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序号按语意连贯的要求填入下列文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乘船在两岸夹山的漓江上航行,最能让人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船舷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面对这一幅幅彩墨画,你不能不叹服诗人诗句的贴切:桂林的山啊漓江的水,情一般深啊梦一样美……
①山色虽无幽深,但青葱明丽:山石层层累累,刀劈斧削,触目是造化形成的溶洞
②江水穿峰过岩,曲曲折折,仿佛银河化为了大地上的飘带
③江峰临江陡起,谈不上海拔,但气势依然雄险;峰峦相连,蜿蜒形成一道道优美的曲线
④江面弥望中一抹抹深深的碧色,使人心醉;近处的江水却又清澈见底,荡人心胸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①②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B.珀西·比希·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主要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等。
C.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其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有《望岳》、“三吏”、“三别”等。
D.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山水田园诗派之鼻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吞八荒之心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这里指天下。
B. 外连横而斗诸侯 连横:秦国采用苏秦的建议,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与秦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
C. 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天地四方,这里与“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同义。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科目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之地图献秦王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
C. 终已不顾 荆轲顾笑武阳
D.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顷之未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2】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3】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7、默写。
(1)以吾一日长乎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齐桓晋文之事》)
(5)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庖丁解牛》)
(6)方今之时,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庖丁解牛》)
(7)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
(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9)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枉者直。(《论语·颜渊》)
(10)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11)君子固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12)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13)雨丝风片,烟波画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园》)
(1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桂枝香·金陵怀古》)
(15)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过洞庭》)
(16)《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
(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8、名篇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地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
(4)《六国论》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6)《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作比喻论证,说明赂秦的危害。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下列语句的上句或下句。
(1)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3)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4)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8)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9)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2)曹操的《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 ”表现了曹操像古代先贤周公那样渴慕人才以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胸怀。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仍不能到达的人,也可以没有悔恨了。
(4)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任凭小船漂荡,越过茫茫江面的心境。
(5)《归园田居》中通过描写农村常见的鸡、狗,以动衬静,描绘出一个宁静、安宁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
(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学习前贤,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拾遗:官名。袁氏曾任拾遗,因罪流放岭南。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于《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
乙
是故《春秋》力争于毫厘之间,而深明乎疑似之际,截然其有所必不可为也。不观于《诗》,无以见王道之易。不观于《春秋》,无以知王政之难。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且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唯其不为穿窬也,而义至于不可胜用。唯其未可以言而言、可以言而不言也,而其罪遂至于穿窬。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罔民而可为也 罔:同“网”,比喻陷害
此其所以为孟子欤! 所以:……的原因
B.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赡:供给人财物
是皆穿窬之类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于:介词,从
深于《诗》而长于《春秋》 深:深刻
D.其若是,孰能御之? 其:代词,他
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 穿窬:穿墙,指偷盗
【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B.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C.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D.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庠序”是指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商代叫序,周代叫庠。后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B.甲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乙文见解独到,不落窠臼,说理明白晓畅而又透辟。
C.孟子认为“王天下”,要制民之产实现养民安民,要礼乐教化淳朴民风;因此在乙文中苏轼认为研究孟子应主要关注其“仁义”思想。
D.《诗》《春秋》都属于儒家五经。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春秋笔法”,是指“于字句中于褒贬”,微言大义。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计。
【5】作者认为“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请结合甲文选择两处对作者的观点加以分析。
14、题目:这件事___________我
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如影响了、教育了、改变了、感动了等,将题目补充完整。(2)写一篇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3)卷面整洁,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