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奋起,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可理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②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③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参观者就不由分说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④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技楼上的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个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步履稳健,风神潇洒,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⑤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⑥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A. ②④⑤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②山东豪俊并起
③衡下车,治威严 ④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⑤才能不及中人 ⑥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⑦斧斤以时入山林 ⑧小学而大遗
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⑩然秦以区区之地
A. ③⑤⑥⑧⑨⑩ B. ①②③④⑤⑧ C. ②④⑤⑥⑦⑧ D. ②④⑤⑦⑨⑩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十几年前,人们对韩国文化还仅仅停留在对泡菜的了解。而现在,一部《来自星星的你》让中国观众痴迷,一首《江南Style》让全球乐界追捧,一辆现代汽车让世界车坛青睐,一部三星手机让科技大佬美国苹果佩服得五体投地。能让全球消费者趋之若鹜,当然少不了奇思妙想、精益求精乃至吹毛求疵的品牌工程师、设计师,同样离不开整个国家对创新环境的建设。
A. 痴迷 B. 五体投地 C. 趋之若鹜 D. 乃至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些省份的中小学暑期培训班星罗棋布、水平参差不齐,对那些无证无良的,________骗钱的,偷漏税款的,市场监管部门应毫不手软地打击取缔。
②至于在反腐败中落马的“裸官”,在贪腐时亦________,将贪腐得来的钱财转移到海外,以供家属挥霍。可见,治理“裸官”是反腐课题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③部分高校提高学费的理由是“培养学生的成本上升”,看上去________。可是,众所周知,近年来,高校固定资产建设投入过多才是经费紧张的最大原因。
A.冠冕堂皇 肆无忌惮 明火执仗
B.肆无忌惮 冠冕堂皇 明火执仗
C.明火执仗 肆无忌惮 冠冕堂皇
D.冠冕堂皇 明火执仗 肆无忌惮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独霸角
李方
第一次去帮扶户赖青久家,是队长龚海鹏陪着去的。车从刘湾、滴垴、下寨几个小队驶过,七扭八拐,从谷底爬上梁顶。道弯路窄,但都已硬化,还不算太难走。远远地看到,山嘴上有几株落完了树叶显得灰黑的树木和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龚队长让停车,说:“前面车不能走了。秋天的时候已经挖好了路基,打通最后一公里,现在天冻了,没法硬化,停工了。”
我只好拿上扶贫手册、各种表格,步行前往。我一边躲避着挖虚的土,一边听龚队长讲赖青久。
“这人是个独霸角,跟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大集体的时候,几乎和队里的每个人都闹过别扭。别说其他人,连跟自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都不对付,打架吵嘴住不成邻居,搬到这个山嘴上来了。”
我心里一沉。“独霸角”是西海固的土语,谓人性格孤僻,待人生冷硬倔。摊上这么一个扶贫对象,工作怕是难以顺利。
还未到门口,当路一根绳索,拴在路两边的枯树上。龚队长说:“看!如何?好端端的人、车走的路,给你用绳子拦了。”
赖青久五十七岁,眼不花,耳不聋,腿脚灵便。赖青久问:“干啥的?扶贫的?拿的啥?”
我说:“今天只是来认个路,见个面,填表掌握一些基本情况。你抽烟吗?不抽?那我也不抽了,免得让你受二手烟的害。”我拿出烟敬他,以便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见他不抽烟,只好作罢。我又问:“老赖,干吗在路上拉绳子啊?”
赖青久很生气:“硬路挖成了虚土,又不硬化,人来车往,尘土飞扬,挡住,不让他走。”
“这是路啊,怎么能挡呢?”我劝他。
赖青久大手一挥:“条条大路通罗马,我这里不让走,他可以绕着走。山下边还有一条路,全硬化,又不远,不过多走15公里罢了。”
初次见面,不好搞得太僵,了解完大致情况,填好表格,我就道别离开了。
清明前后,栽瓜点豆。抽了空,我第二次去老赖家。这次因为正在硬化道路,施工车辆较多,所以车停得更远,我和陪同的妇女主任一同在人欢马叫的施工路段的边上走。
妇女主任说:“独霸角就是独霸角,说话办事就是跟人不一样。前些年湾里种西瓜,也是个收入。他拉瓜到街上去卖,别人问瓜价:‘多少钱一斤?’他说:‘一毛。’别人说:‘少价吗?’也就是那样随口一说,实际上瓜价人人都知道,就蹲下来挑瓜。结果他说:‘少价。两个五分。’你想谁还买他的瓜?去年搞养殖,他老婆养了头母猪,下了猪娃子,让他用摩托车捎到集上去卖。别人问:‘猪娃子好着吗?’他给人家来一句:‘不好,害着病呢!’”
我说:“这不纯粹跟人抬杠吗?”
妇女主任躲着驶过的车辆笑着说:“就是呀,害得他老婆背篼里装上猪娃子集集不落地去卖,又不会骑摩托,被害惨了。”
好容易到了赖青久的门前,绳子没有了,换成了两根长竹竿,打着叉挡在路中间。进了门,妇女主任说:“老赖啊,市上……”
老赖背着背篼,手里提着铲子要出门。老赖问:“干啥的?扶贫的?”
我说:“老赖兄,去年冬天我来过,今天来是核实一下,给你的化肥和薄膜送到了吗?送到了?送到了好,请在手册上签个字,也不敢耽误你上地。可是,赖兄啊,干吗还挡着路啊?拿掉吧。”
赖青久气得把手里的铲子扔了,说:“拿掉?拿掉还不把我家门口当骡马市场了?化肥是拿来了,往家里抬的时候把袋子扯破了,化肥撒了一路,害得我扫了好半天。”
妇女主任脸上挂不住,说:“他叔,你把路挡着车上不来,这么远的路抬上来,可不得扯破了?”
赖青久仰头怒目:“你又没来,你又没抬,你见了?”
赖青久弯腰拾起铲子回手扔到背上的空背篼里,就要走。
我沉下脸,拦住他:“赖兄,撒了的化肥再补给你一袋都行,但你得把路障撤了。这是众人走的路,你不能这样。”
“咦,一袋化肥两卷薄膜就能指挥我了?路是众人的,但家门前这一截儿是我的!”
我们只能跟在他的屁股后头出来,先走了,他在身后恨声恨气地锁着大门。
到了秋天,基础母牛入了栏,非得签字不可。但我心里发冷,不想再上山爬洼到山顶上去。我跟村支书说:“你啥时候去老赖家顺便把扶贫手册带去,让他把字签了。”年轻的支书连忙摆手说:“那绝对不敢。别人的可以,老赖不行。你去了他多少还给点儿面子,我去了那是拿着鸡蛋往石头上碰呢!”
这也是实情。现在村上的工作不好搞,村民和村干部之间,有着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隔膜。我只好憋着气再去。车一直开到赖青久家门前不远。一根粗壮的长椽横空而过,两头用长钉死死地钉在路两边的那两棵枯树上。车只能停在这里了。
村支书说:“我们钻过去吧。”
我说:“不。”
我掏出手机拨打赖青久的手机。
“谁?打电话啥事?”
老赖将头从大门里伸出来,望了望,关了手机,向我喊:“基础母牛已经拉回来养在圈里了,没啥事我关门了。”
我厉声喊:“老赖,过来!”
老赖趿拉着棉拖鞋,吸着鼻子,边走边说:“天气冻得人淌清鼻呢,出来干啥呀?”
我说:“天寒地冻是实情,一万块钱的母牛也养到圈里了,签个字你都怕麻烦?你这人是不是太有点儿不知好歹?”
老赖签了字,手扶着拦路的横木,平视着我的眼睛说:“别说一头牛,就是给上十头牛,也是政府给的,又不是你给的,我有啥不知好歹的?不是看你大冷天跑一趟,我连字都不给你签。”
我和村支书站在寒风里,显得很无奈,甚至看上去可能还有点儿滑稽。老赖看着我们,突然就笑了,是那种憋了很久终于绷不住的笑,他越笑越畅快。天上飘起了雪花,我和村支书仰头看看天,看看越笑越畅快的老赖,终于忍不住也笑了。
(选编自《小小说》)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对赖青久家的环境描写,“灰黑”的树木,“一户人家高耸的蓝色屋顶”,既符合季节和农户的特征,也营造了一种冷僻的氛围,为下文写赖青久的性格造势。
B.小说中以“我”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工作认真负责,但在面对赖青久这样的独霸角时,也难免灰心、生气,这更好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基层干部形象。
C.赖青久家门前挡路的路障从绳子到竹竿到粗壮的长椽,既体现了他的自私、狭隘,也可以从中看出他故意跟人对着干、唱反调的心理。
D.龚队长和妇女主任对赖青久的介绍侧面表现了赖青久性格孤僻,生冷硬倔,说话做事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他致贫的真实原因。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使用有限视角来讲述故事,虽然局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能拉近小说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便于带动读者了解我国的扶贫工作。
B.小说明线暗线交织相照,明线是“我”对赖青久的帮扶工作,写出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暗线是最后一公里的修路进程,象征脱贫工作即将取得成功。
C.小说没有快速发展、紧张的故事情节,“我”三次到赖青久家的扶贫工作都不顺利,情节的摇摆更好地展现了基层扶贫工作的艰辛。
D.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人物的语言贴合其身份特点。比如“跟谁都尿不到一壶”“干啥的?”“害着病呢!”,方言口语的运用使西北农村农民的形象更加真实鲜活。
【3】“我”三次到赖青久家,对赖青久的称呼从“老赖”到“赖兄”再到“老赖”,不同的称呼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4】小说结尾赖青久笑了,“我”和村支书也笑了。他们的笑有何意蕴?请结合文本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示自己与琵琶女的遭遇相同,一见如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人出行千里打比方,从反面说明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认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赤)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吾与点也”的生活方式是在暮春时节穿着春季的衣服,“________ ,_______ ”然后唱着歌儿高高兴兴回家去。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一文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供托慷慨赴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塑造了一个自信的子路形象,他在述志时,设想自己治理的国家内忧外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牡丹亭·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杜丽娘叹息满园春色无人赏识,都交付给了破旧冷落的庭院,表现了杜丽娘的伤春之情。
(3)在《红楼梦》“香菱学诗”一节中,香菱对王维“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一句叹赏不已,林黛玉以为王维诗中的“上孤烟”是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化用而来。
11、补出下面的空缺处。
(1)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_________,_________。
(2)惨象,________;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________。
(3)《氓》一诗中,写女子长期都要早起晚睡操劳的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4)《氓》一文中,描写女子女子嫁给男子后多年过着贫苦生活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情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②处者:指役夫的家人。③式微:出自《诗经》,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C.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D.这首诗造语自然精妙,音节流美铿锵,意象生动传神,触目所感,情与景会。
【2】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有哪些?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二)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
(选自《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B.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C.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D.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夷,泛指天下,与古文中的“四海”“八荒”“宇内”同义。
B.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大伯、虞仲俱为大王之昭。
C.黍稷,黄黏米和不黏的黍子,这里泛指五谷。
D.丙子,十二月初奕正逢干支的丙子;朔,农历每月初一日。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笑而不言”四字,写出宣王欲霸天下而又遮遮掩掩的微妙的神态,极尽生动之妙。“可得闻与”,表现了宣王欲争霸天下的强烈愿望。
B.孟子明知故问,以口腹声色之娱等一系列排比式的内容来揣度宣王的心思,形成说理的顿挫态势,然后道破其“大欲”,从而产生摇曳生姿的效果。
C.宫之奇看清了晋国的狼子野心,抓住晋虢的地理关系和假道的严重后果对形势作了透辟的分析,并有力地驳斥了虞公提出的“吾宗”和“神据”。
D.选文一孟子借邹楚之战的比喻,表明霸道的方式不可取,选文二宫之奇引用《周书》中的句子阐述“为政以德”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2)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14、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无题(泰戈尔)
夏天的飞鸟
飞到我的窗前唱歌
又飞去了。
秋天的黄叶
它们没有什么可唱
只叹息一声
飞落在那里。
要求:①根据诗意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7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