几乎看不到驮禾戽的人,好似只是禾戽在缓慢地移动。晒场上没有遮挡,即便有草帽遮住头顶上的阳光,也挡不住无处不在的燥热,倚在风车边,我忙不迭地把笸箩倒过来,底朝天,再叠上两只,这样就有了短暂的阴凉处。
比晒场上的人们还要忙碌的,是窥视已久的八哥、斑鸠、麻雀、鹟莺。它们一群群地围着晒场飞进飞出,屋顶、树梢、篱笆、晒场,一一落下。趁着晒谷的村人不注意,它们偷偷摸摸地迅速啄几口,在鸟儿中,觊觎晒簟上稻谷最多的,当数麻雀。它们总是“噗噗”地落下一群。鹟莺与麻雀一般大小,棕脸,绿毛,却只是从竹林边偶尔光顾晒场。
在晒场上晒谷的人,怎会不知道鸟儿的存在?他们看见了鸟儿,就挥手“哟嗬”一声,驱赶一下,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敌意。鸟儿也不胆怯,人一转身,便照样啄吃不误。人们谈起鸟儿,脸上总会带着笑意,虽然语调中有着几分无奈。在父老乡亲的心目中,鸟儿都是自然的宠儿。
午后阳光明晃晃地刺眼。偏偏母亲在这个时候要我和她一起去晒场耙谷翻晒。我晒蔫了,想悄悄溜走,结果被母亲拦住。她抚着我的头说:“眼下农忙,你去看看村里哪个小孩不帮父母搭把手?”
看到母亲满头大汗,我没有作声。
尽管民谚说,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但母亲还是交代我用谷耙去翻晒,上午、中午、下午各一次。至于稻谷是否晒得干燥,全凭母亲的经验。接近傍晚时,母亲会从晒簟里抓一小撮稻谷,放在掌心搓一搓,接着拿起一粒放进嘴里,“咔嚓”一声把谷粒咬碎,只见她满意地笑道:“晒干了,饱满着呢。”
呼呼呼,风车迎风转动。母亲身材瘦小,需要踮起脚尖,才能把箩里的稻谷倒进风车的漏斗里,风车过滤掉混在稻谷中的稗子与杂质。母亲捶着腰说;“今年接春接得好,冷浆田里收成好。忙点累点算什么,有收有晒就是好日子。”
暮色里,炊烟在鳞瓦的屋顶上升起,母亲还要忙着把晒干的稻谷归仓。
这一夜,母亲再辛苦也要炒上一锅谷花。随着灶里的柴火燃起,铁锅的温度升了上来,母亲用木铲铲些稻谷倒在锅里爆炒,像变戏法似的,就有了一锅爆谷花。然后,用竹筛去谷壳,加上一勺红薯糖,抑或蜂蜜,那种香甜足以让一家老少暖心。
翌日清晨,雾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又是一天村庄生活的开始。母亲比啁啾的鸟儿还早,她在菜园里已经摘了一篮豆角,说是趁天气睛好赶着去焯水晒。
一个晒场。盛放着一个村庄。在山里村庄,晒场宽阔、平整。一年四季,轮番晒出的,不仅是稻谷,还有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夜晚,偶尔也有露天电影和戏班登场。乡亲在晒场上一边看戏一边聊天……
一晃,过去好些年了。那些年,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一家一户的炊烟,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梯田中的有机稻谷,金灿灿的。又将迎来一年的丰收李。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刹那间,家乡田野与晒场上经年的往事奔涌而来,母亲笑着说:“九成开镰,十成进仓。有梦想,就有奔头。”农家田地上的事物,收藏的都是满满的阳光。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3日第20版)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总领全文,是全文的纲,下文紧扣晒场先写晒场晒稻谷从早到晚的繁忙热闹的景象。再写晒场晒其他农作物。
B.田野与晒场不仅磨砺了我的肩膀和耐力,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土地里长出来的稻谷、油茶籽、豆角、辣椒、黄豆等滋养了我们,是土地给了我们生命。
C.“我仿佛闻到了田野收割的气息,以及稻谷与阳光的味道”,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我对稻谷丰收的喜悦之情和对晒场生活的怀念之情。
D.本文语言清新自然、雅俗共赏。既有“霭在山间缭绕,村里鸡犬相闻”这样典雅的景物描写,又有“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九成开镰,十成进仓”这样通俗的谚语,
【2】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3】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7、补充下列句子的空缺。
(1)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2)《诗经·氓》中借桑叶的凋落来比喻女子年华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景象,富含哲理。
8、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⑴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⑵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 ”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所不同的是,前者抒发的是无可奈何的离别之情,后者是不由自主的留连之意。
⑶李商隐《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写自己虽崇尚美德而约束自己,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关心。
(5)《诗经·氓》中以比兴手法引起对婚变情况叙述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诗人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即使身体受创也不改志向的决心。
(3)在《短歌行》中,诗人运用“用典”的艺术手法,借《诗经》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贤才的渴求。
(4)《归园田居》一诗中,以声衬静突出田园生活安静平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以叶落纷纷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2)古诗中,猿猴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借猿啼写别离和悲苦之情的诗并不少见。请从本学期所学的“诗仙”“诗魔”的诗中摘取两句,如“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之后又表达了“___________”的欣羡之情。
(5)《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泰山之巅看到一幅雪山晚晴图,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雪和山的美景。
(6)“月”与“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了这两个意象。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桑茶坑道中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楚童 (梅尧臣)
楚童能捕鱼,乃在水边居。手取眼不顾,情知獭未如。
鬓上浮萍草,点点绿有余。既挈不暇理,归来莫取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诗一二句写晴明风日花草水流,渲染明媚和暖的氛围,营造生机无限的意境。
B.梅诗所描写的楚地孩童,捕鱼的身手超过了水獭,手到擒来,眼睛都顾不上看。
C.杨诗的“柳阴正眠”和梅诗的“鬓上浮萍”,都属于细节描写,画面感十足。
D.两首诗笔调轻松、语言明快,充满生活气息,情趣盎然,是比较典型的童趣诗。
【2】两首诗都以孩童为描写对象,简析两首诗中人物形象的异同。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②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徳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2)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读书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行为,读书可以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修身养性,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多少人都是在读书中慢慢成长,多少人都是在读书中变得优秀。黑塞在祖父的巨大藏书室中捞取了“珍珠”,王佐良在清华大学的国书馆感受了“新世界”……
你有过哪些让你难忘的读书经历?请根据你的读书经历和你读过的书表达读书对你成长的意义。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可运用以记叙为主的多种表达方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