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
A. 伏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也让敌人有了防备;打迟了,敌人已集中驻止,伏击变为啃硬骨头。
B. 马云说,让阿里巴巴坚持18年的是阿里的理想主义,一个公司如果失去了理想,天天思考的就是赚钱,那就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
C. 每到寒暑假,学生们都离开校园,这条街上的很多商铺就像冬眠了;等学生返校时,这条街又渐渐热闹起来。
D. 近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暴涨致使美国基金经理马克·哈特亏损约2.5亿美元,现在他茶饭不思,健康状况亮起了红灯。
2、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贫穷饥饿没有事做,追捕得又很紧急
B.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我将把这些诗稿藏在家中,假使后来的人读到它,会同情我的志向。
C.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D.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明白死和生的差别是巨大的,普通老百姓对国家有重大的意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 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 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 为之感动……
A.沉醉 奋斗 描画
B.奋斗 沉醉 描画
C.奋斗 描画 沉醉
D.沉醉 描画 奋斗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肄业(yì) 蓊蓊(wēng) 敛裾(jū) 迤逦(yǐ)
B.一椽(yuán) 相勖(xù) 着衣(zhuó) 尚飨(xiǎng)
C.猗郁(yī) 錾银(zàn) 訾詈(zǐ) 嘲哳(zhā)
D.臭迹(xiù) 蕈菌(xùn) 宫绦(tiáo) 贾人(gǔ)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4月4日是圣彼得堡地铁发生爆炸后的第一个哀悼日。在受爆炸波及的地铁站出入口处,前来献花的民众都敛声屏气,将康乃馨、洋甘菊、玫瑰花和百合花摆满了整个台阶。
B. 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
C.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90周年的峥嵘岁月值得纪念和庆祝。至于具体开展哪些活动,有关部门会适时发布信息。
D. 杜甫患严重的风痹症一直不愈,晚年更是“缓步仍须竹杖扶”,面对眼前的“美酒”,只能浅尝辄止。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节选)
茹志娟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这里离前沿有三里路,包扎所设在一个小学里,大小六个房子组成“品”字形,中间一块空地长了许多野草,显然,小学已有多时不开课了。我们到时屋里已有几个卫生员在弄着纱布棉花,满地上都是用砖头垫起来的门板,算作病床。
我们刚到不久,来了一个乡干部,他眼睛熬得通红,用一片硬拍纸插在额前的破毡帽下,低低地遮在眼睛前面挡光。他一肩背枪,一肩挂了一杆秤;左手挎了一篮鸡蛋,右手提了一口大锅,呼哧呼哧地走来。他一边放东西,一边对我们又抱歉又诉苦,一边还喘息地喝着水,同时还从怀里掏出一包饭团来嚼着。我只见他迅速地做着这一切,他说的什么我就没大听清,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我问清了卫生员,原来因为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哪怕有一二十条棉絮也好。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请他帮我动员几家再走。他踌躇了一下,便和我一起去了。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借不到被子事小,得罪了老百姓影响可不好。我叫他带我去看看。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的挽了督,便大嫂长大嫂短的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完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
“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我听了,心里便有些过意不去,通讯员也皱起了眉,默默地看着手里的被子。我想他听了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同感吧!果然,他一边走,一边跟我嘟哝起来了。
“我们不了解情况,把人家结婚被子也借来了,多不合适呀!……”
我忍不住想给他开个玩笑,便故作严肃地说:“是呀!也许她为了这条被子,在做姑娘时,不知起早熬夜,多干了多少零活儿,才积起了做被子的钱,或许她曾为了这条花被,睡不着觉呢。可是还有人骂她死封建……”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
“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已经借来了,再送回去,倒叫她多心。”我看他那副认真、为难的样子,又好笑,又觉得可爱。不知怎么的,我已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呼呼的小同乡。
他听我这么说,也似乎有理,考虑了一下,便下了决心似的说:“好,算了。用了给她好好洗洗。”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的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包扎所作为任务活动的重要场景,它有些荒凉、简陋,却承载了丰厚的东西。
B.“乡干部”是一位次要的人物,但他身上折射出了民众的热情与奉献精神。
C.新媳妇对被子先不出借后出借,这原因应是嫌通讯员不会说话、态度不好。
D.“傻乎乎”的通讯员能让“我”爱,根本上在于他的质朴、纯真、憨厚。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新媳妇开朗、俏皮的一面。
B.各自借被子时,对“我”是略写,对通讯员是暗写,这为后面详写新娘借被做了张本。
C.选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来写人物,但主要的还是用细节描写。
D.小说借助小事来表现军民美好的人情、人性,虽然写的仍是战争,却显得清新、俊逸。
【3】“我”不是小说的核心人物,那“我”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请你进行简析。
【4】对新媳妇借被子一事,通讯员的情感态度前后富有变化,请问有怎样的变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了铺垫。
(2)《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并无关系的学习态度。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8、(1)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来对白头吟。
(4)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万籁此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起舞换新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烟寒橘柚,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 长沙》)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 长沙》)
(4)在雨中哀怨,________________。 (《雨巷》)
(5)默默彳亍着,________________。 (《雨巷》)
(6)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再别康桥》)
(7)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再别康桥》)
(8)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____。(《史记•刺客列传》)
(9)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史记•刺客列传》)
10、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宁死也不愿做出世俗之态的句子_____,_____。
(2)《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_____,_____ 。
(3)《赤壁赋》中,客人对曹操赤壁之战前的形象进行了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 。
(4)《赤壁赋》中写箫声的极强感染力,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听了哭泣起来的名句是 _____ ,_____ 。
11、根据提示补全下列内容。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观在《鹊桥仙》中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波漂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黄沙”句通过写将士们穿上金甲迎黄沙历百战,突出了边地之荒凉,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
B.“不破楼兰”句与前一句形成鲜明对照,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以身许国、誓死保卫的豪情壮志。
C.“碛里”“月中”,说明征人的行军场景还包括荒漠上、月夜中,从而加重了对画面背景的烘染。
D.诗人用“一时回首”看的动作细节,虚写笛声的哀怨、凄切,实写广大征人的心理感受,寓情其中。
【2】两首诗都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请分析两首诗一、二句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异同。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其父时 逮:及、到
B.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 务:务必、一定
C.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抵押
D.当诣播州 诣:到……去
【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自肆于山水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无辞以白其大人 举匏尊以相属
D.士穷乃见节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从小精锐敏捷,通达事理,后来名声大振,时人都渴慕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争着要他做自己的弟子,众口一词地推荐赞扬他。
B.柳宗元从政初期仕途顺利,后受到牵累,屡遭贬谪。任柳州刺史期间,表现出相当高的为政才能,他关心百姓疾苦,移风易俗,在文化传播方面也堪称表率。
C.柳宗元因为考虑到刘禹锡有老母需要照顾,于是甘冒获罪的风险向朝廷提出以自己任职的柳州交换条件更为恶劣的播州,此等气节使朝廷改任刘禹锡为连州刺史。
D.韩愈对于柳宗元政治抱负无法得以施展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但同时他也认为这种政治上不得志恰恰成就了柳宗元的“文学辞章”,其文学成就必将传之后世。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7月1日,习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寄语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请结合材料,以青年人如何不负青春韶华、振奋时代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和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