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厦门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

    某校邀请著名学者刘教授来校讲学,在向全校师生作介绍时,校长的话中有这样一段:“刘教授是我校的校友,他长期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丰富,贡献卓著,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A.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B.这既是他的光荣,也是我们学校的光荣

    C.这既是我校的自豪,也是他本人的自豪

    D.这既是他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 2、下列外貌描写与人物姓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5)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A.贾迎春 贾探春   薛宝钗   林黛玉   王熙凤

    B.贾探春 贾迎春   林黛玉   王熙凤   贾宝玉

    C.贾迎春 贾探春   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

    D.贾探春 贾迎春   王熙凤   薛宝钗   林黛玉

  • 3、选出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盖其又,则其至又加少矣 秦之遇将军,可谓

    B. 其后名之曰褒禅 君安与项伯有

    C. 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D.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也。 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遏制腐败,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堵塞制度漏洞,才能让违法违纪者无隙可乘,才能消除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树立全社会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心。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需拔苗助长,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③虽然他的语文基础并不好,但经过这一年来的博闻强识,现在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已经名列前茅了。

    ④1992年11月17日这个冬天的早晨,路遥那双一生紧握着陕北的大手松开了,一个想要诉说的声音归于缄默,一个苍劲的手势在半空中戛然而止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②⑥   D. ②⑤⑥

     

  •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jūn)巡  刻(lóu)   (hái) 老祖(tuán)

    B.墨(dí)    (xuán)   (jiàn)  头(diàn)

    C.杀(shì)  咽(wū)    杆(wéi) 沸反天(yíng)

    D.渣(zǐ)   进(chuō)  (cù)  不知句(d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南朝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篡,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渭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用大量篇幅来讨论文体,把文体分为三十三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结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的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朝宋文帝把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进行了文笔的区分,让文学有了独立于学术的地位。

    B.从强调“文”之抒情性和注重语言的形式美的角度,梁元帝萧绎所说的“文”已近于我们现今所说的文学。

    C.《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并概括了诗和赋两者不同的风格特征,在文体辨析上比《典论·论文》进了一步。

    D.四声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对用事对偶的讲究,都表明南朝文人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更为自觉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述“汉朝的文学是指学术”之时,引用《史记》史实进行论证,为论点提供了事实论据。

    B.文章两次征引“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用以论证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C.整篇文章采用了总分的论证结构,从三个方面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自觉展开论述,论证思路清晰。

    D.文章使用“比较明确”“更广泛地”“最重要的”等词语对观点的表述作出恰当的限制,立论审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魏晋之前,尽管也有文体辨析的意识,但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于曹丕。

    B.《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因此比《文心雕龙》上篇对文体的辨析更详细。

    C.到了南朝时期,文人对审美的追求不但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体现在文学理论上。

    D.“文学的自觉”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中表现了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了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直接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其一)中,曹操用《诗经》里的“_________________”句子,情味缠绵悠长,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语意含蓄,用心婉转。

    (2)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李白蔑视权贵,不愿违背心意趋炎附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4)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描写了骇浪搏击江岸的壮丽景色。

    (5)《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写山川之“寥廓”,先选择有大气象的“山”“林”两个意象;接着又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抓住江水和航船两个意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白处的诗句。

    (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有力抨击东晋士大夫生死观的句子为“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表达了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羡慕大自然永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表现是诗人摒弃世俗,渴望返回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6)《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渲染送别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李商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含意相同。

    (3)苏轼在《赤壁赋》中,融情景理于一炉,生发“人生短暂,人类渺小”的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通过比喻进而总结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志得意满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秦观在《鹊桥仙》中表达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幅人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霁

    何景明

    断雨悬深壁,余雷震远空。

    苍林横落日,碧涧下残虹。

    万井波光静,千家树色同。

    何因共朋好,归咏舞雩风。

    (注)①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正德初,因宦官刘瑾擅权而谢病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从视听角度展现雨霁之初的情景,既描绘出阵雨之后积水难收的画面,又捕捉住转瞬即已远去的听觉形象。

    B.颔联紧承首联,巧用倒装句式,以“横”“下”二字生动描摹出落日斜照青苍树林,一弯彩虹直入碧涧的雨过天晴的美景。

    C.“波光静”暗示雨来之时市井中大小水池并不静,“树色同”则可见雨前各处树木深浅不一,突显出雨霁后静谧秀美的风光。

    D.全诗前六句依时间为序写景,末二句因景抒怀,思接千载,表达了亲近自然的愉悦之情,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试分析尾联中“归咏舞雩风”用典的妙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戟,指我国独有的古代兵器,是戈和矛的合成体,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因此戟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

    B.参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右,御者中,陪坐左。乘,四马一车。

    C.跽,长跪。古人席地而坐,以两膝着地,臀部贴在脚跟上为坐,直身臀不着脚跟为跪,跪而挺腰耸身为长跪。

    D.怀王,怀是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形势危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张良于是见樊哙,寻求帮助。

    B.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就可封作王。

    C.项王对樊哙闯帐不惩罚,反而先后赏赐给樊哙一大杯酒、一条不熟的猪后腿,直至“赐座”。

    D.樊哙闯帐,意在与项王拼命。劝项羽不要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体现樊哙智勇双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

    ——张桂梅写给年轻人的一封信

    材料二:

    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非偶然也。

    ——孙中山《中国革命史》

    以上两则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根据它们的启示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