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而行无过矣   知:知晓

    B.于物也   假:借助

    C.砺则利   就:接近

    D.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B.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C.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安-225可载坦克飞机,这款世界最大运输机将为虎傅翼,弥补解放军运力不足,为中国在边远地区的防务带来巨大的好处。

  •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假舟楫者,非能

    B. 道也

    C. 骊山构而西折

    D. 方其破荆州,江陵

  • 4、“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A. 远交近攻 顺手牵羊 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 浑水摸鱼 调虎离山 D. 暗度陈仓 金蝉脱壳 欲擒故纵

  • 5、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B. 《劝学》选自《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C.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茶馆》等。

    D. 《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作者是赫尔曼·黑塞,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的内核。当时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体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萧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梦>景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

    【5】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荆轲刺秦王》中描写易水送别的场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景抒情,很好地抒发了荆轲的悲壮之情。 

    (2)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侍坐》中的曾皙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论语·侍坐》中写到孔子听了子路的志向后笑了笑,这是因为他认为“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2)《师说》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赢粮而景从”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 10、(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脍炙人口,请按诗句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2)在横线填写作品原句。

    ①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②只要坚持,就会成功。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直接描写音乐的声调来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

    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

    【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

    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

    【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

    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

    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所好轩记

    袁枚

    所好轩者,袁子藏书处也。袁子之好众矣,而胡以书名?盖与群好敌而书胜也。其胜群好奈何?曰:袁子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书之好无以异于群好也,而又何以书独名?曰:色宜少年,食宜饥,友宜同志,游宜清明,宫室花石古玩宜初购,过是欲少味矣。书之为物,少壮、老病、饥寒、风雨,无勿宜也。而其事又无尽,故胜也。

    虽然,谢众好而昵焉,此如辞狎友而就严师也,好之伪者也。毕众好而从焉,如宾客散而故人尚存也,好之独者也。昔曾皙嗜羊枣,不嗜脍炙也,然谓之嗜脍炙,曾皙所不受也。何也?从人所同也。余之他好从同,而好书从独,则以所好归书也固宜。

    余幼爱书,得之苦无力。今老矣,以俸易书,凡清秘之本,约十得六七。患得之,又患失之。苟患失之,则以“所好”名轩也更宜。

    1题目中的“轩”常被古人用来命名自己的书斋,如高中教材中就有______轩。

    2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 ________  。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他家的藏书多得无数,随意证明他好书胜过一切。

    B. 作者认为有的人推辞众多爱好而亲近书籍,是虚伪的。

    C. 作者说他从小到老爱书不辍,有增无减,便以“所好”名轩。

    D. 作者后悔自己曾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到老年便独好书了。

    4从全文看,“所好轩”得名的原因是:

    5书籍并非作者一人所好,而他却说自己“好书从独”,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根据要求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可见“善读”之重要。

    请以“做一个善读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不少于 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