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辽源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云南邀请中国作协老作家李凖、老诗人李瑛等一批著名作家访问昭通,我也忝列其中。

    B.他说:“当我经纪人打电话告诉我时,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赏光接受了球队的邀请”

    C.为回馈新老客户,增进与客户之间的感情,本专营店开展上门惠顾活动,服务到家。

    D.修改是写作中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斧正。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见:看见

    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遗失

    所以遣将守关者   所以:用来

    C.乃遂见樊於期   私:私自,私下

    荆轲顾笑舞阳,前为曰   谢:道谢

    D.秦王复击柯,八创   被:受

    而匕首见   穷:穷尽

  • 3、下列句子中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为内臣   举:全

    B. 诸侯之列   比:比较

    C. 进   次:次序

    D. 下   陛:宫殿的台阶

     

  •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小狗包弟》片段,完成后面题目。

    ①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做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

    ②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我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

    ③“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

    ④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

    1作者在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许多特点。选出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它胆小怯懦,“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

    B. 包弟安静,“夜晚……有人走过,……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

    C. 包弟机灵可爱,逗人喜欢,“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

    D. 包弟忠实于主人,我们去广州过春节,“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高兴亲热的“不住地摇头摆尾”。

    2选出作者在描写小狗包弟时采用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正面描写,例如“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引起客人发笑”

    B. 侧面描写,作者写由起女士等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关心和怀念。

    C. 正面描写,例如作者听妹妹们说的那段故事。

    D. 作者写日本朋友对包弟的关心和怀念,是为了表现包弟的可爱,说明包弟不仅是我们一家人的朋友,是中国人的朋友,而且是全人类的朋友,借以揭示包弟之死的悲剧意义。

    3上述选文的第③段在课文中起了什么作用?选出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

    A. 文中重复上段的最后一句“您的小狗怎么样?”用顶真的手法紧乘了上段。

    B. 起到了总结上文的作用。

    C. 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D. 段末用“然而”一转,自然地由写平时的包弟过渡到写文革中的包弟。

    4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十年“文革”期间,人的尊严被严重的践踏,人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当然也就很难照顾到一只小狗了。但是,巴金却为包弟的悲惨遭遇一直自责不休,这一方面是他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B. 包弟在那时的遭遇并不是单一的,他的悲剧其实代表了很多人所遭受的不幸。

    C. 巴金在怀念包弟,他同时也在怀念曾经与他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妻子萧珊。

    D. 巴金是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作家,他一直对包弟愧疚不安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担心日本作家由起女士有朝一日要向他问起包弟的情况。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指男女从小相识,感情纯洁,亲密无间。《氓》中与此

    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比喻表现箫声尾音凄切、婉转、悠长。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5)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怀古》)

    (6)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表明曹操放低姿态,希望人才屈驾来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可借以纵展眼力,开畅心怀,极尽视听的乐趣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的箫声哀婉幽怨,细微悠长,甚至能产生“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的动人效果。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桃花源中的人再没有人出去,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的缘由。

    (2)杜甫晚年漂泊异乡,身体多病且孤苦无依,《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描述了他这种境况。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诗人在历史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女主人公追述自己早起晚睡,每日操劳的婚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有才学之人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两个比喻表达自己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和回归田园的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主人公采到莲花欲送给心上人,而心上人却远在天涯无人可送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九日会饮分得雁字 ①

    赵鼎②

    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

    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③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

    [注]①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②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③舣:停船靠岸。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的首句“霜露日凄凉”交代了时间与地点。“凄凉”二字,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B. 用反衬手法,用“霜露”“惊风”“日暮天长”等反衬出大雁的孤寂、凄凉的处境。

    C. 这首词的上片写北雁南飞“不成行”“吊影苍波”,处境苍凉,这是对“雁”的直接描写。

    D. 下片中的“重阳”与题目中的“九日”相照应,是本词的“词眼”,点明了主题和情感。

    2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乃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或劝亮更发兵者,皆多于贼,而不破贼,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青龙二年,亮屯五丈原。秋八月,亮数挑战,懿不出。亮遣使者至懿军,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B.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C.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D.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的“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含义不同。

    B.文公,指晋国国君重耳,“公”指爵位。春秋时爵位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伯、侯、子、男五等。

    C.上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臣子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提出建议等。

    D.鸣鼓,即击鼓进军。古代有“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的说法,听鸣金号则收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邰打败,失了街亭,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虽事情多吃得少,但他一定会活得很长久。

    D.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反举旗帜擂响战鼓,假装向司马懿进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②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

    (5)有人评价诸葛亮“精通治国之道”,请结合文章谈谈具体表现在哪里。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心中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