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勒泰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那部作品由巴金所做?(  

    A.《四世同堂》

    B.《家》

    C.《骆驼祥子》

    D.《子夜》

  • 2、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以冷色调为主,描绘了萧瑟、凄清的秋江景色。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14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明的境界。

    B.颔联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的窸窣之声,长江的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由写景转向抒情。诗人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爱登台的感情,概括进一联“雄阔高浑,实大声宏”的对句之中,抒发了诗人虽年老多病、飘零他乡却仍然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

    D.诗歌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又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跃然纸上。

  •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虞常果张胜  引:招供   B.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胜白 候:拜访

    C. 系张胜   收:速捕   D. 相与谋劫单于母氏归汉   阴:阴谋

  •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好声音》节目越来越火,学员身上的谣言也开始风生水起,横行网络。对此,节目组表示将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B. 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份子。

    C. 朱先生年幼时,经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为最年幼的学生。

    D.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有些国家提高关税壁垒,实施以邻为壑式的自保政策,最终也将损害本国利益。

     

  •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B. 此不知人之祸也

    C. 方正之不容也   D.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8年,《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披露,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达38%。而2015年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如此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联合国近期发布报告预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世界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在过往的数十年中,由于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粮食危机的威胁始终并未消除。所以,事实上,世界各国已经或正在通过系统建立机制来避免餐饮浪费问题,并由此形成简朴节约的餐饮文化。

    (摘编自陈城《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光明日报》2020年8月12日)

    材料二:

    剩饭菜里,有改进供餐方式的需求。调查显示,对比盒饭、自助餐、组合套餐这三种常见校园餐饮提供方式,盒饭浪费最为严重,约占供应量的1/3,而自助型餐饮浪费量最低。这就启发我们,盒饭虽易于搭配、便于分发,但如何满足个性化需求还需探索和实践。比如,调整分量,精准供餐;多几种菜品组合,多一些套餐选项;主食也可分大中小份或自助取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做一些改进,浪费就会减少。

    剩饭菜里,还有对食育的呼唤。有老师观察,肉类菜品往往受到学生欢迎,青菜豆腐等则无人问津。调查也显示,中小学生浪费的食物以主食和蔬菜为主,分别占总量的45%和30%。

    如何引导学生不挑食、不偏食,建立科学饮食习惯,还需进一步思索。

    通过食育,通过食堂服务的改善与提升,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爱惜粮食,知晓时令变迁、体谅劳作辛苦、解读健康密码。显然,学校能做的还有很多,学生能做的也还有很多。

    (摘编自吴月《从分析剩菜中找改进供餐的办法》,《人民日报》2020年8月30日)

    材料三:

    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居安思危的粮食安全意识。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尽管我国粮食安全的饭碗已端稳,也有自信、有能力面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仍面临需求增长、资源约束、结构性矛盾等问题,隐忧仍在,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舌尖上的浪费说不,须形成有效的机制,控制餐饮浪费现象的滋生蔓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舌尖上的浪费说不,还应全社会共同发力,在教育和宣传上,要进一步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指示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粮食都心存尊重与敬畏。而身处消费社会,餐饮文化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受到面子的驱动,造成大量舌尖上的浪费。杜绝因面子而起的餐饮浪费,一方面需要以变革消费环境为抓手,将崇俭抑奢、理性适度作为社会消费的新风向标;另-方面应培养绿色健康的饮食习惯,重塑人们的饮食消费行为。

    (摘编自《对粮食还是要保持敬畏之心》,中国社会科学网2020年8月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往的数十年中,由于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粮食危机的威胁并未得到解除,世界面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B.通过对校园餐饮常见的盒饭、自助餐、组合套餐这三种提供方式进行比较,可知盒饭浪费最为严重,约占供应量的1/3.

    C.通过对剩饭菜的调查可知,中小学生浪费的食物以主食和蔬菜为主,他们似乎更喜欢吃肉类不喜欢吃青菜豆腐等菜品。

    D.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我们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粮食始终保持敬畏之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形成简朴节约的餐饮文化,世界各国已经或者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如通过系统建立机制来避免浪费。

    B.剩饭菜反映学生在饮食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分析剩菜饭的情况,调整学校配餐的种类、数量,为学生提供精准配餐。

    C.材料三介绍我国粮食问题的现状,阐明对“舌尖上的浪费”所持的态度,说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粮食安全问题。

    D.我们要理性对待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面子”文化,这一文化对个人在餐饮中的消费造成了负面的影响,从而导致了“舌尖上的浪费”。

    【3】对我国而言,杜绝粮食浪费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双调词的创作,上片和下片的过渡很重要、很讲究,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两句,巧妙地由景过渡到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用与上述两句相似。

    (2)“风”经常撩动诗人的情思。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一句渲染悲凉气氛,引发诗人无尽愁绪;李煜《虞美人》中也正是“______________”一句牵引出词人的故国之思。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冉有对自己治国才能的肯定,但对于礼乐教化,就只能“______________”,这表现了冉有的谦虚谨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一诗中,诗人由秋及人,有感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自己年老多病,拖着残躯独自登上高台,心中苦闷跃然纸上。

    (2)《劝学》在论述学习方法时,在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比喻后,有力地小结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借杯中物来消解胸中块垒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主流的精神交游方式。以“酒”入诗在高一所学古诗文中寻常可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李白《蜀道难》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_______________?”

  • 11、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________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

    (3)爱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6)_____________________,便胜却人间无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上人(1)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2),时人已知处。

    送崔九(3)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释:

    (1)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2)沃洲山:相传为晋代高僧支遁放鹤养马处。

    (3)崔九早年与裴迪、王维隐居唱和,后来出仕为官,但不久即去官归隐。这首诗为送崔九归终南山而作。

    【1】裴诗使用的典故源自 (人名)的   (作品名)。

    【2】下列对于这两首诗的解说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一个字,表达了作者想同友人一起隐逸山林的心情。

    B.刘诗风趣诙谐,意蕴深厚,妙趣横生,言语间颇有调侃的味道。

    C.归山深浅去意为友人深一脚浅一脚,归山之路充满困难。

    D.两首诗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看似平淡,其实含意颇为深远。

    【3】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王安石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去,终英宗世,不起。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方其破荆州,江陵

    D.古人云:“死生亦矣”

    【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选文甲)相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而今安在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等都是年号纪年法。

    B.“忧”此指丁忧。古代官员在位期间父母去世,要辞官回乡为父母守制,是为“丁忧”。

    C.“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晚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D.“召”有征召、召唤、招致意,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召来授予官职或另有调用。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B.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C.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D.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石少年时酷爱读书,思维敏捷;成年后议论高奇,做事果敢无畏,有改变社会风气的远大志向。

    B.王安石认为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当时最亟需的了。这得到皇帝的认可。

    C.王安石认为,经术学问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世上俗人都以为经学不能辅佐治世的原因,是后世很多所谓“大儒”,都是才能庸俗之人罢了。

    D.王安石与陈升之负责推行新法。朝廷设置三司制定新法,王安石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一起负责变法。新法拟定后颁布推行。

    【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周国平先生对当代人的精神状况作过这样的描述:“精神生活的平庸化是我们时代的一个明显事实。在精神领域,不管幸运还是不幸,每个人独自承担拯救自己灵魂的责任,这将是许多代人的命运。热情的理想家所能做到的,至多是鼓舞人们自救,而不是充当救世主。”

    精神自救是精神健康的标志,即使没有哲学和哲学家,我们也有不满和自救的需要。

    请以“精神的自救”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感悟和思考。

    注意: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