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东营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 以其无礼于晋   ④何厌之有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2、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   ;入商科者,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     ,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①非为致富 ②时间不为不多 ③非为做官 ④苟能爱惜光阴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齐白石画册的一幅画上,一根枯枝横出,站立一只鸟,别无长物,但用笔的神妙,令人感到环绕 这鸟的是一个无垠的空间,真是一片“神境”。

    B.大力提倡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有人认为,文章不好就是文字功夫不好,只要掌握了文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一种误解。

    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但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

  •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字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牵附会(qiánɡ)   (mín)   (xuè)   圮(tān)

    B.而不舍(qiè)       (duo)   头(chán) 红(yīn)

    C.妖童女(yuàn)     (tiè)   眠(hān)   蚀(bō)

    D.古不变(ɡènɡ)     (fánɡ) 文(xí)     脚(biè)

  • 5、以下在生活中运用古代诗歌的情境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小伙子以硬笔书法在笺纸上抄录了《诗经·静女》当作情人节回赠女友的礼物。

    B.一位驻守边疆的战士抄录了《诗经·无衣》贴在宿舍墙上勉励自己与同伴坚守岗位。

    C.一个同学以《永遇乐》“可堪回首”三句点评国人在日军碉堡遗迹前嬉笑炫耀的照片。

    D.一个同学在班级元旦联欢互赠礼物的活动中抄录《涉江采芙蓉》一诗送给自己的同桌。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物理时空距离影响人们心理效应,审美情感也会改变,用以表达审美情感的审美范畴会发生改变,其中一些会逐渐消亡。

    ②长达数千年的农业文明时代,生活节奏缓慢,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发展近乎停滞。这种社会形态产生了普遍的思想情感——思念离愁,当这种心理效应脱离于具体生活情境,沉淀塑造为人的心理结构的时候,就上升为人们可以交互沟通的审美情感。

    ③思念和离愁是中国古诗词的重要题材,几乎所有的诗人都写过关于思念离愁的诗,留下许多千古名篇。比如关于思念的诗,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秋风词》),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古代交通不便,人与人相见不易,每一次相遇和重逢都要跋山涉水,克服地理空间的限制,因此是那么难得与珍贵。相遇和重逢之后的分离经年累月,在时间的煎熬和发酵中,相思与离愁与日俱增,当这种情感作为文艺主题时,包含着哀伤、幽怨、愁苦、惆怅的一种复杂的美学意像就营造出来了。从人类社会学角度看,思念和离愁是一种人际间的情感联系,可以提供给个体价值的外在确定,因而是闪烁人性光辉的美好典范。

    ④在当今信息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人们相互间的物理联系发生了剧变,从固定有限的连接到移动即时的连接,从单点垂直的连接到多点普遍的连接,所谓万物互联,即时互通。在时空折叠条件下,通过即时通讯工具人们可以随时与想联系的人联系,或语言文字,或电话视频,在这种交往模式下,思念、离愁无法产生。在时代更迭的交汇期,人们对已有作品中思念离愁的美学意象还能够理解和鉴赏,但已不会把它当作文艺表达的主要题材,这是信息时代文艺发展的重要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年轻一代成长,他们可能会不能理解思念和离愁,就会丧失对过去作品的感受力和欣赏力,这时候审美的代际跃迁真正完成。

    (节选自陈粤春《当代审美的嬗变与动向》)

    材料二:

    要推行审美教育,需要创造何种条件?

    我以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是必要条件。因为审美本身是一种超功利性的活动。

    美感的超功利性观点,是康德提出来的,经席勒加以发挥,而为我国许多美学家所认同。王国维说:美之性质,一言以蔽之,曰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已。虽物之美者,有时亦足供吾人之利用,但人之视为美时,决不计及其可利用之点。其性质如是,故其价值亦存于美之自身,而不存乎其外。(《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蔡元培说:美以普遍性之故,不复有人我之关系,遂亦不能有利害之关系。(《美学观念》)鲁迅说: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故其为效,益智不如史乘,诚人不如格言,致富不如工商,弋功名不如卒业之券。特世有文章,而人乃以几于具足。(《摩罗诗力说》)朱光潜则以人们如何对待古松为例,认为除了实用的科学的两种态度之外,还有一种审美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把全副精神都注到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谈美》)。

    但儒家重在政治哲学与伦理哲学,即使对于审美的文学艺术,也总要拉扯到为君”“为父的政治伦理上去,使之成为教训文学教训艺术,弄得毫无美感可言。在这种思想影响之下,艺术教育也就变成了耳提面命的政治思想教育,却忽视了审美愉悦。而正是这种审美愉悦,才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艺术的无用之用。

    美,是要慢慢欣赏,细细感悟的。朱光潜《谈美》一书最后一篇的题目是:慢慢走,欣赏啊!这是引用景物优美的阿尔卑斯山谷中公路标语牌上的话。作者说: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宗白华的美学著作索性就叫作《美学散步》,书前有一篇《小言》,专说散步对美学研究的意义: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很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大天才达·芬奇在米兰街头散步时速写下来的一些‘戏画’,现在竟成为‘画院的奇葩’。庄子文章里所写的那些奇特人物大概就是后来唐、宋画家画罗汉时心目中的范本。这话当然是针对审美感受而言的,但从书本里走出来,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道理,却是实在的。

    (节选自吴中杰《审美感受与余裕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心理效应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就可能沉淀塑造为人的心理结构,同时上升为人们各种各样的审美情感。

    B.信息时代,年轻人通过及时通讯工具产生联系,因此失去了对思念和离愁的理解,促成了审美的代际跃迁。

    C.在美感中,人超越自我的囚笼,回到万物一体的人生家园,从而在心灵深处引发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D.“美学散步”就是把审美的超功利性与人的精神自由融通起来,树立一种超脱外物的人生态度。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相思和离愁一旦作为文艺主题,其复杂的美学意象,便成了人际间传递哀伤、幽怨、愁苦、惆怅等情感的载体。

    B.“美”是不考虑其实用价值的,“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这就是说美、美感、审美活动的突出特点是超功利性。

    C.人在审美静观中处于一种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无差别状态,物、我对立关系的消失,意味着对功利的超脱。

    D.美是需要慢慢感悟的,表现在具体行动中,就是无计划、无目的、不成系统,这也是宗白华“美学散步”的由来。

    【3】结合材料,下列表述所涉及内容不符合材料论述范畴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人们利用及时沟通工具,突破了时空距离的限制;临别赠言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少,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显得多余。

    B.青少年学生借助网络博物馆、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自由、便捷地欣赏各类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进行重复性审美体验。

    C.纸质书从装帧到印刷,比电子书更能体现“书”的内涵,更能满足读者的拥有感;阅读纸质书更能令我们集中意识,沉浸在书中的世界。

    D.伴随着消费主义而来的是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紧密结合,只不过是把文化审美等调制成牛奶、咖啡等快餐食品直接输入到大众头脑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特色。

    【5】根据材料,概括出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和着高渐离的筑声而歌曰:“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表达作者对反动文人制造的流言满腔愤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默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文字。

    (1)“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很多人的美好愿望,但《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男主人公对爱情没有定准,感情不专。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被贬黄州后乘舟饮酒的闲适生活。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投机取巧,破坏规则”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 9、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短歌行》中,曹操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见心上人时伤心的样子。

     

  •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学习,看到不好的现象应该自我对照的名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桃花源土地肥沃、河水清澈、植被茂密的情形。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名句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用比兴的手法劝诫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以香草为喻,述说自己因修身洁行而被加罪和贬黜,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指出被暴力压迫,舆论钳制的衰亡民族只有两种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山居杂颂

    饶节①

    溪边小立听溪声,日到溪心衮衮②明。

    独木自横人不渡,隔溪黄犊转头鸣。

    []①饶节(1065~1120),字德操,一字次守。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中年出家,法名如璧,自号倚松道人。陆游谓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②衮衮,旋转翻滚的样子。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这首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辞谢,曰:诸将云何?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 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岀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岀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高帝从破布军还,病创,徐行至长安。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

    ……高祖崩。吕媭常以前陈平为高帝谋执樊哙,数谗曰:陈平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陈平闻,日益甚。吕太后闻之,私独喜。面质吕媭于陈平曰:鄙语曰儿妇人口不可用,顾君与我何 如耳。无畏吕媭之谗也。吕太后立诸吕为王,陈平伪听之。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辞谢   固:本来

    B.上告之   具:详细

    C.为陛下之   危:感到危险

    D.高帝以为然,乃使告诸侯会陈   发:派遣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楚王信果迎道中

    A.侣鱼虾而麋鹿 B.假舟楫者,非能

    C.学而大遗 D.食埃土,下饮黄泉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有人密告韩信谋反时,刘邦没轻信诸将意见,而是认真听取陈平的分析,并采纳了他的意见,说明刘邦很信任陈平。

    B.韩信被刘邦捆绑后愤怒高呼,后悔自己没有早烹杀刘邦,刘邦说:你不用出声喊叫了!你谋反,已经很明显了!

    C.刘邦善于用人,但又多疑,听到有人说樊哙的坏话,立即恼羞成怒,便采用陈平的计谋,让周勃代替樊哙领兵,让陈平到了军中立即斩下樊哙的头。

    D.陈平曾为高祖出谋划策捉拿樊哙,刘邦死后,樊哙夫人吕媭就多次在吕太后面前说陈平坏话,可吕太后闻知此事,却暗自高兴。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

    (3)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一:诗人流沙河生前有一次回母校,写过一副对联:正当花朵年龄,君须有志;又见课堂灯火,我已无缘。

    材料二: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全家微信学养生,好友全刷拼多多。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这个年龄或许在读书,或许刚刚进入社会、进入职场。

    读了以上的材料,作为当代青年的你有哪些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