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哈尔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中“看”采用铺叙手法引领下文七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为后文抒情、议论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B.“层林尽染”中的“染”字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美丽;“百舸争流”中的“争”字描绘出了江面船只争着行驶的场面,暗示了革命形势的紧张。

    C.一个“恰”字,总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D.下阕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是对上阕“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应该由我们这些热血青年来主宰。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 “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 组:羁押

    B.乃以秦王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父老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D.沛公其计 然:认为……正确,同意

     

  •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时用笔极为简省,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   出大虫出没、人迹罕至的景象。

    (2)我第一次实际接触到“面”字和看到它   得多么富有天才性,是在安阳郊外的小屯考古所。

    (3)有的人认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   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A. 点染   简捷   五彩缤纷   B. 点染   简洁   斑驳陆离

    C. 渲染   简洁   五彩缤纷   D. 渲染   简捷   斑驳陆离

  •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协调、句法相同。

    B.《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C.“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写法灵活自由。可叙述,可描写,可说明,也可议论,用以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如,《马说》《爱莲说》。

    D.文言文中的称谓很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如“孤常读书”中的“孤”是他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中的“卿”是自称,也是爱称。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寒冷的味道

    黄明山

    寒冷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此时,我的目光娴静。台历上的冬天正一步步深入,而我的身体却迟钝了对季节的反应。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热了,还说有一种厄尔尼诺现象。对此,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我只感觉到,曾经是多么可怕的寒冷,眼下似乎变得可爱了起来,就像一个被误会了的擦肩而过的老朋友。

    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是的,我仅仅接触过南方的寒冷。说得具体一点,是在过去,是在江汉平原。

    树是江汉平原不可多得的景致,树的旁边有湖或者河流。我想起来了,冬天的水面结了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行走。干净的树枝上也结上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琼衣,朔风一吹,发出有如碎玉的声响。那是一种不可模拟不可复制不可言状的绝响。我在冰上伫足仰望,在体验寒冷的厚度的同时,又领略了寒冰的高度。

    冷!我的一双手冻成了两个肉包子,脚后跟早冻烂了,分别有一个洞,洞里有凝固的血,用棉絮裹着。我总是想奔跑,疼痛便在后面拼命地拽我。糟了,好像是哪根筋断了……我几乎要跌倒下去。

    寒冷培育的疼痛真是刻骨铭心啊。

    寒冷是风丢下的种子,风是无孔不入的精灵。家乡有一句话,叫做“针尖大的眼,簸箕大的风”。何况还要穿过一条条巷子呢?尽管屋与屋之间的巷子仅一步之遥。我连围巾也没有,所以每次路过巷子,都把脖子缩得紧紧的。可风还是一丝不苟地钻进我的脖子,直到我的胸膛。风如刀。我不知两只耳朵是不是被风割了去。用手一捂,还在。连忙收回手,用嘴呵一口热气。寒冷叫我顾此失彼。手都顾不上,耳朵管它呢!

    冬天也看露天电影。通常要到五里以外的地方去看。那天晚上雪刚刚停下,听说要放《冰山上的来客》,我来不及吃饭就跑了去。上身穿的是棉袄,下身穿的是绒裤,脚上穿的是胶鞋。跑了一路,身上发热。开始,人不觉得冷,渐渐,寒气逼人,看到中间,便招架不住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浑身冻得打哆嗦。那真正是饥寒交迫啊。我咬着牙,坚持把电影看完。脚已没有了知觉,就稀里糊涂地往前走。一路上,我是弹跳着回去的。我一下子发现了自己的脆弱,又一步步变得坚强起来。那天看了“冰山”,对比之下,这点寒冷算什么?

    寒冷,每每使我们的精神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从这一点说,寒冷似乎有了酒的成分。

    最幸福的时刻,是围着树蔸烤就的一堆火,炖着狗獾肉(从雪森林的狗獾洞里猎获的战果),或者鸡子、粉条、霉渣巴、干豆角、大白菜……端着暖手的碗香喷喷地吃着,看那门外的雪轰轰烈烈地下着,这时的寒冷又有了一种隽永的滋味。

    而回忆中的寒冷更有着异乎寻常的味道。

    现在不同了,风也刮得没有了规律,雪也下得没有了条理。瞧,都立春了,雪不知还在哪里开小差。冬天,失却了原来的寒冷。

    可孩子们却一个劲地喊冷。冷从何来?上上下下穿得规规矩矩,裹得严严实实,帽子、围巾、耳套、手套,应有尽有。晚上睡觉,要么铺好电热毯,要么灌上热水袋,条件好的,空调一开,暖气就来。本来寒冷就那么一丁点,还把它拒之门外,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生活。孩子们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寒冷,又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丧失了体验寒冷的机会。不知冷,何识暖?如此下去,孩子们又何以像草木那样蓬勃成人间壮丽的景色?

    不仅仅是孩子们。

    我真担心,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不知冷暖的状态下变得弱不禁风。

    寒冷,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盐啊。

    寒冷还会来的。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请围绕线索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赏析画线句。

    3结合全文,探究文末“寒冷还会回来”这句话的丰富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的“________”一句可以使人想象到氓的心愿满足后所露出的凶恶面目以及女主人公被虐待的情景。

    (2)《氓》中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的心志。

    (4)《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为法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6)在《赤壁赋》中以蛟龙、寡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

    (7)《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8)《赤壁赋》中,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没有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用之不竭”。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顽强抗争的精神。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阿刺秦王》中通过神态描写表现众人同仇敌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从远视的角度写村落与炊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评了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静女”从郊野采荑草送给“我”,荑草美好而又与众不同。

    (3)“马”作为古代日常生活中的代步工具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并在自省之后指出夫妻关系破裂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用明月可望而不可取来比喻求贤而不可得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传达出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鲁望游颜家林园病中有寄

    皮日休

    一夜韶姿著水光,谢家春草满池塘。

    细挑泉眼寻新脉,轻把花枝嗅宿香。

    蝶欲试飞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分明不得同君赏,尽日倾心羡索郎

    【注】①索郎:酒名。桑落酒的别称,亦泛指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闻友人鲁望游玩颜家林园,诗人不巧病中,于是写了这首诗寄给友人。

    B.诗歌第二句使用谢灵运“池塘生春草”的典故,表现出春日景物的美好。

    C.颔联中,“细挑”“轻把”写出了赏玩春景时人们的兴味盎然和惜花柔情。

    D.诗人最后感慨不能同友人一起赏玩春景,只能在家整日歆羡、借酒浇愁。

    【2】赏析诗歌颈联的景物描写。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忧庵记

    戴名世

    戴子所居曰忧庵。客问之曰:“吾子素无环堵之室,顾不审忧庵何所在也?”戴子曰:“忧庵者,无之而不在也。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陆宿逆旅,递旅即忧庵也。或授经于人家,必有书室以居其先生,书室即忧庵也。或朋友宦游而从之行,则所驻者为行台、公署,行台、公署即忧庵也。必择一亩之地,经营绸缪,构屋数楹而始颜之曰忧庵,则是庵也无日而可得矣。”

    客曰:“庵之义则吾既得闻之矣,敢请其忧?”戴子曰:“吾之生也与忧俱,凡数十年于今矣,吾故以忧名吾庵,志其实也。”

    客曰:“子之忧何如?”戴子曰;“五行之乖谬入吾之膏肓,阴阳之颠倒蛊吾之志虑。纠纷郁结,彷徨辗转,辍耕陇上,行吟泽畔,或歌或哭,而莫得其故,求所以释之者而未能也。”

    客曰:“是为有忧疾矣,吾请为子治之。吾将以泰华为莞簟而寝子,以江海为羹汤而饮子,且以唐虞三代之帝王为之医,以皋、夔、稷、契、伊尹、周公为之调剂,以井田、学校、封建为之药饵,以仲尼、孟柯为之针砭,如是而子之疾其瘳矣乎?”戴子恍然而悟,欣然而作曰:“疾痛愁苦,病者之所自知也,切脉按方,医者之所能也。吾闻医门多疾,疾之奇未有如余者。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庚辰正月。

    【注】①戴名世;字田有,号药身,又自号忧庵,安徽桐城人,清初文学家。戴名世少有文名,屡试不第,极穷之遇,致使他“胸中之思,难掩抑郁,无所发泄,则尝见于文辞……自快其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B.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C.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D.吾之疾/而吾自莫之知疾/且益殆/今客嘉惠/鄙人而得国医以愈吾疾/吾忧庵之号请从此去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署,旧时公务人员办理政事的处所,今也指上级机构在地方的办事处。

    B.膏肓,人体心脏与横膈膜之间的部分。旧说认为是药效无法达到的地方。

    C.泰华,泰山和华山的并称,泛指天下名山;也可单指华山。本文指后者。

    D.切脉,中医以食、中、无名三指指端按在脉搏上,检查病人的健康状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庵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种化虚为实的说法。舟船、逆旅等皆可为忧庵,可见作者之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作者的愿望就是有一天能够得到一亩土地,规划经营建设,盖起房屋数间,修整完善之后,再挂上“忧庵”的牌匾。

    C.在向“客”解释自己的忧的时候,作者用到了陈胜、屈原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是仅仅为个人的原因而忧。

    D.“客”为“我”提供了治疗忧疾的方案后,“我”恍然大悟,感叹自己的忧疾虽然少见,但“客”的方案却很对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子素无环堵之室,顾不审忧庵何所在也?

    (2)吾之生也与忧俱,凡数十年于今矣,吾故以忧名吾庵,志其实也。

    【5】“客”是从个哪几个方面来治好”我”的忧疾的?请根据原文内容概括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从幼儿园到高一,我们遇到过风格不同、神采各异的教师。他们或严厉,或温柔;或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或拖泥带水、不知所云;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或简单粗暴、毁人不倦;或激情飞扬、活力四射,或没精打采、蔫头耷脑……

    请选择其中一位印象特别深刻的老师,用心加以刻画,要努力写出该老师的特点,要突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动情点。

    要求:(1)全文以记叙为主;(2)标题自拟;(3)文中所写的老师以“徐老师”相称;(4)为维护网上阅卷的公平,不得透露学校教师等相关信息;(5)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