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 ① 是先播种后浇水, ② 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 ③ 吸水软化后,种子 ④ 能放进去, ⑤ 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⑥ 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通常 / 只要 就 因此 也
B. 一般 但 只有 才 所以 就
C. 通常 但 只有 才 因此 也
D. 一般 / 只要 就 所以 就
2、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所辑录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孔子和儒家学派的主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
C.《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四书”。《齐桓晋文之事》充分体现了孟子善譬、善辩的语言艺术和纵横捭阖的文章气势。
D.《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国别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传”是对经书的注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读书要有心,有心者能在作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炼方法,持之以恒,学识就会由此登堂入室,必将收到意想不 到的效果。
B. 虽然美式橄榄球,不可能像足球那样让伦敦万人空巷,但体育场座无虚席、蓊蓊郁郁的盛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C. 那位布衣诗人走在山野间,看见光怪陆离的青青艾叶,信手拈来握在指尖,思念便犹如潮水般涌起。
D.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4、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不拘于时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很多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一个人如果失去对过去的理性判断,注定是可悲的;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对历史的敬意,则更加难以直面未来。
B.坚持文化自信理念,乘持“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进步”,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C.中央电视台各部门通力配合,携起手来联袂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D.文章能否发表不仅是写作水平高不高看问题透不透的问题,而是编辑及其栏目需不需要的问题,而不知廉耻地抄袭别人的文章,那就是人品出毛病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庐陵文化,简单来说就是吉安的传统文化,是有史以来庐陵先人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包含很多方面,博大而精深。在江西腹地仅2万多平方公里范围里,产生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在古代州府中是少见的;不仅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文化宝库中闪现夺目的光彩,还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不管你熟不熟悉,喜不喜欢,都真真实实地珍藏在史册中,在人们的记忆里,得到学术界和有识之士的认同和肯定。
地域文化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特征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特色。庐陵文化的主要人文特征不少专家总结提炼过,但似乎都没有得到广泛认可。我认为还是古人的评价更确切明了,那就是“文章节义并重”。虽然别的地方也可用这句话,但在古庐陵特别突出。早在宋代,庐陵就誉为“文章节义之邦”,并得到历代文化界的推崇。“文章”的含义是指精神面貌、道德风尚、礼义法度、文明程度,后来引申到诗文词章等;“节义”说的是气节操守和信义。以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解缙为代表的庐陵先贤,忠义节烈、经时济世的观念特别浓烈,胸怀天下,不计较个人得失安危,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不管是春风得意还是面临逆境,始终保持高洁的操守,注重道德的修养,坚守气节,维护民族利益和人间公道,为大义而不屈不挠。同时,挥洒卓越的才华和辛勤的汗水,留下了累累雄篇华章,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经典诗文。这个人文特征的核心便是浩然正气,有人说古庐陵是“中华正气的原乡”,虽然有些过誉,但从庐陵先贤所作所为所言的实际来看,的确突显了一个“正”字,即为官持正义,做人尚正直、做学问发正言。先贤们以模范的行为,影响和带动了更多的士民百姓,促进了崇尚正气的良好传统和风气。“庐陵正气”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忠贞爱国的精神、刚正不屈的品性、清正廉洁的风范等,值得我们去挖掘探讨和弘扬。“文节俱高"可以称作是庐陵先贤的主体精神,不是发生在几个人身上或在某个朝代,而是一批批一代代传承不息,这在古代州府范围内是少有的,是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觉得,崇文重教是吉安历史上最主要的文化传统。不说古代的书院学舍遍布乡野,不说先人如何苦读和藏书刻书,也不说三千进士可能为全国之最的荣耀,你去看看经百年沧桑依然顽强存留的大量古村里的家训格言和楹联牌匾,就能被崇文重教的气息所感染,领略扎根于民间经久不息的乡风民风。普遍所见的楹联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歌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我最喜欢青原区渼陂村敬德书院的鎏金家训“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这些都无不彰显崇文的价值。崇文是吉安光辉的传统,更应是新时代的新风尚和新要求,在重视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发展的同时,更应推崇文明的言行,形成良好的文风,打造文雅的气氛,尊重有文化的人,这就是传承和发展。
优秀的庐陵文化资源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吉安市在弘扬开发方面作了努力,取得了累累成果,有口皆碑。如何继续深入和扩展,是个宏大而艰巨的课题。这需要眼光和情怀,需要规划和政策扶持,更需要文化界、企业界的参与,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与现实需要相吻合的精华,生产出适应市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品。这样才能把沉淀在历史中、写在书里、说在口头上的文化资源激活,固化起来,物化出来,形成产业,加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来。
(摘编自李梦星专访《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与庐陵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文化,是吉安的传统文化,是庐陵先人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博大而精深。
B.庐陵文化不仅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文化宝库中闪现夺目的光彩,还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
C.作者认为,庐陵文化的主要人文特征就是“文章节义并重”,核心是浩然正气。
D.以文天祥、欧阳修等为代表的庐陵先贤,他们坚守气节,维护民族利益和人间公道,为大义而不屈不挠,是最为珍贵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首先用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庐陵文化的含义、地位、贡献和影响力。
B.作者在第二段阐述庐陵文化的主要人文特征时,分别解读了“文章”“节义”的含义。
C.文章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主要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
D.由文章我们可以推断,井冈山精神在某些方面一定传承和发展了庐陵文化的精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庐陵先贤为官持正义,做人尚正直,做学问发正言,突显了一个“正”字,很好的诠释了古庐陵是“中华正气的原乡”的说法。
B.目前,我们只在以文天祥、欧阳修、杨万里、解缙等为代表的庐陵先贤身上找到忠贞爱国的精神、刚正不屈的品性、清正廉洁的风范。
C.依然顽强存留的大量古村里的家训格言和楹联牌匾,才让我们感染到崇文重教的气息,领略到扎根于民间经久不息的乡风民风。
D.继续弘扬开发优秀的庐陵文化资源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扶持、参与,进一步激活、固化、物化这些文化资源,形成产业,加入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来。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 惑而不从师,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4)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5)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中,描写酒醒后凄凉孤独感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苏轼《定风波》上下篇中“______”“______”两句,分别描写了作者面对风雨,坦然自若的心情。
(3)李清照《声声慢》中借梧桐、细雨“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孤独愁苦的样子。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琵琶行》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体现了其不同的特点。比如“____________”表现了乐声粗重的特点,“____________”表现了乐声轻细的特点。
(3)杜甫在《登高》中用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不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暗示“___________”,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其景色。
11、默写: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描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4)_____________,恍惊起而长嗟。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中表现李白鄙弃权臣贵戚,展示自己傲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赏心亭①
王 珪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②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芳樽。
【注】①赏心亭:建康(今南京)名胜,北宋丁谓所建。②玉树:即《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后主所作,公认的亡国之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的首句写景是从历史着眼,“此空存”,一“空”字含有无限感慨,与韦庄“六朝如梦鸟空啼”意境类似。
B. “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从空间上写六朝古都,“压”写出了江城的险峻强固;“沧波”写出江水浩渺。
C. 第三、四句紧承第二句,描写诗人举杯遣怀,登高远眺,触景生情,感慨弥深。“来”“入”两个动词写出江山奔赴的气势。
D. “王气”是指帝王气象,诗人由耳边不时传来的悲歌之声,想起宋王朝开国之初的强盛与辉煌,而今帝王昏聩,令人叹惋。
E. 第八句中“对芳樽”对应前文“醉眼”。诗人面对精致的酒器开怀畅饮,足以见出诗人在怅然之余,仍有乐观豁达的精神。
【2】诗中表达了哪些“怅然”之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鄂邑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顿首,古九拜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也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14、生活中,总有那么一首旋律或几句歌词,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笔墨把它抒写出来。
要求:(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并结合使用议论;
(2)运用排比修辞和反问句式;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2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