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百色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崖限道者(阻挡)

    ③举酒客(劝请)   ④见云中白若搏辅数十立者(稍微)

    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雾若带然(停留)

    ⑦而吾与子之所共(到………去)   ⑧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学习、研究

    A.①③⑥⑧ B.②③⑤⑥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 2、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走运的人,避开倒霉的人。说是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就分享了他的欢快。,失败者不累及旁人,那一份晦气够人感到压抑了。

     

      ②

    A.

      /

      如果

      那么

      所以

      虽然

    B.

      但是

      可以

      或者

      而且

      尽管

    C.

      进而

      要么

      要么

    /

      最好

      已经

    D.

      与其

      毋宁

      相反

      即使

     

     

    A. A   B. B   C. C   D. D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C.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D.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一项是 (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C.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D.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 5、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A.数峰无语立斜阳 B.水面风回聚落花

    C.蝉曳残声过别枝 D.楼上春容带雨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他现在身体又痛又发僵,他的伤口和身上一切用力过度的部分都由于夜里的寒冷而痛得厉害。他想:我希望我不必再去跟它们斗啦。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们斗呀。

    可是到了半夜的时候,他又跟它们斗起来,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它们是成群结队来的,他只看到它们的鳍在水里划出的纹路,看到它们扑到死鱼身上去时所放出的磷光。他用棍棒朝它们的头上打去,听到上下颚裂开和它们钻到船下面去咬鱼时把船晃动的声音。凡是他能够感觉到的,听见的,他就不顾一切地用棍棒劈去。他觉得有什么东西抓住了他的那根棍子,随着棍子就丢掉了。

    他把舵把从舵上拽掉,用它去打,去砍,两只手抱住它,一次又一次地劈下去,但是它们已经蹿到船头跟前去咬那条死鱼,一忽儿一个接着一个地扑上来,一忽儿一拥而上,当它们再一次折转身扑来的时候,它们把水面下发亮的鱼肉一块一块地撕去了。

    最后,一条鲨鱼朝死鱼的头上扑来,他知道一切都完了。于是他用舵把对准鲨鱼的头打去,鲨鱼的两颚正卡在又粗又重的死鱼头上,不能把它咬碎。他又迎面劈去,一次,两次,又一次。他听到舵把折断的声音,再用那裂开了的桨把往鲨鱼身上戳去。他觉得桨把已经戳进去,他也知道把子很尖,因此他再把它往里面戳。鲨鱼放开鱼头就翻滚着沉下去。那是来到的一大群里最后的一条鲨鱼。它们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吃了。

    老人现在简直喘不过气来,同时他觉得嘴里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这味儿带着铜腥味,甜滋滋的,他一时间害怕起来。他担心了一会儿。不过那种味道并不多。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唾沫,说:“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吧。”

    【1】节选部分对老人(桑地亚哥)的描写主要用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描写的手法。

    【2】节选最后一句话“吃吧,Galano。做你们的梦去,梦见你们弄死了一个人”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3】作者笔下的老人是一位怎样的典型形象?选段中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时,产生过“这一回他知道斗也不会赢了”“他知道一切都完了”等心理,这样描写是否削弱了对老人形象的塑造?

    【4】在与鲨鱼的搏斗中,老人知道一切都完了,自己终于“给打败了”,其实老人也真的败给了鲨鱼,我们怎么看待他的失败?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默写,将横线上的空缺填充完整。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一直起早睡晚,忙碌操劳。

    (2)《离骚》中抒发诗人将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决不后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口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千古名句,表现了作者为国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抱负和伟大胸襟。

    (6)《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老人小孩的描写,展现一副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回答之后孔子微笑不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表现诗人漂泊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身世孤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诗人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只知慨叹朝代兴亡,不能吸取历史教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借景抒情,在形象地描绘了萧萧落木与滚滚江水之后,无限悲戚地感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年迈憔悴而孤独的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默写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故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中,用“一船星辉”来比喻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苏轼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

    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

    近买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选自《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注释)①岐阳:西北军事重镇,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②乘传(zhuàn):乘坐传车,指奉命出使。西琛(chēn):语出《诗·鲁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意指夷狄臣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岐阳这个特殊地点,描写九月微雪富含深意,这与作者秉持的抗战主张相契合。

    B.作者注重炼字,“冷”字一方面是指气候之冷,一方面是说作者嫌弃“官”小而厌倦仕途。

    C.诗的颈联一个“别”字,巧妙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并指出与弟弟子由分别的事实。

    D.“白发”句用词巧妙,“上”字形象生动地将作者鬓增白发的情况呈现出来,极富动态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庙

    苏轼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即河伯)教之以上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免于后世?”

    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助词。②伊:助词。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④惊湍:惊人的急流。⑤逝:发语词。⑥沉吟:犹豫不决。⑦退默:引退隐居。⑧九关:九重天门。⑨要:总结。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B.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C.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D.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B.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丹青”又本指丹砂青腹矿石颜料,因其不易褪色,故史家以此比喻一个人业绩昭著,又因丹册多勋,青册多记事,故“丹青”意同史册。

    C. 国:古代王、侯的封地称为国(或邦)。古代的国(汉代以后是郡国)在建制上相当于省、直辖市。衍生义为国都,指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D. 君子:君子,原本是国君之子的意思。根据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国君之子(嫡长子)从小就要进行理想和人格的规范教育,所以自然成为个人修养上的楷模。后来,“君子”一词便被引申到对人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屈原庙赋》是采取“骚体赋”的形式写成的,是为了纪念“骚体赋”的创始人屈原,其词气与屈原有暗合之处。

    B. 本赋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叙写了江峡的崔嵬山峰、峭壁惊湍、江畔荒凉寂寞的屈原故居和屈原徘徊江上、怨慕楚王、思念故国的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追慕屈原高洁的人品,渴望匡时济世的情感。

    C. 苏轼认为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中,要同邪恶势力巧妙灵活地周旋,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为保全生命而远离祸害。

    D. 本文同《离骚》一样,大量运用句尾助词“兮”,使文章唱叹有致,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来使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2)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青年节,不少演讲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的、创造的、实干的、革新的、担当的姿态,播下一颗颗执着奋进、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的种子,绽放出朵朵绚丽的青春之花。

    每逢儿童节,大朋友比小朋友更热闹宝宝想过儿童节”“宝宝不说话,乖乖等礼物等斗图刷屏网络。佛系青年”“巨婴(身体成熟而心智极度幼稚的人)成为我国的年度流行语,现实里青年啃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新时代里,青年何为?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